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仲战死绝龙岭前对收尸的姜子牙冷笑你封神榜上根本没有自己的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5:33 1

摘要:当姜子牙准备收起闻仲的魂魄时,太师那双紧闭的眼睛却骤然睁开,瞳孔中闪烁着最后的怨毒与嘲弄。

绝龙岭上,浓烟如血,映照着战后的寂静。

姜子牙手持打神鞭,看着眼前横卧的太师闻仲的尸身。

这位截教三代弟子中的翘楚,终究命绝于此。

当姜子牙准备收起闻仲的魂魄时,太师那双紧闭的眼睛却骤然睁开,瞳孔中闪烁着最后的怨毒与嘲弄。

“姜子牙,你苦心孤诣,为天道奔波,却不知自己早已入局。”闻仲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诡异的笃定,“你封神榜上,根本没有自己的名!”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姜子牙坚守的信念。

他猛地翻到封神榜的最后一页,空白一片。

他呆立当场。

这页空白,难道预示着他一生的努力,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的空虚?

01

绝龙岭的风,带着焦土与血腥的味道,吹拂着姜子牙那张苍老而疲惫的脸。

他从未想过,与闻太师的最后一战,竟是以这样一种充满讥讽的方式收场。

闻仲的魂魄被九龙岛四圣收走,但他留下的那句遗言,却比任何法宝都更具杀伤力,直击姜子牙的内心深处。

"你封神榜上,根本没有自己的名!"

姜子牙紧紧攥着手中的封神榜,那卷象征着天道大业、三教共签的至宝,此刻在他手中,沉重得像是压着一座山。

他不得不承认,闻仲的话如同毒刺,准确地扎在了他多年来一直刻意忽略的痛点上。

自从奉师命下山,执掌封神大业以来,他为西岐奔波,为阐教效力,斩妖除魔,历经万难。

他亲手将一个个故人、同门,乃至敌人送上封神台,但从未有人提及过他自己的神位。

这并非他贪恋神位,而是封神榜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种天道秩序的归属。

无名,便意味着超脱三界,或者……彻底被遗忘。

他翻开封神榜。

榜单之上,密密麻麻,人名、神职、归属清晰可见。

从先前的殷洪、殷郊,到后来的赵公明、三霄娘娘,以及今日的闻仲,他们或死得其所,或心有不甘,但最终的归宿,都已在这榜单上定下。

姜子牙翻阅着,手指颤抖地划过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

他反复确认,从头至尾,从"柏鉴"开始,到最新的"闻仲",都没有"姜尚"二字。

他翻到了最后一页。

那是一张空白的丝绢,如闻仲所言,一尘不染,没有笔墨。

"难道,我真的只是一个工具?"姜子牙喃喃自语。

他想起师尊元始天尊曾对他说过,他命中注定没有仙缘,只有人间的富贵。

但他当时理解的是,他无法像南极仙翁、云中子那样位列金仙,而封神之后,或许能得一个较低的神职,如土地、城隍,或者在天庭拥有一个虚衔。

可榜上无名,意味着连最低的神位都不属于他。

他收起封神榜,眼神复杂地望向西方。

西岐,是他倾注了半生心血的地方,周武王伐纣的大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他不能因为闻仲一句遗言,就动摇军心。

然而,闻仲的冷笑,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闻仲是截教中的智者,他若不是掌握了某种足以颠覆姜子牙信念的秘密,绝不会在临死前说出这番话。

这不像是失败者的咒骂,更像是一种……预言。

姜子牙驾驭着四不相,向西岐的方向疾驰而去。

他必须找到答案。

如果他只是一个引路人,那么引路人最终的归宿又在哪里?

是功成身退,还是……被天道抹去?

回到西岐城,大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闻仲一死,商朝再无能与姜子牙抗衡的军事统帅,伐纣大业成功在望。

然而,姜子牙却感受不到丝毫的喜悦。

他将自己关在相府的书房里,重新摊开了封神榜。

他开始细致地检查封神榜的材质、结构,试图找出任何隐藏的符文或夹层。

他发现,这张榜单并非普通的丝绢,其上流转着微弱的先天灵气,显然是鸿钧老祖亲手炼制,与天道气运紧密相连。

他甚至动用了占卜之术,以《周易》推算自己的命运。

卦象却是一片混沌,无法解析。

这表明他的命运,要么是极大的变数,要么是已被某种至高无上的力量彻底屏蔽。

"天道定数,难道真能将我排除在外?"

他知道,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名额是固定的。

他必须确认,这三百六十五个名额,是否真的没有为他留下哪怕一个角落。

他决定不再自己琢测,而是去询问那些最接近天道秘密的人——他的师兄们。

他首先想到了燃灯道人。

燃灯是阐教的副教主,资历极深,对封神大劫的内幕了解得比谁都透彻。

深夜,姜子牙通过秘法联系上了正在前线督战的燃灯道人。

"师兄,封神大业至今,可否告知师弟,我姜尚最终的归宿如何?"姜子牙没有隐瞒,直接问道。

燃灯道人沉默了很久,空气中充满了压抑。

"子牙师弟,"燃灯的声音带着一丝叹息,"你心有疑惑,是因闻仲之言吧?"

姜子牙心头一震,闻仲的话,连燃灯都知道?

"师兄,闻仲说,榜上无我名讳。这是真的吗?"

燃灯道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轻叹道:"子牙,你当年的仙缘确实浅薄,师尊曾言,你只有人间的七年富贵。如今你已超越了七年之限,这已是天大的福缘。"

"但封神榜……"姜子牙急切地追问。

燃灯道人打断了他:"封神榜,是为三界立下秩序,为天庭挑选人才。子牙,你要记住,你的功德,不在于榜上名讳,而在于你执掌封神大业本身。你的成就,远超那些榜上之神。"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安慰,却避开了核心问题。

燃灯没有否认榜上无名,只是在强调姜子牙的"功德"

姜子牙心中越发不安。

功德再大,也逃不过天道。

若无归宿,功德最终流向何处?

他知道,燃灯道人不会说出全部真相。

他必须回到昆仑山,面见元始天尊。

02

次日清晨,姜子牙向武王禀明情况,谎称需要回昆仑山请示后续方略,便独自驾驭四不相,离开了西岐。

昆仑山玉虚宫,仙气缭绕,庄严肃穆。

然而,当姜子牙踏入这片熟悉的仙境时,却感到了一丝异样的疏离。

他先拜见了南极仙翁。

南极仙翁是元始天尊座下大弟子,性情温和,道行深厚,但对天机也守口如瓶。

"师兄,师弟下山多年,从未敢懈怠封神大业。如今闻仲已死,大业将成,师弟心中有一惑,望师兄解之。"姜子牙恭敬地行礼。

南极仙翁微微一笑,拂尘轻扬:"子牙师弟,你所惑,定是那封神榜上之事。你为天道奔走,功德无量,不必忧虑。"

姜子牙叹了口气:"师兄,闻仲临死前曾言,榜上无我名讳。师弟翻遍榜单,也确实未见。敢问师兄,这封神榜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是否已定满?若定满,师弟的魂魄最终归于何处?"

南极仙翁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目光变得深邃。

"子牙,封神大劫,并非仅仅是三百六十五位神祇的归位。它更是一场天道对三界气运的重新洗牌。你执掌打神鞭,身负封神榜,你的身份,是‘代天行罚’,是‘天道之手’。"

"天道之手……难道就注定没有自己的归宿吗?"姜子牙追问。

南极仙翁沉默了。

"子牙,你可知,在阐教十二金仙中,也有几位未来将舍去仙躯,转入西方教,他们同样在封神榜上没有神位。"南极仙翁试图转移话题。

姜子牙心知肚明,他说的是慈航、文殊、普贤等人,他们是主动选择超脱天庭的束缚,寻求更广阔的道。

但姜子牙的情况不同,他没有证道金仙的潜力,他能依靠的只有师门和功德。

"师兄,他们是主动离去。而我,若榜上无名,是否意味着我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南极仙翁长叹一声,摇了摇头:"师弟,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够参透的。你只需完成师尊交付的使命,自然会有最好的安排。"

"最好的安排?"姜子牙心底涌起一丝寒意。

他知道,南极仙翁是在保护他,或者说,保护一个残酷的秘密。

姜子牙决定直接求见元始天尊。

他沿着玉虚宫的台阶拾级而上,每一步都踏得异常沉重。

然而,在玉虚宫门口,他被白鹤童子拦住了。

"师叔祖,老爷正在闭关,嘱咐任何人不得打扰。"白鹤童子恭敬地说。

"闭关?"姜子牙皱紧了眉头。

封神大劫尚未结束,元始天尊选择此时闭关,显得很不寻常。

姜子牙心中生疑,他知道元始天尊神通广大,若真想见他,闭关并非不可破的理由。

更何况,姜子牙是封神大业的执行者,他有权向师尊请示。

他试探性地问道:"童子,敢问师尊是何时开始闭关的?"

"太师闻仲战死绝龙岭之后,老爷便开始闭关了。"白鹤童子如实回答。

闻仲刚死,元始天尊就闭关?

姜子牙心中如坠冰窟。

闻仲战死,正是封神大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元始天尊此时避而不见,似乎是为了避免回答某些棘手的问题。

他突然意识到,闻仲的话,可能不仅是威胁,更是一种信号。

他没有再强求,转而前往云中子的洞府。

云中子是阐教中少有的,对天机和人间疾苦都有深刻洞察的仙人。

云中子见到姜子牙,神色中带着明显的忧虑。

"子牙师弟,你此番回来,可是为了榜单之事?"云中子开门见山。

"正是。师兄,你可知我姜尚在封神榜上,究竟是何定位?"

云中子叹了口气:"子牙,你可知封神榜炼制之初,便立下了一个最根本的规则:执掌榜单之人,必须是凡人。只有凡人,才能将天地人三界的联系完整地纳入榜单之中。"

"凡人执掌……"姜子牙重复着这四个字。

"对。你当年仙缘浅薄,反倒成了执掌封神大业的最佳人选。你没有强大的法力,才能真正依靠天道的意志来行事。"云中子解释道,"榜单上的三百六十五位神祇,他们是仙,是魔,是精怪,他们都有各自的道行。你不同,你是凡人。"

姜子牙心头一震。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阐教弟子,与那些金仙只是修为上的差距,现在看来,他与他们之间,还有一道本质的鸿沟。

"既然是凡人,那么封神大业完成后,我的魂魄归于何处?是轮回转世,还是……"

云中子摇了摇头:"轮回转世,那是对普通凡人的安排。你为天道立下如此大功,绝不可能只是转世。但若要成神,必须在榜上。"

"所以,我真的榜上无名?"

云中子沉默了。

这沉默,比任何肯定的回答都更让姜子牙心寒。

"师弟,你再仔细去查阅封神榜,尤其是那些不属于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却又参与了这场大劫的人。他们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云中子最后抛出了一个模糊的线索。

03

带着云中子的提示,姜子牙离开了昆仑山。

他没有直接返回西岐,而是选择了一个僻静的山洞,再次展开了封神榜。

他开始研究那些"榜上无名"却参与了封神大劫的特殊群体。

首先是阐教十二金仙,他们中的大部分,如广成子、赤精子,虽然参与了战斗,但他们的名字并未出现在榜单上。

他们是已经证道金仙的人,超脱三界,不在天庭管辖之内。

他们不入榜,是主动的选择。

其次是燃灯道人。

作为副教主,他指挥战局,功劳甚大,但同样榜上无名。

燃灯的道行高深,不在神位之下,他自然也不需封神。

再者是西方教的两位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

他们虽然插手了封神之战,收走了多宝道人等截教高手,但他们与封神榜的关联,仅限于"度化"而非"封神"。

姜子牙将自己与这些人进行对比。

他没有证道金仙的实力,也无法超脱三界。

他没有燃灯道人的资历和道行。

他更没有西方教教主的宏大愿望。

他只是一个奉命行事的凡人。

"闻仲提醒我榜上无名,绝不是无的放矢。"姜子牙自言自语。

闻仲是截教弟子,他对封神榜的了解,可能比阐教内部对姜子牙的保护性说辞更加真实。

姜子牙开始回忆闻仲的生平。

闻仲太师,三朝元老,道术精深,为人正直。

他在明知商朝气数已尽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效忠,这份忠义令人动容。

但闻仲在绝龙岭的死法,却有些蹊跷。

当时,姜子牙手持打神鞭,面对被困的闻仲。

闻仲本可以有更多的挣扎机会,但他似乎是选择了放弃抵抗。

他像是故意将自己送上绝路,只为了在最后关头,给姜子牙一个警告。

"他不是怨恨我,他是想告诉我什么。"

姜子牙闭上眼睛,努力回想闻仲最后的神态。

那不是一个战败者的绝望,而是一种洞悉一切的冷酷。

闻仲战死前,曾言他"入局"

如果闻仲知道姜子牙的"无名"之局,那么他一定也知道,这个局是谁布下的,以及如何破解。

姜子牙决定,从闻仲这条线索入手。

他派人秘密收集了闻仲太师在朝歌留下的所有遗物和书信。

很快,一批封存的私人物品被运到了西岐。

姜子牙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翻阅。

大部分是军务文书、朝政奏折,以及一些与同门道友的往来书信。

这些东西都显示了闻仲的忠诚和智慧。

但在一个尘封的木箱底部,姜子牙发现了一本笔记。

这笔记并非闻仲常用的奏事竹简,而是用一种罕见的玉简刻成的。

玉简上的文字是古老的仙文,晦涩难懂,但姜子牙凭借在昆仑山所学的道术,勉强能辨认出大致内容。

这笔记记载的,并非军事或朝政,而是闻仲在修道过程中,对"天道定数"和"封神大劫"的思索。

闻仲写道:

"天道有常,然大劫之下,常数亦可为变数。三教共签封神榜,并非为了选神,而是为了‘补天’。"

"补天?" 姜子牙心头一跳。

闻仲继续写道:

"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乃是天庭的骨架。但支撑这骨架的,并非仙灵之气,而是‘凡人之心’。鸿钧老祖以凡人之魂魄,铸就神格,意在让天庭拥有人间的七情六欲,方能与人界气运相通。"

这解释了为何许多道行高深的修真者,如赵公明、三霄娘娘,被强制封神。

他们必须以凡人之魂魄重塑神体。

那么,姜子牙作为凡人,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闻仲在笔记中提到了一个极少人知道的秘密:

"封神榜,并非只有三百六十五个名额。它还有‘执掌者之位’。此位,不入神籍,不受天庭约束,但却要承担最大的因果。"

姜子牙心神俱震。

执掌者之位!

这似乎就是他的定位。

他不入神籍,不受束缚,但要承担"最大的因果"

什么是最大的因果?

是伐纣成功后的万世功德,还是……某种难以言喻的牺牲?

04

姜子牙继续阅读闻仲的玉简笔记。

闻仲的思考逐渐深入,他开始质疑阐教和截教的两位教主为何都默许了这场大劫的发生。

闻仲认为,封神大劫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清理"那些超脱于天道掌控之外的仙人,同时"约束"那些道行高深,却不愿入世的修真者。

"师尊不忍同门受难,却又无法违抗鸿钧祖师的定数,故设下万仙阵,欲以一力扭转乾坤,但终究是徒劳。"闻仲在笔记中写下了对通天教主的理解。

而对阐教这边,闻仲的分析更加冷酷。

"元始天尊深知,天庭若要稳固,必须以凡人之魂铸神。而要达成此目的,必须有一位凡人,以其‘凡人之心’,连接仙凡两界,执掌榜单。"

"姜尚,便是被选中的凡人。"

闻仲的笔锋带着深深的怜悯与警告:

"姜尚寿数短暂,仙缘浅薄。若他功成,天庭必赏他人间富贵。但若他魂归封神榜,他便不是神祇,而是……榜单的‘基座’。"

基座!

姜子牙感到一阵眩晕。

基座,意味着他的魂魄将不会被封为神祇,而是被用来稳固整个封神榜的运行。

他将化为一股纯粹的凡人执念,永远被封印在榜单之中,成为天道秩序运转的燃料。

这远比魂飞魄散更可怕,因为他将永远存在,却永远无法拥有自我。

闻仲在玉简中详细描述了"基座"的特点:

"基座必须榜上无名,方能不受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的限制。基座必须是凡人,方能承载人间的因果。基座必须功德圆满,方能为天庭带来气运。"

姜子牙浑身冰冷,他终于明白,闻仲为何会说出那番话。

闻仲是以死相谏,试图唤醒他。

如果闻仲的推测是对的,那么他姜子牙,从下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天道的一颗棋子,一个最终要被献祭的

他回想起元始天尊对他的态度。

师尊从未给他传授过顶级的法术,只给了他打神鞭和杏黄旗这两件法宝,以及封神榜。

打神鞭是用来行使天罚的工具,杏黄旗是护身至宝,而封神榜,则是他最终的归宿。

一切都说得通了。

元始天尊并非不爱惜他这个弟子,只是在更大的天道面前,个人的命运微不足道。

姜子牙翻到玉简的最后一段。

闻仲的笔触变得更加急促,似乎是在临死前仓促写下。

"吾闻仲已入绝境,难逃封神之劫。但吾以截教秘术推演,天道虽定,仍有生机。姜尚若欲破局,不可再寻常法。封神榜藏有天机,其秘密不在三百六十五位神祇名录,而在‘榜首’与‘榜尾’。"

"榜尾,即是我翻到的空白页。"姜子牙心想,"那么榜首呢?"

封神榜的榜首,是柏鉴。

柏鉴原本是轩辕黄帝手下的总兵官,因战死而魂魄不散,成为封神榜上的第一位神祇。

姜子牙立刻展开封神榜,仔细查看柏鉴的名字。

柏鉴是"清福神",负责引渡亡魂上榜。

他的神位并不高,但却是封神榜的"引路人"

姜子牙仔细观察柏鉴名讳周围的符文,发现与其他神祇的名字周围的符文略有不同。

柏鉴的名字周围的符文,似乎与榜单本身的材质,有着更深层次的连接。

但闻仲特别强调了"榜尾"——那张空白页。

姜子牙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那张空白的丝绢上。

他用神识探查,用道术试探,但那张纸依然是空白一片,没有丝毫灵力波动。

闻仲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提醒他。

这张纸,定有玄机。

姜子牙想起当年元始天尊传授他炼制封神榜的法门时,曾说过一句话:"此榜乃天道之器,非凡人血肉不可触动其根本。"

凡人血肉?

姜子牙犹豫了。

难道需要他用精血来开启这最后的秘密?

他咬破自己的指尖,将一滴精血滴在了那张空白的丝绢上。

精血渗透进去,如同墨水滴入水中,迅速扩散。

空白页依然空白,但姜子牙的心头却传来一阵剧烈的刺痛。

他看到了,在精血渗入的地方,似乎有一层极为微弱的、肉眼不可见的符文被激活了。

这符文不是文字,而是一种结构图,像是一张复杂的阵法图纸。

这张图纸,正是封神榜的"底座"结构图!

05

姜子牙的心跳得极快。

他将自己的神识沉浸在那张符文结构图中,试图理解它所代表的意义。

那结构图如同一张巨大的网,三百六十五个名字,像三百六十五个节点,被这张网紧紧地包裹起来。

而这张网的中心,正是一个空缺的位置。

那个空缺,就是闻仲所说的

姜子牙发现,一旦三百六十五位神祇的魂魄归位,这个空缺就会自动吸收一股强大的凡人执念,将其永久地封印,用以稳固整个天庭的秩序。

而这股凡人执念,必须是与封神大业关联最深、功德最大,且榜上无名的人。

所有条件都指向了他——姜子牙。

姜子牙颤抖的手指停在封神榜最后一页,原本空白的纸面,此刻竟浮现出一行金光小字——“姜尚,封神榜外之人,天命所归,不在劫中”。

风声骤止,天地一片死寂。

闻仲的冷笑在风中回荡:“你助周伐商,逆天改命,却不知自己早已超脱三界之外。神榜之上,无你之名;轮回之中,无你之迹。你为他人定封神位,却不知自己归途何在……”

姜子牙望着那行字,忽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他一生奉师命行事,主持封神,裁决万千英魂去向,却从未想过——自己竟无名无分,不在生死轮回之列。

他抬头望向苍穹,云海翻涌,仿佛众神低语。元始天尊的声音自九霄传来:“子牙,榜外之人,方为执榜者。你既掌天道权柄,便不能再入天道。”

那一刻,姜子牙终于明白:执掌命运者,终将被命运放逐。

他缓缓合上封神榜,轻声道:“原来,最孤独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看着所有故人归位成神,唯我独行于世,无名、无位、无归。”

闻仲的魂魄在风中淡去,留下最后一句叹息:“姜子牙,你赢了天下,却输了自己。”

天边雷声滚滚,封神台下万灵归位,唯有一人,孤身立于榜外,永世不得封神——亦永世,无人能封他。

来源:雪琴历史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