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真正让人心里咯噔的,是央视那天一句话没说,只转了一条旧视频:许绍雄穿着灰西装,用粤语念一封1949年的侨批——“妈,我寄回的白花油,记得给阿妹涂脚伤。
“76岁,肾癌,器官衰竭。
”
这几个词叠在一起,像一记闷棍,把港片迷敲得发懵。
可真正让人心里咯噔的,是央视那天一句话没说,只转了一条旧视频:许绍雄穿着灰西装,用粤语念一封1949年的侨批——“妈,我寄回的白花油,记得给阿妹涂脚伤。
”
画面里他笑得像隔壁大伯,评论区瞬间被“绿叶”刷屏,大家这才意识到:那个演了50年配角、永远站在主角右后方半步的“欢喜哥”,真的下线了。
养和医院11月的声明更“扎心”。
医生说他最后半年把靶向药停了,理由干脆:“一针两万,留给后生仔,我戏份够多了。
”
说完还跑去《无间道》25周年讲座,坐在轮椅上跟后生分享怎么把一句“警官,喝茶”说出三种怯意。
那天他回家路上买了份鸡蛋仔,只吃了两口,说“太甜,戒糖”,结果成了最后一顿甜食。
别看他屏幕里怂怂的,来头大得吓人。
广州许家,鲁迅夫人许广平的侄孙,家里出过黄埔教官、南洋银行家,老宅就在北京路骑楼街,青砖缝里都能抠出近代史。
可他就爱往片场钻,1974年出道工资180块港币,比家里给的零头还少。
有人问他“显赫背景干嘛不炒人设”,他翻白眼:“背景能当饭吃?
我连吃碗云吞面都要AA。
”
这次中国侨联把他在《侨批》里读的12封信原件收进博物馆,配套解说词写得直白:
“声音不标准,却最像游子。
”
北京大学的课题组更绝,直接把他写进“明星社会责任”案例,标题一行字——
“当配角也能做主角的事”。
女儿许惠菁在11月15号把老爸300万片酬捐去贵州毕节,说老爸遗嘱就一句:“戏服挂墙上是灰尘,挂孩子身上是衣裳。
”
当天《海关战线》票房破5亿,片尾字幕打出“特别纪念许绍雄”,全场年轻人集体鼓掌,像给彩蛋打卡。
那一刻,票房数字突然有了体温。
香港演艺人协会新设的“绿叶奖”也定了,首届2025年3月颁奖,奖杯是一枚铜质小别针——
别在衣角,站主角后面也发光。
报名门槛只有一句:
“演过配角,记得住名字就行。
”
广州鲁迅纪念馆的“许氏家族特展”排期在春节,策展人偷偷透露:
展柜里会摆他当年在TVB的职员证,塑料壳裂了,用透明胶缠了三圈,职位一栏写着“特约演员”。
旁边是曾祖父许应骙的清代官服补子,一龙一蟒,隔着玻璃对望,像两个时空在互道“辛苦”。
故事讲到这儿,好像还差一句总结。
可他说了一辈子“配角不需要总结”,那就这样吧。
下次重播《暗战》看到“黄启法”顶着啤酒肚追贼,别急着换台,停留三十秒,听他用喘着气的粤语喊“顶住”。
那三十秒,就是一个老戏骨留给观众的彩蛋——
不用滤镜,也自带光环。
来源:奇幻微风zNP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