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抖音,又刷到那盆会自己睡觉的绿叶子,8000万次播放,评论区全是“链接呢?
昨晚刷抖音,又刷到那盆会自己睡觉的绿叶子,8000万次播放,评论区全是“链接呢?
”——我低头看看家里那盆半年前50块买的密叶猴耳环,现在身价翻了三倍,还得抢。
福建宁德的小哥最早在出租屋阳台拍它“合叶”视频,本意只是记录夜班回家后的治愈瞬间。
结果叶子一合,网友的心被捏扁:原来植物也会打哈欠。
三天后,他后台收到两千条私信,全是“苗子卖不卖”。
小哥跑去镇里大棚扫货,大棚老板一脸懵:这玩意儿以前堆在路边没人要,现在按片卖?
我蹲直播间看他剪枝,真·剪刀下去就是人民币。
弹幕刷屏“别剪了,再剪我钱包空了”。
他一边笑一边提醒:别一口气浇透,它怕闷,也怕猫啃——虽然无毒,但猫吐起来比人贵,医院挂号两百起。
上海辰山植物园把3.2米的巨人搬进展厅,观众排队打卡,现场手机信号被挤爆。
工作人员说,最常被问的一句是“放在卧室真能当制氧机?
”研究员摇头:夜间负离子多1.5倍是真的,可那点量也就心理安慰,不如开窗通风。
但谁在乎?
颜值即正义,会动的绿植比空气净化器更像室友。
我混进一个玩家群,发现他们玩得更野。
有人把苗塞进智能花盆,APP一响,自动补光喷水,出差半个月回家,叶子照样准时合拢,比男朋友还守时。
杭州大神搞“云剪”,控水+侧光,硬是把小树逼成螺旋楼梯,一盆卖价两千,买家还直呼便宜。
最卷的是组培大户,月光系列银叶子一闪一闪,像给植物开了美颜滤镜,上市十分钟售罄,服务器直接躺平。
价格水涨船高,我去年买的小苗如今标价88,还没货。
电商数据甩出来:三个月销量翻三倍,热搜词从“好养”变成“助眠”,离谱又合理。
隔壁公司干脆做周边,叶形灯、叶子纹地毯,连抱枕都缝上闭合纹路,一套下来比真树还贵。
同事吐槽:买得起的养不起,养得起的抢不到。
我半夜两点蹲厕所,看见它叶子合得只剩一条缝,像替我关上了灯。
那一刻突然明白,大家抢的不是盆栽,是能在出租屋里按时睡觉的伴。
明天要不要早起、会不会被裁、房租涨不涨,它管不了,但它到点就合叶,像提醒:该关机了。
能涨价的植物很多,能陪你按时睡觉的很少。
要是你已经抢到,别晒图了,先给它挪个离床半米的位置,比滤镜实在。
来源:村夫小生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