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肾病,元凶竟是梅毒!医生提醒:这个产检项目至关重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09:30 1

摘要:患儿1月余前出现皮肤黄染,伴低热,体温37.5℃左右,当地医院查肝功能提示转氨酶、胆红素增高,白细胞、CRP增高(未见化验单),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予美罗培南等治疗3天无好转。

病历摘要


患儿,男,47天,主因“发现皮肤黄染1月余,RPR阳性1周”入院。

现病史

患儿1月余前出现皮肤黄染,伴低热,体温37.5℃左右,当地医院查肝功能提示转氨酶、胆红素增高,白细胞、CRP增高(未见化验单),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予美罗培南等治疗3天无好转。

1周前就诊于某三甲医院,胆道造影未见胆道闭锁,查RPR 1:256,TPPA阳性,予拉氧头孢以及胆道冲洗等治疗1周无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就诊。

个人史

第1胎第1产,剖宫产娩出,胎龄38⁺周,出生体重3700g,无窒息复苏抢救史。

家族史

母亲患潜伏期梅毒,分娩后查RPR 1:8,孕期未治疗。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13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80/50mmHg,体重4kg。精神反应好,肝病面容,全身皮肤黄染,未见皮疹,巩膜黄染,肝肋下4~5cm、剑突下4cm,质地偏韧,脾肋下2~3cm。

辅助检查

TRUST 1:256,TPPA阳性,FTA-ABC-IgG阳性,FTA-ABC-IgM阳性。肝功能:ALT 137.1U/L,AST 215.0U/L,TBIL 107.1μmol/L,DBIL 88.0μmol/L,ALB 35.4g/L。

血常规:WBC 9.30×10⁹/L,NE% 32.74%,LY% 57.24%,HGB 73.2g/L,PLT 446.1×10⁹/L。CRP 18.1mg/L。尿常规:红细胞189.6个/HPF,尿蛋白(++),尿红细胞形态:见大量变形性红细胞。

腹部CT:肝脏体积增大,形态饱满。血氨、凝血功能:未见异常。电解质:未见异常。四肢骨片、心脏超声:未见异常。CMV-IgM阴性。甲状腺功能四项:未见异常。

诊断

早期先天性梅毒、梅毒性肝炎、梅毒肾病、中度贫血。

治疗经过

1. 驱梅治疗:水剂青霉素G 5万U/kg,静脉滴注,6小时1次,疗程14天。

2. 保肝利胆治疗: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熊去氧胆酸口服保肝利胆治疗;因胆红素下降不理想,给予泼尼松(0.5mg/kg,bid,10天;0.25mg/kg,bid,14天;0.25mg/kg,qod,7天)口服减轻胆道炎症反应。

3. 纠正贫血:红细胞悬液输注、补充铁剂治疗贫血。

转归

经住院治疗30天,复查肝功能:ALT 100.7U/L,AST 164.9U/L,TBIL 48.6μmol/L,DBIL 41.9μmol/L;尿常规:红细胞2.25个/HPF,尿蛋白阴性。血红蛋白正常。出院后继续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熊去氧胆酸、泼尼松保肝利胆治疗。

随访

治疗1个月后复查TRUST 1:256,TPPA阳性,ALT 108.1U/L,AST 185.1U/L,TBIL 8.6μmol/L,DBIL 6.9μmol/L,尿常规未见异常。

3个月后复查TRUST降至1:128,TPPA阳性,FTA-ABC-IgM弱阳性,ALT 29.2U/L,AST 73.7U/L,胆红素正常。

6个月后复查TRUST降至1:8,TPPA阳性,FTA-ABC-IgM转阴性,肝功能正常。

12个月后复查TRUST降至1:1,TPPA阳性。

2年后复查TRUST转阴性,TPPA阳性。


病例分析


该患儿为小婴儿,以黄疸起病,伴肝脾大,生化检查提示ALT、AST增高,TBIL增高,以DBIL增高为主,为淤胆型肝炎表现,同时伴低热,当地医院查炎性指标增高,考虑败血症可能,但经强力抗感染治疗无效;而后就诊于某三甲院,首先予胆道造影,排除胆道闭锁,然后考虑常见的感染性因素,如细菌感染(暂不支持)、巨细胞病毒感染、寄生虫病(需要根据年龄及流行病学史)、螺旋体病等,结合母亲梅毒感染史,予完善梅毒相关化验示RPR、TPPA均为阳性,明确先天性梅毒诊断。入我院后进一步排除了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因素,明确了梅毒性肝炎的诊断。

1/3以上的先天性梅毒患儿累及肝脏,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多数患儿有肝脾大,轻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转氨酶增高,严重者有肝病面容、黄疸(淤胆型肝炎),凝血功能异常、血氨增高等罕见,但未经治疗的小婴儿可死于严重肝炎,经驱梅保肝治疗后,梅毒性肝炎可在数周到数月痊愈。

在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治疗方面,该患儿在对因治疗(青霉素驱梅)同时,先予常规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熊去氧胆酸等保肝利胆治疗,但治疗后胆红素下降不理想,我们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减轻胆道炎症反应,经以上综合治疗,3个月后复查患儿肝脏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该患儿入院后查尿常规发现尿蛋白阳性以及镜下血尿,完善尿红细胞形态明确血尿来源于肾脏,经驱梅治疗后痊愈,故考虑为梅毒肾病。梅毒肾病通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部分伴高脂血症。该患儿无大量蛋白尿 [ 尿蛋白(++)],因客观原因未收集24小时尿完善24小时尿蛋白化验、无低白蛋白血症、水肿等表现,不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而是表现为肾小球肾炎。

梅毒肾病需与其他的肾小球疾病相鉴别,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遗传性进行性肾炎,鉴别点在于先天性梅毒的其他特征、梅毒螺旋体相关化验阳性,以及预后不同,不同于以上先天性肾病,梅毒肾病预后较好,经驱梅治疗1~3个月尿常规可恢复正常,如该患儿驱梅治疗后1个月尿常规基本恢复正常。

该病例的特点及难点在于早期明确先天性梅毒诊断、梅毒性肝炎和梅毒肾病的诊断及治疗。因该病例无特征性梅毒性皮疹,以淤胆型肝炎发病,需要明确小婴儿淤胆型肝炎的鉴别诊断思路:①先天发育异常(胆道闭锁等);②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病等);③内分泌因素(甲状腺功能低下);④遗传代谢性疾病。经过以上诊断思路,结合母亲病史,明确了先天性梅毒、梅毒性肝炎的诊断,以及相对少见的梅毒肾病的诊断。

治疗方面,一旦诊断明确,主要就是对因治疗,即驱梅治疗。该患儿在常规保肝利胆治疗效果欠佳时,我院及时给予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来减轻胆道炎症反应,使患儿肝功能、尿常规等指标较快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 Thean L, Moore A, Nourse C. New trends in congenital syphilis: epidemiology, testing in pregnancy, and management.Curr Opin Infect Dis. 2022;35(5):452-460.

[2] Schueller SS, Strunk T. Congenital Syphilis. N Engl J Med. 2024;391(4):356.

来源:肝胆相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