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区居住品质直接影响着每一位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随着早期商品房小区逐渐“老龄化”,如何动用“房屋养老金”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电梯故障、外墙脱落、公共设施维修等,已然成为摆在居民区“三驾马车”面前的重要民生问题。
小区居住品质直接影响着每一位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随着早期商品房小区逐渐“老龄化”,如何动用“房屋养老金”专项维修资金用于电梯故障、外墙脱落、公共设施维修等,已然成为摆在居民区“三驾马车”面前的重要民生问题。
10月30日下午,“大城小事”第九期——一场以“房屋养老金‘筹’不愁”为主题的人民建议征集讨论在黄浦区安利上海旗舰体验馆美好剧场进行。此次活动邀请了社区居民、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治理专家、法律专业人士、相关社会组织、市区两级相关职能部门等近100位代表共同参与。“上海社会工作”、“SH大城小事”视频号、黄浦融媒等同步音视频直播。
与会代表纷纷围绕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筹的标准、续筹流程和资金监管等话题畅所欲言。维修资金不够怎么办?维修资金如何进行续筹?维修资金补缴方案如何确定?如何通过监管,提升维修资金使用效率?这些困扰社区居民已久的痛点难点问题,在活动现场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业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与法律专业人士等纷纷现身说法,分享了各自在推动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筹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的社区居民阐述了他们眼中“维修资金续筹难”的原因;豫园街道的业委会主任代表介绍了小区结合换梯工作,成功完成维修资金续筹的经验做法,南京东路街道与五里桥街道的社区工作者代表也带来基层智慧;老西门街道、半淞园路街道的物业公司经理则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筹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可行的对策建议。
徐汇区和杨浦区的业委会主任代表也分享了各自小区开展维修资金续筹的有效路径与成功经验。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金源方程律师事务所主任金缨从法律专业角度出发,聚焦《民法典》与《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详细阐述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筹的法理依据。
普陀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于凯分享了玉城宝都广场小区在党建引领下动员多方主体力量,通过司法保障居民合法权益,最终完成小区维修资金收缴的故事。
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针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缴纳标准与续筹机制等专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回应。“目前我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首期缴纳标准是按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价1295元为基数计算的,自2001年确定后已20余年未调整,而早期商品房小区动用维修资金的规模普遍较大,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此类小区的维修需求。另外,维修资金续筹的保障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筹难的裉节得到进一步明确,为基层实践指明了方向。“只有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筹过程中推动居民区“三驾马车”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实现维修资金续筹“全透明”,充分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才能有效破解维修资金续筹难题。”黄浦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活动网络直播吸引了近121万人次市民在线收看收听,形成了多方共同探索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续筹新路径的良好氛围。居民线上线下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将及时整理并反馈相关部门,作为人民建议征集重要成果。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