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网络空间中,有一股不良风气正在悄然蔓延,部分人为了追逐流量与利益,不惜利用各种手段恶意煽动公众的负面情绪。他们将制造矛盾、挑起对立当作博取关注的工具,把原本应该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变得乌烟瘴气。无论是普通社会事件还是娱乐话题,都被刻意曲解,强行关联到性别、地
当前网络空间中,有一股不良风气正在悄然蔓延,部分人为了追逐流量与利益,不惜利用各种手段恶意煽动公众的负面情绪。他们将制造矛盾、挑起对立当作博取关注的工具,把原本应该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变得乌烟瘴气。无论是普通社会事件还是娱乐话题,都被刻意曲解,强行关联到性别、地域、贫富等敏感议题上,诱导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攻讦。在粉丝圈层中,更是有人组织骂战、鼓动恶意举报,甚至发起“人肉搜索”,严重侵犯他人隐私,威胁人身安全。
还有一些人编造虚假信息,制造社会恐慌。他们伪造政府文件,散布不实灾情警情,打着“揭秘内幕”的旗号传播阴谋论,扰乱公共秩序。更有甚者,伪装成专家或人生导师,在就业、婚恋、教育等领域散播“努力无用”“阶层固化”等消极观念,实则只为推销课程、带货牟利。这类内容不仅误导大众认知,也加剧了社会焦虑。
更令人担忧的是,个别账号为吸引眼球,策划并拍摄打架斗殴、欺凌弱者的摆拍卖惨视频,宣扬暴力文化。有的直接展示血腥自残画面,甚至借助AI技术美化暴力行为,严重违背公序良俗。同时,通过炮制“丧文化”热词和表情包,持续输出颓废情绪,削弱年轻人奋斗的动力与信心。
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流量变现”的畸形逻辑作祟。一些平台出于竞争压力,对这类内容审核不严,变相纵容。而AI技术的滥用,也让虚假信息更具迷惑性。中央网信办此次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正是要斩断这条黑色产业链。各大平台已被明确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推荐机制、话题榜单和评论区管理漏洞,强化内容审核标准。
已有典型案例表明,网络非法外之地,违法行为必将追责到底。如有人篡改龙舟赛视频,捏造虚假示威信息,最终被网信与公安部门联合查处,必须公开道歉并消除影响。这释放出强烈信号:任何企图靠制造负面情绪获利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此次行动不仅是短期治理,更是推动构建长期清朗网络生态的重要一步。一个充满理性与善意的网络空间,不仅利于民众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也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提供健康的数据土壤。当网络回归真实、积极、向上的底色,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正能量。我们每个人都应提升媒介素养,拒绝情绪裹挟,不做谣言传声筒,共同守护精神家园。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网络真正成为促进文明进步的有力平台。
来源:妙招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