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1日,北京市健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完成肺脓肿局麻下气管镜介入治疗一例。该病例反复脓胸、肺脓肿,经抗感染及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目前症状缓解,已出院,并按期进行复诊。
2025年10月11日,北京市健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完成肺脓肿局麻下气管镜介入治疗一例。该病例反复脓胸、肺脓肿,经抗感染及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目前症状缓解,已出院,并按期进行复诊。
顽固性胸背痛反复发作,伴咳嗽、纳差及体重进行性下降
该病例信息如下:
性别:女
年龄:66岁
疾病信息:
近1年余反复出现胸痛、背痛,曾于外院诊断为脓胸、肺脓肿、胸腔积液,给予药物治疗好转出院。1周前再次出现胸痛、背痛、咳嗽,于外院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失眠、焦虑。
治疗过程:
⋄ 就诊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查胸部CT,发现肺内多发实变,部分中央坏死,考虑炎症,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血常规+CRP显示白细胞 11.32*10^9/L、血小板 499*10^9/L、中性细胞比率 81.4%、*C-反应蛋白(快速) 110.86mg/L。纤维蛋白原 937.0mg/dl。收入院抗感染、祛痰、支持对症治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针对无明显咳痰,传统机械辅助排痰、雾化药物及体位引流排痰效果差,王宇主任团队制定了气管镜介入灌洗治疗计划,郑香香副主任医师、周薇主治医师操作气管镜,在局麻下经鼻气管镜介入,负压吸引清除管腔内大部分脓液,经气管镜活检孔道分次注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治疗,灌洗液送检病原学。根据病原学结果继续抗感染治疗。
⋄ 复查胸部CT双肺炎症明显吸收,未见坏死,胸腔积液基本吸收,无胸痛、背痛,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均正常,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肺脓肿科普:认识肺里的“化脓性感染”
肺脓肿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导致的肺部化脓性炎症,伴随肺组织坏死和空洞形成。理解其发生、发展与治疗,对于有效应对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一、病因:肺里为何会形成脓腔?
当致病力较强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厌氧菌等)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由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经血液播散至肺部,便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细菌在肺内大量繁殖,引发局部炎症,导致肺组织坏死、液化,最终形成一个或多个充满脓液的腔隙,即肺脓肿。
以下情况会增加感染风险:
⋄ 吸入性因素:在醉酒、麻醉、昏迷或吞咽功能障碍时,口鼻腔的分泌物或胃内容物误吸入肺。
⋄ 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肺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支气管堵塞(如肿瘤、异物)、身体其他部位严重感染等。
⋄ 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受到病原体侵袭。
二、症状: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肺脓肿的临床表现通常比较急骤和典型,身体会发出以下“警报”:
⋄ 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大量出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明显下降。
呼吸道局部症状:
⋄ 咳嗽与咳痰:初期为黏液痰,随后转为特征性的脓臭痰,静置后常分三层(泡沫、黏液、脓液及坏死组织),每日痰量可达数百毫升。
⋄ 胸痛与咯血:炎症波及胸膜可引起胸痛;组织血管受损可能导致痰中带血或咯血。
⋄ 呼吸困难:若脓腔较大或引流不畅,可能出现气促。
三、治疗:如何有效清除感染?
肺脓肿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抗感染和充分脓液引流,双管齐下。
⋄ 强效、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针对性使用敏感抗生素,疗程需足够长,以确保感染彻底控制。
促进痰液及脓液引流:
⋄ 保守方法:包括体位引流(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借助重力使痰液流出)、祛痰药物、雾化吸入等。
⋄ 介入微创治疗——气管镜技术: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痰液引流不畅或脓腔较大的患者,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重要方法。医生将一条纤细、柔软的支气管镜经口或鼻置入气道,在直视下到达脓腔部位,可直接进行吸引、冲洗和给药,能迅速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缓解全身中毒症状,显著缩短病程,改善患者预后。
总结与提醒
肺脓肿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并结合必要的气管镜等介入引流手段,绝大多数患者能够痊愈。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尤其是高热伴咳大量脓臭痰,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系统评估与治疗。
来源:北京市健宫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