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孤忠:晚清泣血坚守新疆,堪比安西守军的汉人民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9 15:03 1

摘要:众所周知,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攻占河西,切断了唐朝与安西四镇的联系,安西节度使郭昕带领守军苦战50年,满城白发兵,为唐王朝的安西边疆流尽最后一滴血。千年之后,乾隆命兆惠攻灭准噶尔汗国,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原王朝怀抱,自此之后,汉人军民也开始到新疆扎根戍边,

众所周知,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攻占河西,切断了唐朝与安西四镇的联系,安西节度使郭昕带领守军苦战50年,满城白发兵,为唐王朝的安西边疆流尽最后一滴血。千年之后,乾隆命兆惠攻灭准噶尔汗国,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原王朝怀抱,自此之后,汉人军民也开始到新疆扎根戍边,巩固国防。

19世纪中晚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屡遭外敌入侵,不断割地赔款,边疆危机也开始逐渐显现。1865年,浩汗国的贵族伯克,乌兹别克人阿古柏趁新疆人民反清运动之际出兵入侵新疆,先后攻占喀什噶尔、阿克苏、叶尔羌(今莎车)、库车等地。1867年建立“哲德沙尔”(七城之意)政权,自立为汗。1870年攻占乌鲁木齐,据有天山南路和天山北路部分地区。

阿古柏像

阿古柏的入侵得到了英、俄、土耳其等国的背后支持,阿古柏军队从英属印度和奥斯曼帝国获得了1万多支恩菲尔德M1853前装线膛枪和斯奈得-恩菲尔德M1866后装线膛枪。作为回报,阿古柏与英国签订《英国与喀什噶尔条约》。通过条约,英国取得在新疆自由进出、商品自由流通及派驻领事享有治外法权等侵略权益。俄国更是悍然出兵侵占伊犁并同阿古柏签订了《俄国和喀什葛尔条约》,从中国新疆地区攫得大量侵略权益。

凭借着帝国主义的背后支持,阿古柏在新疆对各族人民实行野蛮掠夺和残暴统治。阿古柏在新疆推行拉伊斯制度,强迫人民改信伊斯兰教,并派拉伊斯(检查执行伊斯兰教的官员)随意惩罚人民——尤其是上街不戴面纱的妇女。在行政上,阿古柏实行“苏玉尔阿列”制度(军事采邑制),各级官员统治的地区被视为采邑,居民被视为奴隶,所有的收入都归他们所有。阿古柏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建立了警察机构,警察特务遍布各个地区。

阿古柏在新疆的占领区 图片来自网络

阿古柏将整个新疆人民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数据显示,他在统治期间处决了4万新疆人,几乎成了一个流动的刽子手。在他手下,每300人中便有一个是奴隶;重税率更是高得离谱,地上刮干净,地下掏空,比如“扎尕提税”是一种占财产四十分之一的宗教税,“哈拉哲”是征收农作物十分之一的宗教税,且税收的担子大多压在穷人农民身上,富人可以少纳或不纳。残酷的统治最终让新疆人民奋起反抗。

面对阿古柏的入侵,新疆各族人民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抵抗,巴里坤总兵何琯组织军民,孤军奋战,打击阿古柏侵略军,不但守住了巴里坤,甚至还收复了与哈密的两城,并以此扼守住了进入北疆的通道十余年,一直坚持到左宗棠的西征大军到来。

喀什在叛军攻占喀什噶尔城之后退守汉城,在阿古柏大军压境时暂时投降,在左宗棠西征后举旗反正,据守喀什噶尔汉城,一直坚持到刘锦棠大军来解围。

刘锦棠画像 图片来自网络

驻守在塔城的索伦营和锡伯营等官兵面对阿古柏的优势兵力宁死不屈,顽强抗击侵略者。而新疆的汉民,也在这场动乱中组织起来泣血坚守西域,其中以“关外三义士”最为有名。

1.徐学功

徐学功的祖父徐正泰,曾任甘肃凉州(今武威)千总,1777年率眷兵调防屯守迪化,后擢为守备,从此在迪化定居。其父徐登治,曾任达坂城把总,管理南山头工、二工、七工屯田。徐学功弟兄8人,他排行第二,兄名学信,弟6人,即学明、学忠、学孝、学第、学策和学义。学功从小务农,12岁拜吕六爷为师,学习武艺,10年后学得一身硬功夫,且力大无穷,在乡里号称“徐无敌”。

阿古柏入侵之后,徐学功组织民团以乌鲁木齐南山、芳草园(今呼图壁芳草湖)、沙山子(今玛纳斯北部)为根据地,转战巴里坤、木垒,、乌苏、玛纳斯、焉耆、塔城地带,曾二次收复巩宁城(乌鲁木齐满城),包围迪化城(乌鲁木齐汉城),克复昌吉、呼图壁等地,保卫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图片来自网络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7月,乌鲁木齐都统景廉将徐学功民团收编为振武营,归总兵张玉春统带。同年冬,徐学功民团在石河一带,袭击了伪装成赴绥来贸易商队的沙俄侵略军,缴获了驼、马、洋货及俄钞二万两。

1876年(清光绪二年),徐学功所率振武营官兵参加了攻打玛纳斯北城、南城的战斗,曾阵杀阿古柏元帅何禄,接受了海曼等人的投降,胜利攻占了南山城。之后他又奉命招集河西、五岔的民团军;驻玛纳斯、呼图壁等地屯田,所获粮食供给南疆前线官兵。

在反抗阿古柏统治的战斗中,徐学功的家人也付出巨大牺牲:兄长徐学信在1868年战斗中牺牲;其弟徐学明、徐学忠、徐学孝三人在1865年2月巩宁城被围时突围送粮时献身;徐学策、徐学义在1872年迪化城南中炮阵亡。1873年4月,徐学功到古城(奇台)向乌鲁木齐都统景廉汇报时,阿古柏趁机派兵袭击了南山根据地,徐学功“家属积储,屠掳一空”。左宗棠平定阿古柏之乱后,徐学功被清廷提拔为游击将军,并长期驻守新疆。

《左宗棠收复新疆》纪录片海报

2.孔才

孔才(1830年?—1880年),原名孔昭才,号干臣,祖籍山东曲阜,看名字就知道是孔子后裔。阿古柏入侵之后,孔才凭借自己在新疆的威望组建了自卫武装“威仪营”退守哈密。先后受办事大臣文麟及巴里坤总兵何琯节制,因战功升任守备。同治九年(1870年)阿古柏军进犯乌鲁木齐,孔才移防奇台、济木萨。1871年率军解哈密之围,因功升任总兵。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孔才也随军进京,1880年病逝。

3.赵兴体

赵兴体家族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从山西洪洞县迁至玛纳斯新湖地区,形成以赵家庄为核心的家族居住区。1864年回民起义时,赵兴体率众退守沙山子结团自保。1868年6月,赵兴体亲率民团数千人协助徐学功等攻呼图壁城,他身先士卒,奋勇向前,一夜之间攻克了呼图壁城,从此以后赵兴体的民团声动北疆。

左宗棠像,1875年摄

同治九年(1870年),阿古柏进犯北疆,赵兴体的民团受清军节制,其本人则担任守备。同年与徐学功合力进攻玛纳斯敌军,虽然战斗失利但也给了敌人极大震慑。俄国军队侵占伊犁后,派出小股俄兵伪装成商队窥探至石河子,赵兴体与徐学功后合作截杀之。

左宗棠进疆后,招抚赵兴体,授予其都司衔,并让赵兴体率所部民团在沙山子屯垦,筹措军粮,保障南下的清军后勤补给。赵兴体充分发挥其擅长屯垦的才能,为左宗棠大军筹集了大量的粮草,为后来的清军收复南疆八城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军收复新疆路线图 图片来自网络

在左宗棠大军到来之前,新疆大地的各族军民,尤其是汉族军民保家卫国,誓死坚守,堪比当年孤守安西的郭昕和光复河西十一州的张义潮归义军。在清廷统治中断的12年中,汉人民团的抵抗维系了新疆与祖国的纽带,为1884年新疆建省奠定民心基础。“关外三义士”反抗侵略的精神,正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新疆近代反侵略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