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4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遗体告别仪式,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逝世,各界人士纷纷来到这里,以沉痛的心情送别这位杰出的人物。清晨五点到六点之间悼念者开始陆续到达,七、八点钟时殡仪馆外已经人山人海,排成了难以辨认的长队,场面十分震撼。来
10月24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遗体告别仪式,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逝世,各界人士纷纷来到这里,以沉痛的心情送别这位杰出的人物。清晨五点到六点之间悼念者开始陆续到达,七、八点钟时殡仪馆外已经人山人海,排成了难以辨认的长队,场面十分震撼。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民众、清华大学的师生,还有一些远渡重洋专门前来的人士,他们的行动表现出了对杨振宁先生的崇高敬意和对其精神的无限感怀。
为了保证现场秩序,相关单位派出了大量安保人员来维持现场。灵堂内气氛十分庄重肃穆,灯光通明,正中央挂着一条白底黑字横幅—“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悼念者神情庄重,大多数人都手中捧着一本记载杨振宁生平的书册—这本书特殊的纪念资料集中展现了他的一生:杰出的学术成就,对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孜孜不倦的科学求知精神。
现场悼念的人群中以年轻人为主,从上学的学生到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痛,并对杨振宁精神表现出深切的认同。清华大学博士生陈先生带着女儿早早来到现场。虽然没能进入灵堂,但是陈先生坚称,不管能不能亲自送别杨先生,来这里致敬并将先生的精神铭记在心都是很有意义的。
遗体告别仪式的规格和管理都十分严格,这既是对于杨振宁先生地位的尊重,也是对这次活动的隆重和庄严的体现。严格的管理致使一些赶到了现场的人不能进入灵堂,只能在场外向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致敬、送别。
杨振宁先生的妻子翁帆,曾因婚姻经历被公众所知的女性,在灵堂内也出现了。据了解,整个告别仪式上,她一直表现得低调而悲伤,虽然哀伤但是始终有礼有节,以坚韧的姿态面对挚爱的永别。外界很关心她身体的情况,但是那天她一直表现得坚强,让人感动。
杨先生晚年以研究和家庭生活为主,近一个月病情恶化,基本丧失了行动、听力、语言能力。在翁帆生命最后的旅途中,始终有人陪伴在他身边。为了更好地跟杨先生沟通,她还特意准备了小块白板,并亲自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虽然压力很大,但相伴21年的夫妻彼此之间始终存有敬重和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今年10月1日,杨振宁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生日。翁帆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让虚弱的杨先生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举行小型寿宴。那天,杨振宁特别表达了对妻子的尊敬和感谢,一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令人动容。
外界对杨振宁和翁帆的爱情曾有诸多议论,尤其是在他们初婚时,许多人对这段年龄相差较大的婚姻表示怀疑。但是事实证明舆论的猜測是多么的不堪和局限。翁帆用20多年的时间以无私奉献和真挚情感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爱情篇章,从而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杨先生曾在采访中说过,将来总会有人以客观、理性的角度来评价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会把这段感情称为美好的罗曼史。如今二人伉俪情深的佳话已经成了许许多多人乐于谈论的故事,杨振宁的去世无疑给翁帆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作为继承先生精神财富的重要人物,社会也期待她继续为知识的传播和继承做出贡献。
遗体告别仪式后,很多曾与杨振宁进行学术交流的国际学者也都对杨振宁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无尽的敬意。杨先生的科研成果不仅对中国学术界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世界都有深远影响,特别是他在物理学上的突破,给许多后来的研究者开辟了新的道路。
除了学术同行外,杨振宁晚年家庭关系也受到称赞。杨振宁与前妻所生的三位子女一直生活在美國。三人分别为长子、 次子和小女儿,他们对新家庭成员翁帆一直很友好,称其为“阿姨”,双方关系很好。杨振宁先生生前还特意带着翁帆见子女,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家庭的和谐也可以看出。杨振宁先生对学术、对人生的始终如一的态度就是,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
当天灵堂内部的严密安保使现场照片很少流出,但是悼念者真诚的心意不用镜头也能传递出来。这既是对个人人生的送别,也是对社会情感的集体表达。杨振宁对中国作出的贡献,他在全球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科学研究本身。当天,千千万万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集中表达对先生的尊敬和追忆。灵堂内外庄严的悼念,是力量的沉积。人们纪念杨先生的同时,也在期待通过回顾他的生命历程来进一步激发探索未知领域勇气和动力。
杨振宁先生的去世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不仅是家庭的悲痛,也是国家的精神哀悼。他的一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求索的信念,个人与国家休戚相关的追求,对人类更宏大未来的希冀。从他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以及对教育和学术的执着中,悼念者获得了传承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会继续滋润每一代人成长。
当天,伴随着无数双红着眼的送别人群,这场告别仪式最后悄悄地落下了帷幕。人们不单流泪,而且沉思先生留给社会的宝贵遗产:科学探索没有尽头,家国情怀铭记在心,对人类的关怀从不局限于某个时代。
来源:敏锐面条4edPD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