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2500%!芯王横空出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1 14:43 1

摘要:2025年,国产AI芯片赛道迎来历史性时刻——寒武纪前三季度营收狂飙至46.07亿元,同比暴涨2386.38%,净利润16.05亿元成功扭亏,这份成绩单让这家曾长期亏损的企业,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芯王"。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对从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天才兄弟,

2025年,国产AI芯片赛道迎来历史性时刻——寒武纪前三季度营收狂飙至46.07亿元,同比暴涨2386.38%,净利润16.05亿元成功扭亏,这份成绩单让这家曾长期亏损的企业,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芯王"。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对从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天才兄弟,用十年时间在AI芯片领域的孤注一掷。

天才兄弟的"寒武纪大爆发"

寒武纪的故事,始于陈天石与陈云霁这对"80后"兄弟。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哥哥陈云霁,师从"龙芯之父"胡伟武深耕芯片技术;16岁追随兄长脚步进入少年班的弟弟陈天石,则专注人工智能算法研究。2010年,兄弟俩在中科院计算所提出研发AI专用芯片的构想,彼时全球尚无成熟案例,AI芯片更是无人问津的"冷赛道"。

2016年,随着全球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问世,寒武纪公司正式成立。巧合的是,同年AlphaGo击败围棋大师李世石,人工智能热潮初现。但真正让寒武纪站稳脚跟的,是2023年底发布的思元590芯片——这款采用7nm工艺的云端芯片,不仅在推理场景能效比比肩国际巨头,更能支持国内所有主流大模型,为2025年的业绩爆发埋下伏笔。

单芯片撑起72%营收,云端业务成绝对主力,翻开寒武纪2025年财报,一个数据尤为亮眼:云端产品线贡献了99.6%的营收,其中思元590芯片单季度交付4-5万颗,创收12.6亿元,占三季度营收的72%。这意味着,寒武纪已彻底告别早期多线布局的迷茫,转而聚焦大模型训练与推理这一核心场景。

背后的客户名单更具说服力:字节跳动一家就贡献72%营收,中国移动订单额达19.5亿元,工商银行更是签下5万颗芯片订单。在国产替代政策红利与AI算力需求爆发的双重驱动下,寒武纪成功打入互联网、运营商、金融等高强度算力行业,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商业交付"的关键跨越。

狂欢背后的隐忧:客户集中与供应链挑战然而,高增长的光环下,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寒武纪前五大客户贡献超94%营收,客户集中度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一旦头部客户调整采购策略,业绩将面临巨大压力。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二季度营收17.7亿元,三季度环比下滑至17.27亿元,合同负债减少4.6亿元,暗示后续订单储备可能不足。

供应链层面的挑战同样严峻。作为Fabless设计公司,寒武纪依赖海外代工,且已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先进制程设备获取受限。为应对风险,公司采取"堆库存、锁产能"策略,2025年上半年存货达26.9亿元,其中委托加工物资15.31亿元,虽短期保障交付,却也埋下资金占用与滞销隐患。

国产AI芯片的突围战:研发投入从未停歇即便面临多重挑战,寒武纪在研发上的投入从未吝啬。2021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超48亿元,2025年上半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31项,累计专利授权达1599项。其自主研发的MagicMind训推一体软件平台,能将主流深度学习框架模型快速适配芯片,帮助企业缩短开发周期,目前已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

如今,寒武纪正推进近40亿元定增,聚焦大模型芯片研发与先进封装技术。在全球AI算力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2227亿美元的背景下,这家从中科院走出的企业,不仅承载着自身的逆袭梦想,更肩负着国产AI芯片打破国际垄断的使命。

从2016年成立时估值1亿美金,到2025年市值突破6000亿元,寒武纪的十年,是中国硬科技企业突围的缩影。正如地质史上的寒武纪大爆发开启生命演化新篇章,这场硅基世界的"芯"爆发,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来源:自律后的甜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