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下旬,一份来自大陆的文件公报,仅仅因为少了四个字,就在台湾岛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海啸。
2025年10月下旬,一份来自大陆的文件公报,仅仅因为少了四个字,就在台湾岛内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海啸。
这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在提及台湾问题时,标准表述更新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而多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和平统一”,悄然消失了。
这四个字的缺席,让无数台湾媒体和政治人物瞬间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与猜测之中。
普遍的解读只有一个:大陆的对台政策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统一进程正在踩下油门,甚至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这种集体性的不安并非空穴来风。
就在岛内舆论沸腾之际,北京方面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涵盖政治、法律、军事、舆论的全方位行动,似乎在用实际动作印证着人们的猜想。
10月29日,国台办新任发言人彭庆恩在例行记者会上给出了三点式回应。
他一方面重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仍是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另一方面却毫不含糊地强调“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且点明了关键——能否和平统一,从来不是大陆单方面能决定的,需要两岸共同反对“台独”。
这番话被外界解读为北京战略的重大调整,即从过去的“战略模糊”转向了“战略清晰”。
这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份清晰的选择题摆在了台湾当局面前。
这既是对和平的最后呼吁,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严正警告。
如果说国台办的回应是为整个台湾形势定下基调,那么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则是招招都打在要害上。
首当其冲的是法理层面的“正本清源”。
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将每年的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这一举动意义非凡。
它不仅仅是增加一个法定纪念日那么简单,而是在法理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对台湾的主权,源自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二战后的国际法文件,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
此举直接打脸了岛内“台独”势力和美日反华势力长期炮制的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
正如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所指出的,这清晰地向国际社会重申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紧接着,舆论场上的攻势排山倒海而来。
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之后,大陆官媒《环球时报》等连续三天刊发署名“钟台文”的重磅系列评论。
这三篇文章《台湾问题的由来和性质》、《两岸关系发展和统一利好》、《祖国必然统一势不可挡》,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第一篇从历史经纬上论证“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第二篇详细阐述统一后对台湾民众的种种利好,描绘了“爱国者治台”下的高度自治蓝图,强调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是追求心灵的契合;第三篇则从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高度,宣告统一的历史必然性。
与此同时,央视在10月26日播出的从太空卫星俯瞰台湾岛的震撼长镜头,更是用一种超越语言的视觉冲击力,向所有人展示了“近在咫尺”的地理现实。
在经济与社会层面,融合发展的步伐也在加速。
福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成果斐然。
为台胞量身打造的“第一家园”数字平台,已经实现了超过1.2万事项的“一网通办”;两岸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增长至7.86亿元人民币;厦门与金门之间的“小三通”航班在2025年更是增加到每周252班次,一个紧密的“同城生活圈”正在形成。
这种融合,一方面是用实实在在的利益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大陆也毫不手软地揭露并反制美国试图掏空台湾芯片产业的图谋,旨在削弱“台独”势力的经济根基。
当然,所有政治和法律宣示的背后,都必须有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
解放军近年来的发展和部署,是让台湾岛内“倒计时”感最为真切的来源。
“全方位压制、常态化进逼”已经成为台海军事态势的“新常态”。
根据中国台湾网的数据,早在2025年6月,解放军单日出动巡航的军机就达到了24架次,而到10月,绕岛飞行的战机累计已达千架次。
轰-6K战略轰炸机挂载着远程精确弹药,沿着台湾海岸线飞行,这种近距离的威慑,带给岛内防务部门的压力是空前的。
一系列代号为“联合利剑”、“海峡雷霆”的军事演习,从2024年延续至2025年,下半年的演训次数更是直接翻倍。
这些演习不再是简单的火力展示,而是高度实战化的模拟攻击,科目涵盖了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信息权以及关键的登陆作战。
更让外界关注的是解放军在技术装备上的飞跃。
海军陆战队、陆军两栖合成旅、空中突击旅等攻台主力部队早已整装待发。
能够彻底改变登陆战模式的“栈桥船”等新型装备已部分交付使用。
在官方发布的登岛演训宣传片中,甚至出现了由机械狗背负轻武器进行滩头侦察作战的画面,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在变为现实。
大型民用滚装船频繁从渤海湾向福建、广东沿海集结,展示了强大的军地协同和战略投送能力。
在更宏大的战略层面,解放军的“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也已成型。
承载着无数期望的“福建舰”航母预计将在2025年内正式服役,其搭载的空警-600预警机和歼-35隐身舰载机,将使航母编队的态势感知和突防能力产生质变。
再加上早已在9.3阅兵中亮相的“东风家族”高超声速武器,这构筑起了一道让外部干涉势力望而却步的铜墙铁壁。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兵棋推演结论很残酷:一旦开战,台军能支撑多久,完全取决于外部支援的速度和补给线能否维持,而解放军的饱和打击正是要切断这条生命线。
面对这股不可阻挡的军事压力,台湾当局的反应显得既强硬又焦虑。
赖清德在多个场合强调要“靠实力换取和平”,计划将防务经费提升至GDP的3%-5%,全力打造所谓“台湾之盾”防空系统。
然而,其在2024年就职讲话中的“两国论”早已被大陆定性为“台独”挑衅,如今的强硬更像是走夜路吹口哨,给自己壮胆。
岛内普遍弥漫着一种担心被美国当成“弃子”的焦虑。
早在2024年11月的民调就显示,高达57%的台湾民众不相信美国会出兵“协防台湾”。
这种不信任感,在大陆展现出日益清晰的统一决心和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正被无限放大。
参考资料:
中国发布丨国台办: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
2025-10-29 16:58·中国网
来源:博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