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批准韩国在费城韩华费城造船厂建造核动力潜艇计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1 01:35 1

摘要: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后,美国已授权韩国在费城韩华费城造船厂(Hanwha Philly Shipyard)建造一艘核动力但搭载常规武器的潜艇。

美国批准韩国在费城韩华费城造船厂建造核动力潜艇计划。

10月29日,在庆州国立庆州博物馆,韩国总统李在明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前往首脑会谈现场。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后,美国已授权韩国在费城韩华费城造船厂(Hanwha Philly Shipyard)建造一艘核动力但搭载常规武器的潜艇。

(图片来源:美国海军)。

2025 年 10 月 29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庆州举行会晤。此后,美国政府批准了韩国在美国境内建造核动力潜艇的计划。该潜艇将在韩华集团近期收购的费城造船厂组装,采用核动力推进系统,配备常规武器。这一消息是涵盖贸易、产业投资及防务合作的更广泛新型经济与安全一揽子计划的组成部分。核反应堆能让潜艇在水下潜伏数月而无需浮出水面,降低被探测到的风险,同时还能产生更强的动力,提升态势感知与目标追踪能力。

10月29日,在庆州,李在明(右)和特朗普举行会谈。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表示,在庆州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后,韩国的这艘核动力潜艇将在费城的韩华费城造船厂建造。此次宣布的计划还伴随一项更广泛的双边协议:美国将韩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关税降至 15%,韩国则承诺向美国经济投资高达 3500 亿美元。其中 1500 亿美元专门用于提升美国的造船能力。

据韩国总统府透露,该项目旨在建造一艘采用核动力推进、搭载常规武器的潜艇,主要目的是提升韩国追踪朝鲜和中国潜艇的能力,并减少在作战行动中对美国装备的依赖。白宫尚未明确该计划的建造日程或时间节点。

目前,位于原费城海军造船厂区域内的韩华费城造船厂,主要生产油轮、集装箱船等商用船舶,此前并无军用船舶或核动力装备的建造经验。2024 年 12 月,韩华集团以 1 亿美元收购该造船厂,并宣布了一项 50 亿美元的扩建计划,拟新增船坞、起重机和码头,以支持更大规模的项目。该公司目前手握 10 艘中型油轮和 2 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建造合同,并表示有意通过产业合作参与未来的海军项目。

要在该造船厂建造核动力潜艇,需获得放射物使用许可、设立安全隔离区,并培训具备核动力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此外,韩华集团与美国相关的子公司目前正受到中国贸易限制措施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该项目的推进出现延误。

此次潜艇建造计划是包含经济与安全措施的更广泛一揽子协议的一部分。在庆州峰会期间,特朗普与李在明将该协议视为对两国同盟经济与产业基础的更新。特朗普强调,该项目将助力美国造船业复苏,并重申韩国的投资将对费城及其他沿海枢纽城市产生直接的产业影响。

韩国总统府表示,将核动力潜艇建造许可视为加强国家安全、推动同盟现代化的合作举措,同时明确韩国仅寻求获取推进系统所需燃料,无意发展核武器。双方同意就核燃料供应相关的技术实施、产业协调及合规监管问题开展进一步磋商。

航国海军KSS-II“孙元一”级(214型)。KSS-III则是全新设计的,没有“原始设计”,无法“慎之又慎”。比起水下排水量不到2000吨的KSS-I和KSS-II,KSS-III长度为83米、宽9.6米,水面排水量3300吨而水下(潜航)排水量高达3750吨。

目前,韩国海军拥有约 21 艘常规动力潜艇,分属三个项目:9 艘 “张保皋” 级(KSS-I,基于德国 209/1200 型设计)、9 艘 “孙元一” 级(KSS-II,基于德国 214 型设计),以及 3 艘国产 3000 吨级 “安昌浩” 级(KSS-III)—— 这些 “安昌浩” 级潜艇要么已服役,要么仍在舾装阶段。

首艘KSS-III“岛山安昌浩”(SS-083,看来韩国也不喜欢数字“4”)是2018年9月在大宇船厂下水,去年6月开始试航,目前仍未服役,有望年底投入使用。。

“张保皋” 级潜艇于 1993 年至 2001 年间依据德国许可建造,经升级后仍在服役;“孙元一” 级潜艇于 2007 年至 2020 年间列装,采用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可延长水下续航时间。“安昌浩” 级是韩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项目,计划分三批建造 9 艘:首批(3000 吨级)和第二批(3600 吨级,配备 10 个垂直发射单元)均由韩华海洋(Hanwha Ocean)负责建造。其中首艇 “安昌浩” 号(SS-083)和二号艇 “安武” 号(SS-085)分别于 2021 年和 2023 年服役,三号艇仍在舾装中。第二批 “安昌浩” 级潜艇将采用锂离子电池,计划于 2025 年至 2031 年间陆续下水。到 2029 年至 2031 年,所有 “安昌浩” 级潜艇完成建造后,韩国海军将逐步退役或升级 “张保皋” 级潜艇,从而增强在区域海域的续航、监视及威慑能力。

相较于柴电动力潜艇,核动力潜艇具备多项作战优势,这也解释了韩国为何对核动力推进技术感兴趣。核反应堆可使潜艇在水下潜伏数月而无需上浮,无需频繁进行通气管航行,降低了被探测的风险。其推进系统能提供更高的持续航速(水下航速通常超过 25 节),且无需补充燃料即可实现长距离快速部署。更强的续航能力还能为先进声呐、传感器阵列及电子系统提供更充足的动力,进而提升态势感知与目标追踪能力。

这些特点使核动力潜艇特别适合在太平洋执行长期巡逻任务,以及监控对手的战略与战术海军动向。对韩国而言,相较于常规动力潜艇,这些能力将使其水下威慑与情报收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近期,朝鲜公布了其核动力潜艇艇体的研发进展,并测试了潜射巡航导弹;据悉,李在明总统曾向特朗普表示,常规柴电动力潜艇的续航能力有限,难以执行长期巡逻任务,因此核动力推进系统成为加强朝鲜半岛周边监视能力的关键需求。特朗普随后就该项目发表声明,强调这是一项与地区局势相适应的防御性措施。韩国方面则重申,其请求仅涉及核动力推进技术,与核武器无关,并强调在海上威胁不断演变的背景下,增强威慑能力的必要性。

此前,美韩双边《123 协议》(2015 年更新,有效期至 2030 年代)规定,未经美国明确授权,韩国不得将铀浓缩丰度提升至 20% 以上,也不得将美国来源的核材料用于军事目的。长期以来,这一限制阻碍了韩国自主开展与推进系统相关的燃料研究。如今,韩国官员预计将启动技术与外交磋商,探讨如何在现有协议框架内推进核动力项目,或通过单独协议实现这一目标。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奥库斯”(AUKUS)三边联盟模式可作为潜在先例 —— 在该模式下,澳大利亚在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下获得核动力推进技术,而美国无需直接转让机密设计数据。韩国国内对此的争议仍存在分歧:一方支持保留 “核潜力” 以增强威慑能力,另一方则强调需遵守国际规则并维护同盟稳定。

该项目的产业层面也可能面临重大制约。目前,美国海军 “弗吉尼亚” 级核潜艇的建造已延误 2 至 3 年,首艘 “哥伦比亚” 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建造延误更是长达 2 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劳动力短缺及供应商瓶颈导致的。为外国合作伙伴新增潜艇建造项目,需要专业人员、专用部件、安全供应链及监管基础设施 —— 而这些要素在商用造船厂目前均告缺失。

10月22日,韩国首艘3600吨级潜艇“蒋英实”号下水仪式在韩华海洋旗下巨济造船厂举行。

韩华管理层已表示愿意与美国相关部门合作以填补这些缺口,但建立一条具备核动力建造资质的生产线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当地产业企业(如为通用动力电船公司(Electric Boat)生产潜艇部件的罗兹工业公司(Rhoads Industries))正扩大在费城海军造船厂的业务;然而,这类配套产业无法替代核动力推进系统所需的全面核资质认证与监管体系。

韩国国内的产业基础虽能提供一定支撑,但仍需调整适配。韩国目前已具备建造搭载锂离子电池及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的 “孙元一” 级(KSS-II)和 “安昌浩” 级(KSS-III)柴电动力潜艇的能力,代表着先进的常规潜艇技术水平。但向核动力潜艇设计转型,需要掌握新的工程能力,包括反应堆集成、耐压艇体设计及长时水下系统研发。

专家指出,核动力潜艇项目需满足五项关键前提:紧凑型反应堆设计、具备核资质的产业体系、安全监管机制、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拥有推进燃料的法律权限。韩国虽具备先进的造船技术及民用核能 expertise,但在法律层面仍被限制处理或浓缩用于军事推进系统的燃料。要在美国监管下获得这些能力,需建立新的双边机制及符合防扩散标准的国际保障措施。

2023年7月29日,在济州以南海域,韩美海军实施联合反潜演习。“栗谷李珥”号宙斯盾驱逐舰在远处,“安纳波利斯”号核动力潜艇在近处。

后续进展将取决于两国政府如何制定技术与程序框架。预计未来数月内,双方将成立联合委员会,研究反应堆安全、产业能力及核燃料供应机制。若要在费城开展建造工作,需先获得放射物使用许可、划定安全区域并加固基础设施,之后才能启动艇体建造。

鉴于朝鲜等周边国家均反对盟国的核动力项目,两国对该计划的反应将受到密切关注。此外,该潜艇要融入美国及盟国的海军作战理念,还需在通信、维护及后勤保障方面进行协调。在这些技术、法律及监管问题最终敲定前,费城核动力潜艇项目仍处于 “意向性概念” 阶段,尚未成为可执行的计划。该项目能否落地,取决于是否符合防扩散义务、产业资质认证进展,以及两国能否在已十分拥挤的海军生产体系内协调造船时间表。

作者:热罗姆・布拉希(Jérôme Brahy)。热罗姆・布拉希是《陆军认知》(Army Recognition)的防务分析师及档案研究员,专注于海军现代化、航空、无人机、装甲车及火炮领域,重点研究美国、中国、乌克兰、俄罗斯、土耳其及比利时的战略动态。他的分析不仅限于事实陈述,还会提供背景解读、明确关键参与方,并阐释防务新闻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意义。

来源:黄胜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