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湛江城乡“短板”变“潜力板”,实干“拼出”群众幸福图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04:07 1

摘要:雷州市处井村热闹了起来,天南海北的“房车候鸟”再度相聚于此。此时,东海岛上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各类工业产品沿着海陆通道奔流入市。将视线转向北边的廉江,红橙缀满枝头、果农穿梭林间,笑盈盈地期待着今年的丰收……一幅产业兴旺、乡村和美、农民富裕的鲜活图景在湛江徐徐铺

湛江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不断壮大发展动能。图为金沙湾。蓝伟强 摄

秋意渐浓、天气渐凉,湛江大地却一派热气腾腾。

雷州市处井村热闹了起来,天南海北的“房车候鸟”再度相聚于此。此时,东海岛上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各类工业产品沿着海陆通道奔流入市。将视线转向北边的廉江,红橙缀满枝头、果农穿梭林间,笑盈盈地期待着今年的丰收……一幅产业兴旺、乡村和美、农民富裕的鲜活图景在湛江徐徐铺展。

这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湛江交出的“三年初见成效”实干答卷。三年来,湛江乘着政策东风、汇聚奋进之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不断壮大发展动能。实干见真章,群众的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日前,《关于第二批县(市、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工作进展情况的督查报告》发布,廉江市、遂溪县榜上有名。今年上半年,湛江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1%、排名全省第4;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排名全省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排名全省第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7%、排名全省第4。

机制之变

保障“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这样的环境,商户怎么做生意?群众怎么安心出行?”今年8月,在雷州市客路镇,湛江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现场发现问题,当即督促整改。镇委书记立下“军令状”:以一周为期限全面推进整改,用实际成效接受群众检验。

这是湛江创新做法——“我邀镇委书记逛逛街”的生动一幕。在这一机制的推动下,镇委书记化身“施工队长”,直面民生痛点,走村串巷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关键在机制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湛江弘扬“卷起裤脚走下去,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导向,进一步完善指挥部工作专班,成立金融工作专班和卫生健康工作专班,形成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

高频调度成为工作常态。市指挥办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工作安排;召开四个片区现场会,以比学促干推动各县(市、区)、典型镇、典型村互学互鉴;不间断开展专项督导、明察暗访,24小时内反馈整改意见、48小时内形成整改措施、一周内完成整改。

同时,湛江把识别干部、考察干部贯穿落实“百千万工程”全过程,打造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打赢硬仗的干部队伍。

如今,市县镇三级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干部“蹲镇蹲点”成为常态,“我邀镇委书记逛逛街”等活动拉近干群距离……湛江形成了“示范经验可复制、工作成效可亮晒、推进过程可追踪,成功模式有推广、干部能力有画像、优秀人才有舞台”的“三可三有”机制,干群同心谱写实干奋进的湛江故事。

产业之变

因地制宜激发发展新活力

登上特呈岛,翠绿的红树林和蔚蓝的大海交织,干净的街道旁坐落着错落有致的民宿。岛上创新推行“国企+民企+村企”整村运营模式,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不少来到特呈岛的游客都感慨,这里已经不再是落后的渔村,而是多元产业齐头并进的绿美海岛。

特呈岛的蝶变,是湛江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湛江瞄准各地资源特色,以产业为引擎,着力推动县域产业发展。

一方面,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湛江全力抓好全市产业园区及主平台建设,1—8月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3%、排名全省第一;全市工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70.15亿元,同比增长10.3%,新签约工业项目125个。

各个园区矩阵释放强劲动能——经开区东海岛化工园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集群”,坡头海工装备园“重器”挺进深蓝,廉江小家电基地“智造精品”名扬四海,遂溪发展“舌尖经济”,吴川空港产业园进行“云端布局”,雷州临港经济区撬起“战略支点”……

另一方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廉江市石岭镇沙塘工业区地块改造项目正在开展征地等前期工作;遂溪县2个试点专项资金开工建设;雷州新城建设全面提速,先期谋划项目共22个。

在农业板块,27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发展,“湛品”矩阵壮大至176个成员,湛江“土特产”强势“出圈”。湛江渔业产值产量连续30年稳居全省首位,形成金鲳鱼、对虾两条超百亿元的产业链。依托独有的资源,湛江还推动农文旅融合,将红土绿野化作“诗与远方”。

环境之变

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人居环境是群众幸福感的“晴雨表”。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湛江以实打实的行动,改善人居环境,让城乡处处皆美景。

环境整治如何抓?湛江深入开展“万村清洁”行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垃圾池改桶”模式,提升农村保洁员覆盖率。截至10月9日,“万村清洁”行动实现自然村全覆盖,累计发动180.34万人次参与,10605个自然村高标准完成。

农村污水治理攻坚稳步推进——湛江组织镇村干部蹲守项目现场,实地督促加快建设进度。截至10月8日,3258个年度农污治理任务全部开工,完工76.46%。

与此同时,湛江推动第三批典型镇、典型村一体建设、齐头并进。28个典型镇196个“七个一”项目全面开工,预计近期将全面完工;267个典型村全部完成规划编制。

如今,湛江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内在”。

其中,廉江市下足“绣花功夫”,以人为本改善城市环境,成功跻身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我在这里住了14年,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拥有了崭新的墙体、平坦的小区路面,还规划了停车位,环境越来越美,这次改造真是改到了我们的心坎里。”市民陆东明望着改造后的小区感慨道。

乡村表现同样亮眼。一个个和美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遂溪新屋村化身全省首个“小红书村”,雷州足荣村“大观园”尽显雷州半岛文化,麻章那柳村以“贰拾叁都”项目为牵引,将乡村美景串珠成链……闲暇之余,来一场奔“村”之旅,成为了湛江人的新时尚。

■典型

曾经“断头路”而今爱情胜地

“我的小摊实现真正的‘面朝大海’”

傍晚的海豚湾,海风轻抚着波浪步道,“网红冰花茶吧”的莫女士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潺潺流入容器。这个寻常动作,对她而言却是期盼已久的安心。

三年前,她投入五万多元定制移动茶车,在广州湾大道的尽头开启了创业梦。那时这片被市民称为“情侣码头”的空地荒芜杂乱,每天黄昏都要上演“抢位大战”。“最头疼的是用水”,她回忆道,“车里要塞四个大水桶,生意好时要往返家中接水两三趟。下雨收摊、天晴抢位、见了城管心发慌,这就是我们的日常。”

转机在今年四月到来。湛江经开区启动广州湾大道便民服务驿站升级改造工程,这片曾被遗忘的“断头路”化身为“海豚湾活力街区”焕新亮相。45辆统一餐车取代了“游击战车”,每辆车接好电源,还设置了固定取水点。

“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水,再也不愁了。”环境改善让她的经营焕然一新。她大胆新增冰淇淋等品类,直播镜头也从局促车内转向碧海蓝天与璀璨灯海。“很多粉丝从广西、茂名特地来找我的摊位,就为在这个网红地标打卡。”

夜幕降临,莫女士的餐车前坐满客人。“国庆试营业期间,日营业额达到四千元。”她感慨,“我的小摊终于能安安稳稳地开在海边,这才是真正的‘面朝大海’。”

从疲于奔命的流动摊贩到安心经营的固定摊位,莫女士的经历正是海豚湾焕新的生动写照。这片曾经被遗忘的海岸,正以崭新姿态见证无数创业者迎来事业与人生的春天。

■展望

以典带面绘好“半岛风情画”

在西海岸看一场海上日落、在南边望琼州海峡帆樯如云、在东海岸叹椰风海韵……行走湛江,处处都能体验到浓浓的海滨风情。

从地理上看,湛江包括整个雷州半岛及半岛北部的一部分,三面环海,区位独特。近年来,湛江瞄准打造“半岛风情”城市新格局,推动城市能级全面跃升。

眼下,湛江计划以环半岛滨海旅游公路为纽带,串联全域土地整治、农文旅融合与风貌提升,打造“一路引领、多点开花”的高品质滨海经济带。这一举措,将推动半岛特色成为湛江最鲜明的城市标识,并示范带动湛江“百千万工程”实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跃升”的全新蝶变,打造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山、湖、海联动三部曲,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的“蓝色枢纽”“黄金走廊”。

湛江提出,围绕“现代沿海、异乡风情、历史肌理、田园风光”四大圈层,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风貌提升,让红树林摇曳、白海豚逐浪的生态符号嵌入城市肌理,实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此外,以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为引领,湛江将巧打“土特产+文化牌+休闲游”组合拳,将农林牧渔的“土味”、半岛文化的“韵味”、休闲旅游的“趣味”拧成一股绳,加快重塑乡村价值。

来源:小白聊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