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阴阳怪气:“硅谷是建在通义千问上的吗?”可更多人仔细一琢磨,发现这事真不奇怪,现在的全球AI圈,早不是OpenAI一家独大的剧本了。
最近,爱彼迎CEO布莱恩·切斯基公开表示,爱彼迎现在用的AI模型,“比OpenAI更好更便宜”。
除此之外,还特别提到公司“大量依赖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生产环境里反而很少用OpenAI的最新模型。
这话一出,硅谷直接炸了。
有人阴阳怪气:“硅谷是建在通义千问上的吗?”可更多人仔细一琢磨,发现这事真不奇怪,现在的全球AI圈,早不是OpenAI一家独大的剧本了。
切斯基的发言之所以引发震动,是因为它戳破了一个“潜规则”:过去美国科技公司用AI,首选肯定是本地“老大哥”OpenAI。但现在,风向变了。
最先站出来点赞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
今年5月财报电话会上,他直接夸通义千问是“开源AI模型里最好的”,还说这模型免费开源后,在欧美地区“关注度爆了”。
更绝的是马斯克。有开发者用通义的Wan2.2模型训练AI绘画,生成的“Instagirl”在社交平台疯传,马斯克看了都忍不住感叹:“这效果,真假难辨!”
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也没闲住。通义刚开源Qwen3-Coder代码模型,他就发推点赞,甚至说想“和这模型擦出激烈火花”。
大佬们可不光动嘴皮子。亚马逊搞人形机器人,直接把通义千问塞进操控系统,用来帮机器人理解环境、规划动作;苹果也被曝在和阿里谈合作,想把通义千问装进中国区的iPhone、iPad里。
连日本新兴AI企业ABEJA、Lightblue都把通义当“基础模型”,二次开发做自己的应用;阿联酋的K2 Think推理模型,更是直接基于通义Qwen2.5做的,性能还远超规模大20倍的其他模型。
从硅谷到东京,从迪拜到全球开发者社区,通义千问的“朋友圈”越扩越大。
通义千问为啥能火遍全球?得说说阿里内部的“技术老兵”,吴泳铭。
作为阿里“十八罗汉”之一,吴泳铭算是阿里的“活历史”:从中国黄页到淘宝、支付宝,他全程参与;后来转做投资并购,UC、高德、陌陌这些大项目背后都有他。
还创办过元璟资本,投出理想汽车等明星项目。技术底子+投资眼光,让他接手阿里云后,直接给大模型定了调:“AI驱动,开源开放。”
云栖大会上,他说得更直白:“大模型会是下一代操作系统,所有工具都得和大模型链接。”至于路线,“通义千问要做AI界的安卓,开源,让更多人用得起。”
这思路,直接破了“闭源才能赚钱”的套路。李开复就说过:“闭源模型性能只比开源好一点,商业模式根本玩不转。开源才能让AI普惠,像水电一样普及。”
光有战略不够,吴泳铭还带着阿里云“砸钱搞基建”。今年2月,他宣布未来三年投3800亿搞AI硬件。
钱砸下去,效果立竿见影:阿里云成了全球少有的“全栈AI公司”,从算力、云平台到模型、开源生态,全自己搞定。通义千问能兼容各种需求,适配千行百业,底气就在这儿。
光靠大佬捧,成不了真顶流。通义千问的底气,藏在一份份硬核成绩单里。
斯坦福最新《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阿里的AI模型数量全球第三,通义千问开源了300多款,覆盖各种模态和尺寸;全球开发者用它衍生的模型,突破17万个,是全球第一的开源矩阵。
Hugging Face榜单更夸张:通义系列7款模型冲进前十,新出的全模态大模型Qwen3-Omni直接屠榜第一。
最能打的还是实战。美国nof1.ai搞了个AI大模型投资比赛,Qwen和GPT-5、Gemini等顶级模型同台竞技。前两天Qwen以超50%的回报率反超,稳坐第一,GPT-5还在垫底。
通义千问刷屏硅谷,表面是技术胜利,内核是“开源普惠”的价值观赢了。
这让我想起北大国发院周其仁教授讲过的故事:他参访荷兰蓝瓷公司,老板指着世界地图说“我们的货卖这儿、那儿”。
周教授感慨:“中国很多企业做600万生意的不少,但有‘全球观’的太少。”
通义千问的“全球观”,恰恰是中国科技企业该有的样子,不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而是想着怎么让全球开发者一起搭台唱戏。
从切斯基的“意外之言”,到黄仁勋、马斯克的真心夸赞,再到全球开发者用脚投票,通义千问用实力证明:AI的未来,不是几家独大的垄断,而是开放共生的生态。
当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像阿里这样,既有技术硬实力,又有“让全球受益”的格局,中国科技,终将在世界舞台上,唱出更响亮的主角戏。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