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10月29日刚刚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重磅发现。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劳拉·刘易斯(Laura D. Lewis)教授团队,终于揭开了为什么睡眠不足会让我们“变笨”的精确谜团。这一发现可能彻底改
你有没有想过,你熬夜后“脑雾”弥漫、注意力崩溃的那几秒钟,你的大脑到底在干什么?
答案可能让你毛骨悚然:它正在“强行关机”,把脑脊液(CSF)像潮水一样排出你的大脑!
这是10月29日刚刚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重磅发现。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劳拉·刘易斯(Laura D. Lewis)教授团队,终于揭开了为什么睡眠不足会让我们“变笨”的精确谜团。这一发现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认知、睡眠和大脑健康的理解。原来,我们所经历的“脑雾”,可能是一种大脑为“续命”而不得不付出的注意力代价。
故事要从我们大脑的“清洁系统”说起。
我们的大脑白天高速运转时,会产生一堆“垃圾”(如-淀粉样蛋白等代谢废物)。按理说,这些垃圾应该在我们进入深度睡眠时,由脑脊液(CSF)——我们大脑的“清洁工”——通过一阵阵脉动给冲洗干净。这个过程就像给城市下水道来一场午夜大扫除,必须在夜深人静时进行。
但问题来了:如果你熬了一夜,没给清洁工留够时间怎么办?
研究人员让26名志愿者在实验室里通宵不睡,然后用超快的fMRI(功能磁共振)和EEG(脑电图)同时监测他们。他们震惊地发现:那些本该在N2睡眠期才出现的强大、缓慢的脑脊液“清洗波”,竟然开始在志愿者们清醒时非法入侵了!
这,就是脑雾的“犯罪现场”。
研究者让精疲力竭的志愿者们玩一个反应力测试(PVT,看到信号就按按钮)。果不其然,他们表现得一塌糊涂,反应慢,甚至完全错过了信号。
而最关键的证据是:每当他们注意力失效(“遗漏”)的那一刻,fMRI都捕捉到了那股“类睡眠”的脑脊液在剧烈脉动!
你的大脑,背着你,偷偷睡着了,还顺便洗了个澡。
那么,到底是脑液流动导致了注意力下降,还是反过来?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终极问题。
刘易斯团队通过精确到秒的分析,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四步走”顺序:
(第 -12 秒)警报拉响: 就在“短路”发生前约12秒,瞳孔开始神秘收缩。这是身体疲劳的信号。
(第 0 秒)注意力崩溃: 志愿者错过了信号!行为上的遗漏发生了。
(第 +1 秒)大脑放水: 就在注意力崩溃后0.5到2.5秒,脑脊液才开始被挤出大脑!
(第 +N 秒)系统重启: 注意力恢复,瞳孔重新放大,脑脊液被吸回大脑。
看到了吗?不是“冲刷”导致了走神,而是你的大脑先“投降”了(注意力失效),然后才启动了“冲刷”程序!
为什么会这样?研究者推测,这背后可能有一个“总司令”——一个关键的神经调节系统(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有关)。
当你熬夜到极限,这个总司令撑不住了,它短暂地罢工了。这一罢工,同时导致了两个后果:第一,你的清醒度下降(瞳孔收缩,注意力完蛋);第二,你的脑血管舒张了(血管一扩张),在物理上就把脑脊液给挤了出去。
你以为的“脑雾”,其实是你大脑在“清醒”和“睡着洗澡”两种模式之间疯狂横跳,试图挽救自己。
所以,下次你熬夜后感觉自己“又笨又迟钝”时,别太自责。那不是你意志力不行,而是你的大脑在发出最后的悲鸣——它在用“注意力掉线”为代价,拼命挤出时间来完成那场被你耽误了的“大扫除”。
它在告诉你:我真的,真的,需要休息了。
【阅读须知】
仅为科普:本文仅对单一前沿科研成果进行解读和科普,与医疗诊断无关。
原文为准:作者可能理解有限,准确信息请参考原始论文。
遵从医嘱: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切勿自行决策。
理性期待:科学进步需要时间,请保持客观和耐心。
参考文献:
Yang, Z., Williams, S. D., Beldzik, E., et al. (2025). Attentional failures after sleep deprivation are locked to joint neurovascular, pupil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flow dynamics. Nature Neuroscience.
来源:徐德文科学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