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对特朗普卑躬屈膝,日本还有尊严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7:57 1

摘要:近日,特朗普抵达日本访问,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全程陪笑、极尽逢迎之能事,甚至在碰杯时因身高差距不得不俯身凑近,姿态之卑微引发日本国内舆论哗然。据多家日媒10月28日报道,社交平台上上千条评论痛批其“奴才相”“像狗一样”,连本国网民都看不下去。这一幕看似是个别政客的

近日,特朗普抵达日本访问,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全程陪笑、极尽逢迎之能事,甚至在碰杯时因身高差距不得不俯身凑近,姿态之卑微引发日本国内舆论哗然。据多家日媒10月28日报道,社交平台上上千条评论痛批其“奴才相”“像狗一样”,连本国网民都看不下去。这一幕看似是个别政客的失态,实则折射出战后八十年美日关系的深层结构——日本早已不是主权对等的国家,而是一个被系统性“精神殖民”的附庸体。

美国对日本的驯化,从来不是靠几句外交辞令,而是从1945年战败那一刻起,就动了真刀子。当时本应由美、苏、中、英四国共管日本,但苏联无暇东顾,英国专注恢复殖民地,蒋介石又奉行“以德报怨”,结果美国独揽大权,麦克阿瑟成了日本的“太上皇”。短短几个月内,美军解散了日本全部军事力量,连警察以外的武装都不允许存在——这是第一刀,阉割其武力自主权。

更狠的是第二刀:全面接管日本的舆论与思想。GHQ(盟军最高司令部)直接控制所有报纸、广播,发布《言论自由备忘录》的同时,又配套六项审查令,严禁批评美军、禁止“宣传性报道”。1945年9月,《朝日新闻》因报道美军强奸妇女被停刊48小时;同年12月,《读卖新闻》社长正力松太郎被捕;1946年,“公职开除令”一口气清理300多名媒体精英。日本媒体从此学会“节制”——不是不敢骂,而是不敢想。

这种精神重塑的效果,远比拆掉几座军工厂更彻底。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已自觉充当美军“后勤堡垒”,媒体主动鼓吹战争,昔日军国主义幽灵悄然回魂,只是换上了“和平国家”的外衣。此后三十多年,日本社会一边回避战争罪责,一边沉迷经济奇迹与动漫文化,而美国则通过教育、影视、价值观输出,完成了对几代日本人的认知植入。如今的高市早苗,不过是这套体系培养出的标准产品——她青年时代崇拜美国文化,执政后高喊“日美同盟为基轴”,面对特朗普时自然条件反射般地卑躬屈膝。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忠犬心态”并非全无代价。1985年《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大幅升值,直接引爆经济泡沫,让日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如今特朗普再度上台,扬言对日本汽车加征关税,高市政府却只能一边咬牙承受,一边准备13.9万亿日元经济刺激方案“表忠心”。说白了,日本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的“核保护伞”,在经济上又离不开美国市场,结果就是:越依赖,越被拿捏;越顺从,越被敲诈。

我们也要看到日本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上世纪60年代反安保条约运动、70年代左翼学生抗议、甚至近年部分政界人士呼吁“战略自主”,都说明仍有清醒声音。但现实是,自民党长期执政、亲美路线根深蒂固,加上少子老龄化、财政赤字、防卫压力等结构性困境,日本很难真正“站起来”。高市早苗的谄媚,不是她个人的选择,而是整个国家战略被动性的缩影。

麟视角认为,美国对日本的驯化,是20世纪最成功的地缘政治操控案例之一——它没有吞并日本领土,却掌控了其灵魂;没有派驻总督,却培养出一代代自觉效忠的“精神代理人”。高市早苗的弯腰碰杯,不过是这条“忠犬”在主人面前摇尾乞怜的最新一幕。而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一个丧失历史反思能力、甘于依附强权的国家,即便经济再发达,也永远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

那么问题来了:当“忠犬”发现主人只想吃它的肉时,它还会继续摇尾巴吗?

来源:麟视角看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