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种子法》并没有一律禁止农民自留种子,但也不是随便留。一般来说,常规品种可以适当自用,但杂交种、授权品种等,就受到严格限制。
不少农民朋友都有自留种子的习惯,但心里总犯嘀咕:这到底违不违法?会不会被罚?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用大白话把种子那点事儿说清楚。
先说结论:不是所有种子都不能留,也不是所有种子都能留。
我国《种子法》并没有一律禁止农民自留种子,但也不是随便留。一般来说,常规品种可以适当自用,但杂交种、授权品种等,就受到严格限制。
举个例子:如果你种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本地品种,或者过了保护期的常规稻麦种,自己留点第二年种,通常没问题。
但如果是买来的杂交玉米、品牌西瓜种子,再留种就可能侵权甚至违法。
最主要的原因就俩字:产权。
现在很多种子是科研单位或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花十几年时间培育出来的。
这些品种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受法律保护。就像你买的软件有版权一样,你不能随便复制传播。
比如一些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育种公司拥有产权。如果大家都自己留种,就没人愿意投入育种的巨额资金和精力,最后反而影响农业进步。
另外,杂交种留种后代性状会分离,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实际是吃亏的。
《种子法》有个特殊条款叫“农民特权”,意思是农民可以自己繁殖、使用授权品种的种子,但不能销售。
注意!这个特权有严格限制:
比如你种了授权品种的小麦,收成后留一部分明年种自己地里,法律是允许的。
但如果你留种后打包卖给邻居,就侵权了。
2020年山东就有个案例,一种植户私自繁殖品牌草莓苗卖给其他农户,被育种公司起诉,最后赔了十几万。
如果你想留种,要注意这些:
查品种类型:看包装说明,杂交种通常标“F1”;看权利状态:品种权保护期内的要谨慎;留种要会选:挑选健壮植株、饱满穗粒,单独收获保管;注意退化问题:连续自留3-4代后产量会下降,该换还得换。如果遇到种子问题:
保留好购买凭证、种子包装等证据;先与卖家协商;向当地农业执法大队投诉;涉及金额大的可走法律程序。记住:只要不是故意侵权、大规模盈利,普通农民自留种用一般不会受处罚。
执法重点打击的是商业侵权,不是老百姓的口袋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保护知识产权最终也是为了保障咱们农民长期利益。
留种前多留心,种地才能更安心。
来源:村庄全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