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7年8月11日凌晨五点,天安门广场南端灯火通明。吊车悄悄升起,最后一块晶莹剔透的侧板被稳稳放进大厅中央。组装现场气温接近三十二度,工人却全身起鸡皮疙瘩——一件凝聚十个月心血的水晶棺,终于露出完整轮廓。几名青年在电钻声停歇间小声嘀咕:“可算赶在期限前拼好了
1977年8月11日凌晨五点,天安门广场南端灯火通明。吊车悄悄升起,最后一块晶莹剔透的侧板被稳稳放进大厅中央。组装现场气温接近三十二度,工人却全身起鸡皮疙瘩——一件凝聚十个月心血的水晶棺,终于露出完整轮廓。几名青年在电钻声停歇间小声嘀咕:“可算赶在期限前拼好了。”另一位老工人拍拍他们的肩膀,“别急着叫好,透光测量还没做呢。”
人们很难想到,这口水晶棺的念头是在十一个月前才被正式提出。1976年9月9日零时十分,毛泽东病逝的消息通过广播传出,京城街头霎时静得只剩收音机的电流噪声。众多医学与工程专家随即被召到人民大会堂,任务只有一句话——让这位领袖的遗体安全面向公众。短短十五天,防腐、整容、服饰、摆位,样样不得有失。
9月11日起的七日公开吊唁把保护工作推到极限。大厅原先恒定在十五摄氏度,可每小时上万人次的队伍带进巨量热能,灯光再严格也压不住体温。低温组专家冯仲云临时拿出半导体制冷加高纯氮冲洗方案,才把遗体周围的平均温度压到十度以下。那晚他瘫坐在台阶上,抹了一把汗说:“如果要长期保存,临时设备可顶不住。”
于是“769保护室”与“水晶棺小组”在十月同日秘密成立。小组成员三十四人,来自北京、上海、锦州三家单位,全部签下保密协议。技术要求写得冷冰冰:棺体厚三十毫米,长二点四米,宽一米,透光率保持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内壁不得出现任何杂质气泡。听完汇报,有人皱眉:“国内从没做过这么厚的大面积水晶,十毫米都勉强。”领队刘哲锋只说一句,“不试永远做不出。”
江苏东海县105矿很快接到调拨令:供应五十二吨一级熔炼晶石,纯度九个九。原矿历来用于精密光学,突然提出做整板水晶,矿方负责人先愣了三秒,随即拍电报回京,“保质保量,全力支援”。晶石进入北京605分厂后被打碎、熔化、烧结,再按照“铺粉—火焰—冷却—磨面”四道循环工序拼合。每块面板三次打磨,光洁度才能达标,而拼接缝要在三十厘米外消失。最难的是棺盖,弧度与前后堵头必须一气呵成,否则光束折返会形成双像。
1976年11月第一具试制品出炉。灯光打过去,棺壁出现一道明显反射线。摄影组一拍即知问题:参观者俯视时会见到双重脸影。排障只有一条路——重新计算倾角。六人连续改图纸四十八小时,把倾角从三十度缓调到二十七点五度,再次熔铸。1977年2月,第二具样品成绩合格,光线柔和通透,反射线彻底消失。三厂随后进入批量加工,所有零件于7月汇总到北京。
棺体内部同样大有文章。冷冻系统微渗于底板,八根直径十三毫米的不锈钢冷却管之间填充四十七升高纯氮。半导体制冷片全部嵌入水晶下方,噪声控制在三十五分贝以内;外耳听感几乎为零。温差报警装置安在棺盖边缘,若内部超温两度,警铃即触发。为了这一环节,电子工程师把家用半导体冰箱拆了十几台,才摸清足够静音又稳定的配比。
水晶棺告捷的同时,纪念堂也在地面之上快速生长。工程队测算基础一千七百多根桩,全部打进二十五米深处;冬夜打桩声像鼓点,一刻没停过。选材方案几经波折后定为房山汉白玉与内蒙古花岗岩相配。房山矿前年最高产量两千立方米,如今指标四个月一千五百立方米,矿工们几乎全天候轮值。8月初,重达三点五吨的汉白玉坐像在昌平山区完成最后抛光,雕塑家吴为山拉着卷尺绕行一周,确认“无裂纹”。
至此,水晶棺、雕像、纪念堂三线合流。8月15日清晨,毛泽东遗体在多层警卫护送下由“769保护室”移入天安门广场中央大厅,水晶棺稳稳就位,底座四角各装上避震垫,以防广场车辆震动。布单掀开,晶体内那具身着灰色中山装的遗体静谧如初,周围温度恒定在十五摄氏度,湿度三十五到四十之间。技术人员在监控屏前交班记录:“温度正常,氮压正常,光照正常。”
历史偶有反差。二十一年前的1956年4月27日,毛泽东在一份《向全国人大建议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与一百五十多名干部共同呼吁“厚养薄葬”。他并未想过自己会躺进一口纯度九个九的水晶棺。可是,全国上下对他寄托的哀思浓得化不开,千万人只求再多看他一眼。民心如此,形式遂从简约走向庄严。
9月,可容万人同时进入的纪念堂大门开启。队伍从东长安街排到前门大街,粗估每日二十万。警卫维持单向流动,八人一排鱼贯而入。大厅里无言肃穆,脚步声、抽泣声被高耸的穹顶吞没。有人出门时口中轻声念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那是毛泽东最后吟诵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句式,也是众人对时代终章的隐喻。
水晶棺仍静静屹立。灯光日夜不熄,冷气微微低吟。它象征着顶尖工艺,也承载了亿万人共同的情感投射。从原石到成棺,五十二吨水晶被磨成不足一吨的透明器皿,九万道工序只为一点——让后人能够逼近历史本身的温度与质感。七十余年来,守护工作周而复始:定期充氮,检修制冷,擦拭棺面;任何微小瑕疵都会立刻补救。水晶棺早已从一件器物,化为一份无声的纪念,在庄重的大厅内静候每一位行至此处的中国人。
来源:小猪的美食铺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