摘要:昨晚下班路过烧烤摊,听见隔壁桌大哥拍着桌子嚷:“一千八一瓶的茅台,扫完码居然跳出‘谢谢参与’——我参与的怕是冤种抽奖。
昨晚下班路过烧烤摊,听见隔壁桌大哥拍着桌子嚷:“一千八一瓶的茅台,扫完码居然跳出‘谢谢参与’——我参与的怕是冤种抽奖。
”众人哄笑,笑声里全是苦涩。
谁料得到,连酒瓶盖都能“移花接木”,真真把李鬼扮成李逵。
公安部刚晒的半年成绩单够直观:2300起假酒案,茅台独占四成。
最唬人的是江苏南通那帮技术宅,3D打印防伪芯片,肉眼难辨,扫码都能蒙混过关,仿真度比老派的打孔注酒高出三倍。
换句话说,从前假酒靠演技,现在直接上特效,连“量子防伪”这种黑科技都被逼上线,茅台得给每瓶酒发一颗不可克隆的“量子身份证”,才能跟骗子赛跑。
可再高精尖的盾,也架不住套路铺得快。
直播间里,虚构的老酒窖配上泛黄的酒标,一句“海关罚没、内部特供”直接把观众的智商开关关掉。
二季度抖音下架1.2万场问题直播,甲醇超标11倍的“老酒公社”能卖到3200万,就知道韭菜割得有多欢快。
屏幕那端,可能是临时搭的绿幕棚;屏幕这端,是嗷嗷待哺的“捡漏”心。
行业也在自救。
五月起,《年份酒团体标准》硬气上线:想标“十年”,瓶里八成以上得真是十年前酿的,第三方报告一页不能少。
首批只有七张通行证,电商平台却仍有三成七的“年份”张嘴就来,数字游戏玩得比谁都溜。
仁怀关停了201家小作坊,五粮液悬赏50万找线索,看似雷厉风行,可留言板里依旧一片“买了不敢喝,喝了不敢醉”。
说到底,防伪技术升级的速度,永远追不上人性里的贪。
量子密钥也好,光谱检测也罢,只能替真酒开一扇正门,却拦不住有人偏要翻窗去找“特价”。
真正管用的,是把口袋里那点钱看得金贵一点:拒绝“刮码”“剪标”,看到“特供”直接滑走,开瓶前先上官方APP备案。
多十秒的较真,比事后拍着大腿骂娘强太多。
夜深了,烧烤摊的空瓶堆成小山,扫码声此起彼伏。
愿下一次“滴”的提示音,不再是“谢谢参与”,而是“验证通过”。
那一声清脆,才配得起端到嘴边的第一口辣与柔。
来源:阳光一点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