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7日,埃隆·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推出AI百科平台Grokipedia,在知识百科领域激起轩然大波,外界普遍视其为对维基百科的正式挑战。
10月27日,埃隆·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推出AI百科平台Grokipedia,在知识百科领域激起轩然大波,外界普遍视其为对维基百科的正式挑战。
马斯克此前宣称要借新平台“肃清宣传内容”,然而期望未及,这款新产品上线旋即状况频出,午后时分,平台陷入崩溃之境,直至夜幕降临,方才恢复正常运转。
从界面上来看,Grokipedia与维基百科形似神异,二者虽在呈现上略有雷同,然而于规模大小、内容倾向等维度,差异昭然若揭。
此次Grokipedia问世,堪称马斯克于AI领域的再一次发力,这一举动,使他与维基百科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同时也引发了围绕知识平台话语权的深入探讨。
打开grokipedia.com网站,映入眼帘的仅有简约的标识与搜索框,其界面风格,与维基百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简洁之中透露着熟悉之感。
不过它的规模差得远,上线初期有超过80万条AI生成的词条,而维基百科的人工词条约有800万条。
有意思的是,平台里的词条处处透着马斯克的影子。
像OpenAI、特朗普这些和他有关的人物词条也都收录在内,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词条明显贴合马斯克的个人观点。
比如在性别转换议题上,平台说相关医疗干预“证据有限且质量不高”,但维基百科的词条早就写明科学界对这一领域的认知已经有几十年了。
X平台前负责人帕拉格・阿格拉瓦尔的词条,着重突出马斯克称其“淡化机器人账号存在”,然而,这般细节在维基百科中却踪迹难觅。
这种倾向性并非偶然,早在之前,马斯克便对xAI的聊天机器人Grok进行调整,使其立场更偏向于右翼,如今推出的新平台,不过是这一思路的延续罢了。
马斯克和维基百科的矛盾在今年1月就彻底公开了,当时维基百科上他的词条被加了个细节,说他在特朗普就职典礼上曾僵硬地举着右臂,被旁观者比作纳粹举手礼。
马斯克否认有特殊含义,这事也被写进了词条,他当场炸了锅,在X平台发文骂维基百科“成了传统媒体宣传的延伸工具”,还呼吁捐赠者停止给钱。
此非马斯克一个人的见解,近数月来,保守派群体中批评维基百科之声渐起,越来越多保守派人士加入其中,对其展开批判。
马斯克和他的政治盟友觉得这个平台太“左翼觉醒”,还把保守派媒体排除在引用来源之外,他的投资人戴维・萨克斯在10月的播客里就说。
期望Grokipedia能向维基百科发起挑战,然而,也需承认,与搭建新平台相比,促使维基百科接纳保守派媒体显然更为轻而易举。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员瑞安・麦格雷迪点破了这事的本质,他说“掌控内容撰写权是获取权力的方式”。
这话一点不假,马斯克早就把X平台变成了自己的阵地,恢复了右翼创作者的账号,还借着平台推动削减政府资金。
当下做百科之举,实则是妄图将“知识解释权”牢牢攥于掌心,截至此刻,xAI对于平台崩溃与内容倾向问题,依旧未作出任何回应。
面对挑战,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处变不惊,他坦言,尽管人工智能攻势凌厉,但难撼维基百科在准确性上的地位,其对自家平台品质的自信展露无遗。
不仅如此,他已经牵头成立了内部工作组,专门推动中立视角,还想让学术界研究平台可能存在的偏见问题。
“找出能改进的地方,然后切实改掉”,威尔士的回应显得很务实。
但是今年维基百科的处境十分堪忧,今年,人类用户对其访问量锐减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I公司的爬虫访问量却呈上升态势,着实令人唏嘘。
很多人现在都直接看搜索引擎或聊天机器人的AI摘要,不再点开维基百科链接。
维基媒体基金会的首席技术官塞莱娜・德克尔曼对此很担心,她强调维基百科的价值在于“能让人们查到信息来源”,而那些AI生成的内容根本没法保证准确。
一边是马斯克带着AI新武器来势汹汹,一边是维基百科面临用户流失和内容被抓取的双重挑战。
这场“知识战争”里,马斯克想靠立场鲜明的AI词条抢占话语权,维基百科则死守着人工编辑和信息溯源的底线。
但不管谁占上风,最该被重视的还是瑞安・麦格雷迪的那句话,知识本身不该成为权力的工具。
这场围绕知识话语权的较量,至今没有明确答案,马斯克的Grokipedia虽带着挑战姿态上线,却因崩溃和内容偏向引争议。
而维基百科即便面临访问量下滑,仍靠着人工编辑与信息溯源守住底线,双方的矛盾不只是平台之争,更关乎知识该中立客观还是带有立场倾向。
瑞安・麦格雷迪的话或许是最好的提醒,知识不该成为权力的工具。
未来Grokipedia能否改进缺陷,维基百科又如何应对AI冲击,这些疑问还待时间解答,但无论结果如何,让知识回归真实与中立,才是对用户最根本的负责。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