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们也不容易,儿子每月还六千多房贷,闺女刚生二胎要请月嫂,她哪好意思张口要钱?前阵子社区开养老讲座,说“以房养老”能让房子“生钱”,还能接着住,她听着动心,可真要把房产证交出去,心里又打鼓:这事儿到底靠谱不?
那天我在小区花园遛弯,刚走到紫藤架下,就听见一群老姐妹围着张阿姨七嘴八舌的。张阿姨手里攥着房产证,指节都发白了,眉头拧成个大疙瘩:“我也没辙啊……”
原来大伙是劝她别轻易搞“以房养老”。张阿姨老伴走得早,退休金一个月才三千多,光降压药、降糖药就得花一千多,剩下的钱连买菜都得算计。
孩子们也不容易,儿子每月还六千多房贷,闺女刚生二胎要请月嫂,她哪好意思张口要钱?前阵子社区开养老讲座,说“以房养老”能让房子“生钱”,还能接着住,她听着动心,可真要把房产证交出去,心里又打鼓:这事儿到底靠谱不?
其实身边像张阿姨这样的老人不少——手里有套房子,兜里钱总不够花,怕给孩子添负担,又怕自己病了没人管。我也琢磨过这“以房养老”,不是让你把房子卖了,是把房子的产权或使用权,押给正经机构,你还能在这儿住,每个月领一笔钱,等咱们百年之后,房子再让机构处理。
房子对咱老人来说,哪儿是钢筋水泥啊?那是半辈子的念想——孩子在这儿学走路,老伴在这儿煮饺子,墙上还挂着几十年前的全家福。所以聊这事儿,不能光算钱,得把好的坏的都掰扯清楚,看看咱到底适合不。
先说说好处:能解燃眉之急,还能护着亲情
对不少老人来说,这“以房养老”就像冬天喝杯热茶,能暖到心坎里。
楼下李大爷就是例子,他今年78岁,唯一的儿子在深圳工作,一年就回来一次。他那套老房子80多平,退休金才两千八。前两年查出糖尿病,每月吃药、复查就得一千多,有次跟我在楼下长椅唠嗑,说“以前想吃块排骨都舍不得,怕药钱不够”。
后来社区负责养老的小王,帮他联系了中国人寿的“以房养老”服务——这可是银保监会批准的正规业务,全国现在也就6家保险公司能做(截至2024年底的数据)。
李大爷抱着“试试也没啥”的心思办了手续,现在每个月能领四千多。上次见他,手里提着一兜进口水果,笑着说“现在药换了好的,上周还跟老伙计去郊区摘苹果,不用跟儿子伸手要钱,心里踏实”。
咱老人晚年就图俩事儿:住得安稳,手里有钱花。这“以房养老”刚好占了这俩。特别是独居、没孩子,或者不想给孩子添负担的,真是个实在法子——不用卖住了一辈子的房子,也不用为柴米油盐愁,日子能松快不少。
还有我远房表姐,家里三个孩子,以前就为老房子吵过——老大说自己照顾多该多分,老二说自己条件差该占点,闹得过年都不聚。后来表姐选了泰康保险的“以房养老”,跟孩子们说“我活着把日子过好,走了也不用你们为房子争,省得伤亲情”。现在孩子们反而常来看她,一家人倒和睦了。
民政部去年也说过,“以房养老”能减少家庭财产纠纷,这类案例全国已经超2.3万起了(2024年银保监会统计),不少家庭都靠这办法缓和了矛盾。
再说说风险:骗子专坑老人,房子问题也能绊住脚
可话说回来,这事儿也不是没风险。我这些年听街坊说的、电视上看的,不少老人栽了跟头,想想都心疼。
前阵子电视里播新闻,北京有个王阿姨就被骗了。有家公司找上门,说“阿姨您把房子押给我们,每月领五千,不用付利息,您住到走都行”。王阿姨没多想,觉得“还有这好事”,当场就签了合同。结果才领三个月钱,公司就没人了,大门都锁了。
后来才知道,那公司根本没银保监会的资质,还偷偷把王阿姨的房子又押给了别人。最后王阿姨不光没了养老金,房子还差点被收走,哭着去居委会求助,幸好警方介入,骗子被抓了,但房子后续处理花了大半年,王阿姨那段时间住女儿家,心里一直不踏实。
这种骗子最缺德,专挑咱们老人下手——咱眼神不好,合同上的字又小,条款绕来绕去,他们还专说好听的,“高利息”“零风险”,把你哄得晕头转向,等签了字,就成了他们的“猎物”。银保监会每年都提醒,近三年查到的“假以房养老”骗局,有八成是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大家可得警惕。
除了机构不靠谱,房子本身的问题也容易忽略。比如有的老房子是以前单位分的,产权没办全;还有的房子地段偏,评估价低,最后领的钱可能不够花。
我邻居赵叔就碰到过,他那房子在老城区,地段偏,找正规机构评估后,每月只能领两千多,不够吃药的,最后只能算了,白忙活一场。去年我侄女在社区做养老服务,也碰到过3位老人,因为房子有抵押记录,没法办“以房养老”,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真想办?先做好这3件事,准没错!
“以房养老”本身不是“坑”,关键是选对方式、避开风险。要是家里老人真有这需求,先做好这3件事,再做决定。
目前国内正规的“以房养老”,就一种叫“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只有中国人寿、泰康保险等6家保险公司能做(银保监会2024年公布的名单),这些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安全性有保障。要是遇到其他机构上门推销,哪怕说得再好听,也别签合同,先让孩子上银保监会官网查一查,或者去社区找养老专员帮忙问,咱可别图省事。
办理前一定要查清楚房子的情况:房产证是不是本人的?有没有共有产权人(比如跟孩子共有的)?房子有没有抵押、查封?根据《民法典》规定,共有房产必须所有产权人同意才能办。去年我小区有位周阿姨,办之前特意带房产证去房管局查了档,确认房子没任何问题,才敢继续办,最后顺顺利利领上了钱,这就是谨慎的好处。
很多老人怕子女担心,偷偷办“以房养老”,结果出了问题。其实跟孩子商量,不仅能多个人帮忙把关,还能避免后续误解。就像张阿姨,后来跟儿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儿子帮她查了中国人寿的资质,还陪她去签合同,条款一条一条念给她听,最后办得顺顺利利,母子俩都放心。
汪曾祺曾说:“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晚年生活的“乐子”,离不开“安稳”二字——有地方住,有钱花,心里踏实。
“以房养老”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一部分老人的晚年困境,但它不是“万能药”。选择之前,既要看到它能带来的安稳,也要警惕藏在背后的风险。毕竟房子是咱半辈子的心血,是心里的“根”,只有选对了方式,才能让这“根”扎得稳,让晚年生活过得安心、有尊严。
就像张阿姨最后说的:“房子在,家就在;钱够花,心就安。不管选哪种养老方式,只要心里踏实,就是最好的。”
来源:安然自若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