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费买礼物”这五个字一出来,我就听见钱包在哭——原来被薅的不止我一个,成都石室成飞中学六个班家长集体回血2.3万,数字不大,侮辱性极强。
“班费买礼物”这五个字一出来,我就听见钱包在哭——原来被薅的不止我一个,成都石室成飞中学六个班家长集体回血2.3万,数字不大,侮辱性极强。
教育局通报里那句“已全额清退”听着解气,可真正让我头皮发麻的是:家委会收钱居然不用投票,花掉也不用公示,等于把家长群变成私人小金库。
现在新规把上限锁死在100元/学期,表面看是掐住乱收费,其实是给家委会戴紧箍:再敢伸手,家长一票就能否掉。
学校新上线的小程序更绝,支出得两个家长同时点“同意”才能放行,直接把“人情转账”变成“公开处刑”。
我试了一下界面,每笔花销像外卖订单一样挂着,谁审核、谁付款、谁收货,一滑到底,连发票都缩略图呈现,想P图都来不及。
以前班费是黑洞,现在成了直播,谁再暗箱操作,等于在全体家长面前裸奔。
最戳我的是教育局补的那句“严禁教师收受礼品礼金”。
话很硬,可现实更硬:老师真想要,家长敢不给?
我娃三年级时,家委会长私聊我“自愿”凑200给班主任买戴森吹风机,我回了个“最近手头紧”就被踢出小群。
那一刻我明白,规则再漂亮,也抵不过家长群里那句“别人都交了就你特殊”。
所以成都这次把“全体家长表决”写进规范,等于把“沉默的大多数”叫醒——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人数够了,家委会再道德绑架也无效。
有人担心100块够干啥,我反倒觉得够用了。
娃开学买共读书、期末印复习资料,真花不到天价,以前动不动五六百,一半都流向“感谢师恩”。
当钱袋子被阳光晒着,很多“必要支出”会自动蒸发,省下来的不是零钱,是家长不再被裹挟的尊严。
成都这次下手狠,是因为它把“技术+制度+投票权”一次性打包:小程序锁死流程,100元封顶卡死预算,全员表决打散人情垄断。
三招下去,家委会从“第二班主任”变回“免费义工”,老师也不敢再收“心意”。
别的城市要是抄作业,别只抄数字,把“家长一票否决”一起搬走,才算真救命。
下次再有人@你交班费,你直接把小程序链接甩回去,说一句“先投票再扫码”。
别怕得罪人,得罪人的不是钱,是把家长当提款机还嫌你慢的那套旧剧本。
来源:小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