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王家卫说唐嫣很装的录音,引发的风暴,真实暴露了唐嫣的人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1 14:05 1

摘要:2025年10月31日,编剧古二的维权行动掀起了一场席卷娱乐圈的风暴。当他按下发送键,一段私密录音开始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时,他可能并未预料到,这场原本针对《繁花》剧组的维权战争,最终会将一位女演员推向舆论漩涡的中心。

2025年10月31日,编剧古二的维权行动掀起了一场席卷娱乐圈的风暴。当他按下发送键,一段私密录音开始在网络上病毒式传播时,他可能并未预料到,这场原本针对《繁花》剧组的维权战争,最终会将一位女演员推向舆论漩涡的中心。

录音里的声音毫无疑问属于王家卫——那位总是戴着墨镜的传奇导演。他与编剧秦雯的私密对话中,有这样一句如刀般锋利的话:“告诉你唐嫣呢是个很装的人。”

“过于讲究礼节,”王家卫在录音中继续解释,“习惯早到剧组。”他甚至还指示工作人员调整流程来“拿捏”唐嫣的性格:“不要让她先到,让老师先到场。”

这与公众熟知的画面形成刺眼对比——那个在《繁花》发布会上,王家卫满面笑容称赞唐嫣“就是汪小姐”的画面,此刻变得如此虚伪。

“装”这个字,在汉语里承载了太多含义。它可以指“装扮”、“假装”,也可以暗含“虚伪”、“做作”。在网络的审判庭上,人们为这一个字吵得不可开交。

质疑者们翻出了陈年旧账:那些关于唐嫣“爱迟到”、“不敬业”的传闻,虽然从未有过切实证据,此刻却仿佛都成了佐证。而更多的观众则感到困惑——这与他们认知中的唐嫣,判若两人。

一个为了《繁花》闭关三年,推掉所有其他邀约的演员;一个苦练上海话直到本地人都称赞地道的学习者;一个甚至为角色考取外贸从业资格证的疯子。她的合作演员吴越曾公开表示,唐嫣“全身心信任导演”;新剧团队评价她“专业真实”;在各大颁奖礼上,她总是真诚感谢王家卫的指导。

随着更多知情人的发声,那个被断章取义的“装”字,开始显露出不同的面貌。有业内人士解释,王家卫所指的“装”,实则是唐嫣过于讲究礼节、严谨守时的职业习惯。在当今娱乐圈,这种近乎刻板的敬业,反而成了需要被“拿捏”的特质。

风波中的唐嫣选择了沉默。她继续专注于新剧《爱情没有神话》的拍摄,被剧组人员评价为“内娱情绪稳定天花板”。而这种沉默,反而让更多人去思考:什么时候开始,守时、尊师、专注角色打磨这些传统美德,竟成了需要被质疑的“异质标签”?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人们开始意识到,唐嫣不过是这场战争中的被动牵连者。编剧古二(实名程骏年)曝出这段录音,根本目的是控诉《繁花》剧组侵占其创作成果——他声称自己设计了“宝延风波”商战主线,却只得到低薪和模糊的“前期责任编辑”署名。月薪仅3000-6000元却承担核心创作,他的遭遇揭示了行业底层创作者的困境。

录音的合法性与真实性也受到质疑。未经王家卫、秦雯直接认证的录音,存在剪辑可能;偷录行为本身涉嫌侵犯隐私;秦雯已以“诽谤罪”对古二提起诉讼。事件已从娱乐八卦升级为法律案件。

这场风波的真正焦点,逐渐从“唐嫣是否很装”转向了“行业为何如此病态”。当顶层创作者垄断署名权,当基层贡献被系统性忽略,当私下评价被挪至公共语境断章取义,伤害的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唐嫣的所谓“装”,恰恰是对职业的敬畏心;而行业的某些“真”,却暴露了权力结构的畸形。当《繁花》落幕,“枯枝”显露——光鲜亮丽的影视工业背后,是无数基层创作者维权无门的残酷现实。

风波尚未平息,但真相往往比表象更为复杂。在等待司法程序厘清录音合法性的同时,或许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如何避免成为断章取义的帮凶?以及,如何推动影视行业署名权与劳动保障的制度性改革,让“繁花”不再建立于“枯枝”之上?

唐嫣的沉默,或许正是最有力的回应——当一个人用专业说话,流言自会褪色。而时间,终将证明哪些是真实的繁花,哪些只是虚假的枯枝。

来源:素栈拾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