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是薄利多销的生意,看起来很低调,但饭前小吃、聚会零食,总是少不了瓜子的身影。
文章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作者|首席商业智慧虽然是薄利多销的生意,看起来很低调,但饭前小吃、聚会零食,总是少不了瓜子的身影。
“瓜子花生和糖果”,不变的老三样,总是能出现在年货的清单上。可随着“年味”的淡去,年轻人貌似对这些传统中华小吃已经没那么“感冒”了。
现在,“嗑瓜子”已不再是主角,年轻人偏爱坚果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一定程度上,撼动了昔日“瓜子大王”的市场地位。
图源:网络
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110亿“瓜子大王”要凉了?
被誉为中国“炒货第一股”的洽洽食品,成立于2001年,是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国民品牌。
图源:网络
如果谈及洽洽食品的前身,其实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年靠着一个红包装的香瓜子系列,洽洽瓜子从一个路边小作坊,历经岁月的沉淀,如今俨然成为一个市值超111亿元的“瓜子大王”。
图源:股市通
洽洽食品诞生于安徽合肥,是土生土长的50后陈先保一手创立的。当年,他可是放弃“铁饭碗”,连科长的职位也不要了,毅然而然地决定下海创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辞去公职后,陈科长创业卖过不少东西,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又看上瓜子这门生意,硬是把“洽洽食品”的口碑和名气打起来了。
陈先保
十年磨一剑,洽洽食品于201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也成就了中国“炒股第一股”的佳话。
可以说,一时间风光无限好,一度成为“国民瓜子”的代名词。可如今,如何能稳住老字号的人气和好口碑?成了品牌面前的亟待解决的又一个难题。
图源:洽洽食品
更雪上加霜的是,近期财报上的“成绩单”还呈现“连环倒”的颓势,从上市时的“高光时刻”到如今营收和利润全面失速的“至暗时刻”,洽洽食品远没有像跳恰恰舞那般欢快。
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洽洽食品的盈利和营收都在“收窄”,“成绩单”上那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企业迎来了“中年危机”的折射。
洽洽食品今年前9个月共实现超45个“小目标”的营收,同比下降了超5%;这对年底冲刺来说,其实压力也挺大的。
而另一边,盈利方面就显得更不“好看了”,净利润为1.68个“小目标”,同比大降超7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个“小目标”左右,同比骤降超79%。
图源:企业三季度财报
不管是创收还是利润,都双双下滑严重,距离陈先保当年立下的“百亿营收小目标”,眼下看是还差点火候。
其实,业绩下滑早有预见,毕竟,这也不是企业头一次出现业绩的“滑铁卢”。
今年以来,洽洽食品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不同幅度的同比降低,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具体来看,今年前3个月实现15.71个“小目标”的营收,同比降低超13%;净利润不足1个“小目标”,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4亿元。
图源:洽洽食品历年财报数据
到了年中,企业营收为27.52个“小目标”,同比降低约5%;净利润为8864万元,同比骤降超73%。
可以看出,今年洽洽食品的“好日子”确实过得很艰难,这“成绩单”也着实“不好看”。
数据很直观,业绩不给力,增长乏力,很直观的反映了企业正面临的窘态。
图源:网络
曾经的“瓜子大王”作为行业标杆,红遍大江南北,一度是炒货“后浪们”追随的榜样,如今却大不如前,还可能面临被年轻人“抛弃”的泥潭。
这些并不尽如人意的财报,着实给投资者和股民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也让企业“掌舵者”身价大缩水。
尽管公司层面曾宣称: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高了。但市场并不一定都会“买账”,毕竟真金白银投出去的钱,看到企业如今并不亮眼的业绩,心里估计挺不是滋味的。
图源:恰恰食品公告
身价缩水50亿!
安徽前首富“老汉出山”,能翻身吗?
曾经靠着瓜子生意,打出一片天的洽洽食品,如今看来,这个“聚宝盘”也开始显现“乏力”了。
零食坚果赛道,不乏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等巨头企业,还有量贩式零食“后浪”们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等的低价竞争,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赛道也是更加拥挤。
做零食生意的洽洽,想要把老字号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要靠多年的技术积淀,更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迭代创新,提供新的用户价值。
图源:洽洽食品
毕竟,再好的金杯银杯,都不如消费者的好口碑。企业想要长青,“啃老”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坚持走守正创新之路,才能让国民好物大展“拳脚”,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说到底,再怎么家大业大,也都经不起企业长期的业绩低迷。二级市场上,业绩能把企业的问题放大化。
陈先保
洽洽食品的业绩下滑,也直接影响创始人陈先保的身价。
此前,洽洽食品上市后,市值大涨,陈先保也一度登上“安徽首富”宝座。
图源:徽商杂志社
在此后的日子里,富豪榜里也总能出现陈先保家族的名字,2年前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中,他的身价已高达160亿元,如今财富“缩水”50亿元。
图源:胡润百富
图源:胡润百富
如今看来,“瓜子大王”的业绩“寒冬”远没有散去,不管是业绩的持续走低,还是创始人的财富“缩水”。都同样指向其核心业务已经出现盈利困难的“苗头”,企业困境如何实现破局,这值得深思。
现在,50后“老将”陈先保和85后“二代”陈奇,以及70后的陈冬梅均是企业的核心人物,担任董事长等要职。
图源:东方财富网
不难看出,陈董事长有意在培养爱女陈奇和侄女陈冬梅,与许多家族企业一样,同样面临“二代接班”的转折点。
一边是苦于业绩未能出现新的盈利曲线,一边是企业“中年危机”的二代传承,如何守业再创佳绩,成了目前高管们比较关注的点。
陈奇
值得一提的是,陈先保此前也曾卸任过洽洽食品董事长、总经理一职,那段时间由侄女接棒。只是因为种种原因,10年前陈董事长又开始“出山”。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这位六旬老将“宝刀未老”,后辈们还需成长。
“死嗑瓜子”不是长久之计
让中国味走向全世界
可以说,如今年轻人的口味是越来越难“拿捏”了。在追求高性价比的同时,还要追求近乎苛刻的质价比。
洽洽食品也没有选择一味地仅靠瓜子生意就“坐享其成”,而是选择“全面开花”。
图源:洽洽食品
如果说提到洽洽食品,你只想到其瓜子系列,那就真的是落伍了。
就如同创始人陈先保一如既往的强调一样:“允许创新失败,但绝不允许企业躺平不作为不创新。”
不管是每日坚果的出现还是洽洽喀吱脆薯片的“横空出世”,其实洽洽所走的每一步,无不都在迎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图源:网络
甚至你可能都不知道,洽洽食品还做“酒鬼生意”。安徽人跨界进入酱酒赛道,这是看到会徽酒的博大精深,还是安徽人原本对酒业就“情有独钟”呢?
一把瓜子一口酒,这画面想想好像也能理解,也挺合理的。3年前,陈先保旗下的江洽食品,入股贵州酣客君台酒业有限公司,成为最大的股东,并在后来推出了君台品牌。
图源:天眼查
图源:君台酒
该说不说,洽洽食品发展至今,品类越来越多样化、年轻化,不再是大众眼中的“一成不变”。只是在谋求多渠道营收的时候,也容易让品牌陷入“模棱两可”的一面。
毕竟,那红色牛油纸包装的香瓜子,不仅是老字号,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儿时回忆。
图源:网络
其实,不管洽洽食品如何布局产业链,是“主动出击”也罢,亦或是“弯道超车”,其实都是国货品牌在努力获得流量和品牌影响力,这背后是很多零售行业在竞争格局中,想用过硬的品质赢得人心的不二抉择。
不得不承认,洽洽食品的商业布局,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和判断,是一个个以匠心品质服务大众的国民品牌,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缩影。
图源:企业官网
如今,洽洽食品早已走出国门,产品远销国内外,靠真材实料做出的“瓜子”成了很多消费者的“心头好”。
就像很多人常听到的那句话一样:“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味。”如今,洽洽瓜子、每日坚果等中国味道又何尝不是经常被海外华人一抢而空。
图源:网络
作为创始人的陈先保,年过六旬,依旧奋战在企业前线,这是老一辈企业家用心呵护的“中国味道”,是无数像陈老一样的实干企业家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智慧的影子。
写在最后
洽洽食品如今面临的业绩低迷现状,是当下零食产业正遭遇的又一个变革。
图源:企业官网
但一个有着数十年积淀的老牌企业,如何将中国美味带到全世界,将洽洽的快乐味道分享给每一个人,这是创始人的初心,也是一个企业的美好愿景。
图源:洽洽食品
让我们祝福洽洽食品,期待它在未来能够给消费者赋能更多的可能性,也希望业绩寒冬早日结束,那份属于洽洽的快乐时光永远都在。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来源:首席商业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