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韩国“借鉴”中国文化的习惯,总有人嗤之以鼻,然后又忍不住多看几眼。谁见了街边那种烤制“走地鸡”时也会愣神,为什么韩式烤肉的烟火气里和中国烧烤的烟火气总缠着难解难分的味道?说到底,这事儿一点也不难理解。
提起韩国“借鉴”中国文化的习惯,总有人嗤之以鼻,然后又忍不住多看几眼。谁见了街边那种烤制“走地鸡”时也会愣神,为什么韩式烤肉的烟火气里和中国烧烤的烟火气总缠着难解难分的味道?说到底,这事儿一点也不难理解。
韩国爱上“移花接木”,总有点神神秘秘。他们既不敢把中国全部泥台复制过去,又忍不住东捡一把西拿一瓢。搞成的东西倒也新奇,有点像把上好纸张和粗劣颜料混在一起画国画,怎么看也像是南辕北辙。偏偏人家还乐在其中。
让人觉得奇怪,韩国常常从中国这里搬东西,却对欧美文化罕见染指。难道是中国文化太容易借?还是欧美有啥难处?看起来理由挺简单,但真说起来没那么明白。
有一部分,是自信不足,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古代朝鲜长期做中国的“门下省”,现代活得更像是美式脚垫。夹缝成长的民族总是又自卑又想证明自己,于是就拿文化祭旗。每次过春节,韩国人给自己的年节抹上一层淡淡的“韩味”,可电视里外国记者眼里分明还是“Chinese new year”。
可是换个角度,有人说韩国人只是“借鉴”中国,并无恶意。说到底,全世界都在“借鉴”,流行元素本来就互通有无,这种声音并不稀奇。那中国文化为什么偏偏成了韩国人的“最优选”?这问题不用去数据分析,一句大实话:中国有的东西多,别人不多,韩国想“山寨”还得挑个货源充足的。
却也有人调侃,欧美文化“值钱”的那一部分根本没多少传统工艺,韩国要抄也无从下手。钢琴交响乐那种东西摆明了没法改名叫“韩式”,比方说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再怎么包装也装不成韩剧台词。不是不想偷,而是偷不来。
好笑的是,韩国人“借”来中国年俗,总喜欢“点到为止”,从不敢照搬到底。如果真的全盘复制,岂不是显得自己弱到连自家节日都要依赖别人?这样一来,露馅的概率反倒变大。韩国就喜欢在文化边角处加一点本地元素,白纸春联配青花瓷,怎么看都别扭。
你说他们就不怕全世界看出来?好像也真不怎么怕。有时候韩国的宣传倒挺声势浩大,国际上也偶尔真有人信以为真。只不过这种“局部贴牌”在更有实感的生活场景下就彻底翻了车。每逢春节,伦敦唐人街横幅高悬,写的是“新年快乐”。根本没人会提“韩式新年”。
其实韩国人的尴尬还不止这些,他们在国外想推广自己过年、吃泡菜、穿韩服的传统,却发现欧美人只记得“Chinese new year”。总有人晒出春联、红灯笼的照片,却没见谁特意去买韩服过年。外国小孩要穿,穿的也是红肚兜,哪有给韩国那套汉字里夹着韩文的东西让他们上头。
当然,事情也并不是一根筋那么简单。韩国的现代流行文化走红全球,K-pop成了“软实力”,偏偏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声量总小得多。你可能偶尔听过什么韩式端午、韩版春晚,可全球大多数人连韩国是什么节都说不清。韩国这边翻炒“文化起源”,换来的只是陌路人的微微一笑,不温不火。
可事实却也不是全部向着一个方向走。若说全球化时代文化交融就不“应该计较”,有人赞同。但另一边也正有人不满,觉得中国的好东西被别人整天拿来贴牌。毕竟自家好菜被抢着端上外人桌子,总归不是啥舒坦的事。那种微妙的失落,怎么藏都藏不住。
不过真仔细一想,这事又好笑又荒谬。欧美不用“偷”,人家自成体系。中国东西多,有底蕴,才让人家忍不住拿走两样。但换个逻辑来看,中国也没少邀请东南亚、日韩来共享。可韩国每回“借用”却总是神神叨叨,好像捡了天大的便宜。
宣称“端午节”源自朝鲜半岛,春节由韩国发起,说出口的语气硬如鹅卵石。可国际社会信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端午列入非遗,那是实打实地毯清扫。韩国的宣传手法变了又变,到底没掀多少浪。
说实话,有人就乐于看这种“文化秀”。韩国人一遍遍炒作“韩服外交”,中国网友则一边吐槽一边围观。偶尔还有个别历史博主跟着起哄,整件事越来越像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民间口水仗。没人真当回事,也没人能完全释怀。反倒让那些本来不太关心中国传统节日的年轻人,开始认真问家长“春节年夜饭都要做啥”。
至于韩国人为什么总是偷中国文化?这个理由其实混着很多东西:有羡慕、有无奈、也有点侥幸和目的性。说是自卑心理?没太大毛病,谁让他们传奇史书太短。那现代韩国再怎么推销自己,终究不可能完全抢走中华文明的热度。没了根的花,能艳多久?
不过细细想来,这借与偷、有意无意,本质也是文化流动的悖论。中国实力强,主动权在手,别人没法完全复制。韩国自己可能也明白,每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只会被人翻旧账。
奇怪的是,这种抢文化的风气,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倒也越来越常见。难讲哪天又冒出个“某国新年”抢风头,可毕竟大家都心知肚明。大型节日的全球表达变得越来越开放,那些执念于“谁先谁后”的争议反倒成了时代陪衬。
其实吧,光看网络评论区的沸腾,未免有些片面。真正的文化自信,从来都不是靠别人承认得来的。你招牌菜好吃,不怕隔壁邻居学两手。偷来的东西终究偷不来灵魂,东施效颦永远是个笑料。
全世界国家,谁愿意轻易得罪中国?不管台面上怎么热闹,台底下的大国气场摆在那里。中国的春节,全球认的只有“Chinese New Year”。红灯笼、春联阵阵,人心所向。韩国人一定明白这点,所以总也不敢太过头。
人呢,嘴上不承认,心里其实门清。有些事情你说不清谁对谁错,但也没必要非争个黑白。说到底,这场没有终点的文化争夺,每回热闹过后,大家各回各家,各等下一个年三十。
来源:神秘航海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