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卒中日的主题:尽早识别,立刻就医。也许你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有人突然说话含糊、单侧肢体无力,却因误以为是 “小毛病” 延误就医,最终留下终身遗憾。本期节目,教大家如何在第一时间捕捉卒中的信号,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
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卒中日的主题:尽早识别,立刻就医。也许你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有人突然说话含糊、单侧肢体无力,却因误以为是 “小毛病” 延误就医,最终留下终身遗憾。本期节目,教大家如何在第一时间捕捉卒中的信号,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让每一次紧急情况都能转化为及时救治的机会。
主题:世界卒中日——尽早识别,立刻就医
被忽视的 “健康杀手”
卒中,俗称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前者占比高达 70%-80%。它就像大脑血管的 “紧急故障”—— 要么是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要么是血管破裂引发颅内出血,无论哪种情况,都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神经功能损伤。
卒中的危害具有 “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 四大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 4 秒就有 1 人发生卒中,每 6 秒就有 1 人因卒中死亡,存活者中约 70% 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衰退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记住 “BE FAST” 原则
卒中的救治效果与发病到就医的时间密切相关,尤其是缺血性卒中,发病后 3-4.5 小时是静脉溶栓的 “黄金时间窗口”,越早治疗,脑损伤越小,康复概率越高。因此,学会快速识别卒中症状至关重要,国际通用的 “BE FAST” 原则简单易记,人人都应掌握。
B(Balance):平衡障碍:突然出现走路不稳、眩晕、站立困难,像喝醉酒一样;
E(Eyes):视力异常:单侧或双侧视力模糊、发黑,或出现复视(看东西重影);
F(Face):面部不对称:微笑时口角向一侧歪斜,单侧面部麻木、无力;
A(Arm):肢体无力:单侧手臂或腿部突然无力、麻木,抬不起来,握东西掉落;
S(Speech):言语障碍:说话含糊不清、理解困难,或突然无法说话;
T(Time):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无论轻重,都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勿拖延。
立刻就医的关键
1
拒绝 “观察等待”:部分患者或家属抱有 “可能休息一下就好了” 的想法,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卒中症状不会自行缓解,每拖延 1 分钟,就有 190 万个脑细胞死亡,时间就是大脑;
2
选择 “急救通道”:切勿自行驾车送医或等待家人陪同,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急救车配备专业急救设备和人员,可在途中监测生命体征、初步处理,还能直接将患者送至有卒中中心的医院,避免转院耽误时间;
3
明确 “就诊医院”:优先选择具备 “卒中中心” 资质的医院,这类医院有专门的卒中救治团队和快速通道,能实现 “入院即评估、评估即治疗”,缩短检查和治疗的间隔;
4
携带 “关键信息”:就医时可携带患者的既往病历、用药清单,告知医生症状出现的具体时间、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帮助医生快速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卒中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口,如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关键治疗手段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超过时间后疗效会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增加风险,因此 “时间就是生命” 在卒中救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主动干预,远离威胁
1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是卒中的四大核心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药,将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患者要减少油腻饮食,必要时服用降脂药;房颤患者需遵医嘱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2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高盐、高油、高糖食物摄入;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
3 做好卒中筛查
40 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卒中筛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查;有卒中家族史、肥胖、长期久坐等高危因素的人群,筛查频率可适当增加,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4 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易怒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卒中风险,平时应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冥想、听音乐、与人沟通等方式缓解压力。
世界卒中日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大 医 生 介 绍
程 琼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福州大学及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医药协会脑血运重建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福建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脑血管防治分会常务理事。
大 医 生 介 绍
郑 峥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医务志愿者协会医学康复与治疗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脑血管病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头痛分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介入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卒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脑血管病防治分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特别关注脑血管病的急诊救治,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并专注脑血管病微创介入治疗,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2篇,承担省厅级课题4项。
来源:福建新闻广播FM1036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