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一个AI翻译应用的制作过程,从零开始,一步步教你如何利用低代码平台和大模型搭建一个实用的翻译工具。无论你是技术小白还是有一定开发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能帮你快速上手,掌握AI应用开发的核心步骤。
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一个AI翻译应用的制作过程,从零开始,一步步教你如何利用低代码平台和大模型搭建一个实用的翻译工具。无论你是技术小白还是有一定开发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能帮你快速上手,掌握AI应用开发的核心步骤。
背景
学习了提示词、文生图、图生视频、生表情包等AI玩法,现在开始进入智能体的学习与搭建啦。【AI】新手2分钟构建自己的第一条Coze智能体(直接感受过程和结果)
于是乎,带来了我的第一个智能体应用——AI翻译应用。
一起来看看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吧~
效果
先来看个效果,我输入了内容,然后选择翻译为英语或者日文,最终生成我要的翻译结果。
工具
扣子:「业务逻辑配置」和「应用界面搭建」。
业务逻辑配置:大模型
应用界面搭建:拖拉拽低代码开发
实践步骤
三大步骤,n小步骤:
完成目标业务的「业务逻辑配置」完成目标业务的「应用界面搭建」最后将界面与业务逻辑连接具体的配置涉及到较多细节点,我们一个个来看。
进入扣子空间,点击「创建」,选择「低代码搭建」。
使用空白应用,给本次要做的应用起个名字,我们就叫「AI翻译」。
首先搭建AI翻译的工作流,配置的位置如图所示。
AI翻译的工作流程只需要用到三个节点,包括「开始节点、大模型节点、结束节点」,因此我们可以先把大模型节点选取到页面。
现在开始,我们依次来配置三个节点的参数吧。
先对「开始节点」配置,添加其输入变量,content和language,作为后续用户输入的两个必要参数:
content 为需要翻译的内容。language 为需要翻译的目标语言。将「开始节点」和「大模型节点」连接上(图中的1),然后对「大模型节点」进行逐个参数配置。首先我们选择一个大模型(图中的2),此处我使用了默认的模型(如下图)。接着配置输入参数(图中的3),匹配「开始节点」的content和language。
我们在「大模型节点」输入以下系统提示词,将大模型的身份进行定义,和翻译的要求给到它,以让其翻译的时候符合要求。
上面写完了系统提示词,下面写入用户提示词。
用户提示词是用户与AI模型进行交流时,所输入的指令、问题或请求。
由于不同用户提供的翻译内容,以及需要翻译的目标语言不同,所以需要将翻译内容和目标语言使用变量来指代,这样就可以在运行时替换成真实的用户需求。
「将用户输入的内容{{content}}翻译成目标语言{{language}}。」中的{{content}}和{{language}}为变量。
比如内容是“今天天气真不错”,目标语言是“英语”,那么用户提示词就是:将用户输入的内容{{今天天气真不错}}翻译成目标语言{{英语}}。
最后我们将「大模型节点」的输出配置下,我们需要的是一串文本,因此输出格式配置文本,变量名output。
把「大模型节点」与「结束节点」连接,然后配置“返回文本”,具体包括输出变量使用大模型的输出output,回答内容引用{{output}},并使用流式输出。
好啦,咱们开始试运行一下吧。在content和language分别输入以下内容,看翻译出来啦,说明我们这条流程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要去配置用户的界面了。
这一步试运行非常重要!!!否则界面和业务流连接出错,排查问题都很难。将流程跑通,若后续出问题,就可以排除流程侧了,将查问题的复杂度降低。这个和测试中的单元测试有相同之处。
打个比方: 想象你在组装一辆汽车。
单元就是一个个独立的零部件,比如发动机、轮胎、方向盘、刹车片。
单元测试就是在把发动机装上车之前,单独测试它能否正常启动、运转;在把轮胎装上之前,单独检查它的气压、磨损情况。
输入内容
翻译出来英语
翻译出来日文
从业务逻辑tab切换到用户界面tab,我们选择「桌面网页」,就可以了。
这里具体的组件配置我就不细说了,核心要注意如下部分:
界面需要分为「翻译内容输入区」和 「翻译结果区」「翻译内容输入区」的组件是表单、文本输入框、选择器和按钮「翻译结果区」的组件是markdown此处主要配置的就是选择器、按钮、markdown,另外的组件仅是占位符和标签需要修改下,没有功能上的配置。
选择器:选择器用来选择目标语言,我们这里配置英语和日语。
注意:选项值也需要是英语和日语,不要写1和2
按钮:接着对「开始翻译」按钮进行配置,主要目的是通过按钮接收「请输入翻译内容」和「目标语言」的值,然后传给刚才创建的工作流,最终完成翻译结果的输出。在流程中只要用到了{{content}}和{{language}}的地方,均会拿到输入框(请输入翻译内容)和选择器(目标语言)的值。
markdown:「开始翻译」按钮触发工作流拿到的返回结果怎么展示呢,这里我们就需要给markdown组件配置内容了,其内容就是刚才这条工作流的出参,也就是图中的data数据。
点击预览,我们就可以通过用户界面测试结果啦,看来,结果不错。
对于没有接触过流程编排,以及界面和流程如何交互的同学来说,以上的配置会觉得有些不理解,但对研发出生的同学来说,就很简单了。
我自己也是不会代码的,我总结下在这个AI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在流程设计中,我们需要严格处理好每个节点的输入和输出,如此才能保证这条流程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流程设计完成后,我们要对其进行试运行,一方面保证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另一方面如果后续和界面连接出现问题,则比较容易排查(这部分上述也已经提到过)。本次界面上的「开始翻译」按钮是核心,它起到了连接用户输入内容、流程运行的枢纽作用,用户通过点击按钮,将界面上用户输入的翻译内容和选择的目标语言传入流程。我们使用这种低代码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触发–输入–处理 –输出–获取」这个逻辑,这是低代码配置上非常核心的一个逻辑思路,有助于我们编排自己的业务场景逻辑和排查问题。这次制作的AI翻译应用还是简单的,不过这是很好的智能体入门方式,当我们建立了大致的手感,后续就可以上有点难度的啦。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知果日记】,【知果日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