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小看这个“B12”,它虽是个小维生素,却与糖友的神经健康、血管功能、甚至记忆力息息相关。
“医生,我这段时间总是手脚发麻,是不是血糖又高了?”
这是糖尿病门诊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很多人一听“手脚麻”,就以为是糖尿病神经病变。
但医生一查,有时却发现——不是血糖的问题,而是维生素B12缺乏。
别小看这个“B12”,它虽是个小维生素,却与糖友的神经健康、血管功能、甚至记忆力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把它讲清楚:糖尿病人为什么容易缺维生素B12?缺了有什么后果?该怎么补?补多少才合适?
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Cobalamin),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参与神经系统代谢和红细胞生成。
它的核心作用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句话:
1️⃣ “养神经”:帮助维持神经髓鞘的完整,防止麻木、刺痛、记忆下降。
2️⃣ “造血液”:促进红细胞成熟,缺乏时会引起贫血。
3️⃣ “护血管”: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cy),减少动脉硬化风险。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牛肉、鸡蛋、奶、鱼类、动物肝脏等。
植物几乎不含B12,所以素食者和老年人更容易缺乏。
糖友尤其是长期服用二甲双胍(Metformin)的患者,是B12缺乏的“高危人群”。
1️⃣ 二甲双胍会影响B12的吸收
根据《Diabetes Care》(2024)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水平。”
这是因为二甲双胍在肠道内会:
干扰B12与内因子的结合;影响B12在回肠的吸收;导致慢性轻度吸收障碍。数据显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超过3年的糖友中,大约5%~20%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Diabetologia, 2021)。
2️⃣ 老年糖友吸收功能下降
B12需要胃酸和内因子协助吸收。而老年糖友中很多人患有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吸收效率本就低,再加上药物干扰,更容易缺乏。
3️⃣ 饮食结构偏单
不少糖友长期控制饮食,尤其是为了“减油减肉”,主食偏多、肉类摄入不足。结果虽然血糖降下来了,B12却跟着“掉队”了。
维生素B12缺乏不像低血糖那样“立刻有反应”,它的危害是悄悄地、慢慢地累积的。
1️⃣ 手脚麻、针刺感、走路不稳
这是最典型的表现。B12缺乏会导致神经髓鞘损伤,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
手脚麻木、刺痛;脚底发热或冰凉;走路容易绊脚;甚至出现平衡障碍。容易混淆点:
这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极其相似,但治疗上完全不同。
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症状,在补充后往往能显著改善;而糖尿病神经病变则恢复较慢。
2️⃣ 贫血、乏力、头晕
B12缺乏还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会出现脸色苍白、乏力、气短、注意力下降等。
在一项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约12%的B12缺乏患者伴有贫血(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0)。
3️⃣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B12参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代谢。缺乏时Hcy升高,会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硬化。长期高Hcy水平,与心梗、脑梗、外周血管病风险明显相关。
4️⃣ 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
B12不足还会影响神经递质合成,引发记忆力下降、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有研究显示,长期B12缺乏者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提高约1.5倍(JAMA Psychiatry, 2021)。
✅ 这5类人群,建议每年查1次维生素B12:
1️⃣ 服用二甲双胍 ≥ 2年;
2️⃣ 有手脚麻、刺痛等神经症状;
3️⃣ 素食或几乎不吃动物蛋白;
4️⃣ 有慢性胃病、萎缩性胃炎或长期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
5️⃣ 老年糖尿病患者(>60岁)。
血液检测项目一般为“血清维生素B12”,正常范围约为 200~900 pg/mL。若低于200 pg/mL即可确诊缺乏,200~300 pg/mL 为“临界不足”,需密切观察。
补充方式要根据缺乏程度来定。
1️⃣ 饮食补充(轻度不足者)
食物是最安全的来源。以下是B12含量较高的食物(单位:µg/100g):
食物含量(µg/100g)猪肝60~80牛肝45~60鸡蛋1.0~1.5牛肉1.5~2.0奶酪1.5鱼类(鲈鱼、沙丁鱼等)2.0~5.0建议:每周吃2次动物肝脏、保证每日优质蛋白(肉、蛋、奶)摄入,可满足大部分糖友每日 2.4 µg 的推荐摄入量(RNI,中国营养学会2023版)。
2️⃣ 药物补充(中重度缺乏者)
若血清B12明显下降或有神经症状,则需要药物干预。
✅ 常见补充方案:
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500 µg,每周1~2次,连用4~6周;口服制剂:维生素B12 500~1000 µg/日;舌下含片或缓释片:吸收率高,也可替代注射。医生会根据检测值、症状及肠胃吸收情况选择不同方式。
⚠️ 注意:
补充B12通常安全,但不应长期过量服用(>2000 µg/天),否则可能引起皮疹、轻度失眠等不良反应。
3️⃣ 若服二甲双胍,请“搭配监测”
长期服药糖友可以遵循“一年一查,一有麻就补”的原则:
每年检测一次血清B12;若轻度不足,可先口服维生素B12;若出现神经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1️⃣ 规律服药,不要间断。
B12是水溶性维生素,体内储量有限,间断服用容易失效。
2️⃣ 饮食均衡,不盲目素食。
不吃肉容易导致B12长期不足,尤其是糖友中老年女性。
3️⃣ 别忘了搭配叶酸(维生素B9)。
两者联合作用更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有助于心脑血管保护。
4️⃣ 出现神经症状要早查早治。
“手麻”“脚麻”“脚底烧灼感”不要总归咎于血糖,B12缺乏导致的神经损伤,早补可逆,拖久难恢复。
糖尿病是一场“慢战”,真正让人受苦的不是血糖本身,而是并发症带来的无声侵蚀。
维生素B12,就像一把“润滑油”,它帮你保护神经、血管、记忆力,让你的控糖之路走得更稳、更长远。
别让一个“小维生素”的缺乏,成为并发症的“导火索”。每年查一次B12,是糖友对自己身体最简单、却最有效的投资。
来源:健康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