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花开春城!昆明“八五”普法交出亮眼答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7:46 1

摘要:在市委、市政府统筹领导下,昆明市各县(市)区及各责任单位协同发力、同向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规划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法治根基、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在市委、市政府统筹领导下,昆明市各县(市)区及各责任单位协同发力、同向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八五”普法规划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法治根基、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普法工作“一盘棋”,组织保障有力量

立足全市工作实际,昆明市坚持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的“大普法”工作格局,确保普法工作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科学制定《昆明市“八五”普法规划》,全市下辖县(市)区均在2022年上半年全部完成了本地“八五”普法规划和“八五”普法决议,做到了上下联动,目标同向;制定年度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坚持全程问效,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法治政府年度考核指标,推动普法工作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

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项工作评议、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对开展“八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听取“八五”普法规划工作编制情况汇报,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适时开展决议、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专题视察调研。

聚焦重点领域 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制定学习选题计划,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党校重点课程。在全省创新推出“一二三四五”宪法宣传工作法,依托每年“12·4”国家宪法日(周)重要节点,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百余场。五年来,在5次市级宪法集中宣传活动中,市级领导带头参与,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阐释“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对宪法的尊崇与信仰。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讲,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坚持把学习掌握党章和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规治党的重要论述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入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及党员干部日常考核。扎实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市、县两级普法办统筹推进,累计组织集中宣传活动百余场次,同步发起民法典知识答题活动,吸引20万余人次参与,切实提升民法典知晓率与应用度;围绕重点普法任务,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聚焦关键节点与领域,深度参与“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等主题宣传,同时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防范非法集资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法律法规解读,精准覆盖不同群体法治需求。此外,采用“线上直播+宣传”模式,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扩大宣传覆盖面,累计吸引上百万人次参与,有效提升重点法律法规宣传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多维度推进重点群体普法与特色普法

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按清单开展学习,组织述法考评工作,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述法考核,覆盖率达到100%。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重大决策前专题学法等制度。将国家工作人员每年参加旁听庭审纳入法治建设成效考核,全市各单位各部门每年开展现场或网络旁听庭审2次以上。深入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以校园为核心阵地,开展法治教育主题班会、队会活动21897场次,其余主题法治教育宣传活动5797场次。积极整合和动员社会力量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基地,“硬件建设+活动建设”的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全市建成14个省级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参观学习6万余人次。持续组织法治边关行活动。利用磨憨由昆明市托管机遇,与市侨联共同组织“法治宣传边关行”“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组建“双语普法小分队”,开展“法治夜校进苗寨”“彝语诵民法”等活动;结合民族文化特点,利用安宁市县街苗族同胞花山节、八街玫瑰节等民族节庆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禄劝县、石林县、寻甸县开展法律进少数民族聚集市、送法进宗教、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等。深化法律进企业,落实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学法用法制度,加强合规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企业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承担法治宣传社会责任,国有企业法律顾问配备率100%,规上企业法律顾问配备率60%以上。围绕普法重点人群,开展精准滴灌式普法。通过在“三下乡”、法治文化基层行、法律“六+N进”等多个普法系列活动,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治宣讲、播放宣传视频、制作印发宣传资料,同时创新运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触达面,确保普法内容精准对接重点人群需求,切实提升普法实效。

织密法治文化阵地网

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八五”普法开展以来,建成1个市级“宪法主题公园”、35个县(市)区级法治文化公园、110个乡镇(街道)法治文化阵地,村(社区)法治宣传栏、法治图书角等法治文化宣传设施100%全覆盖;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利用安宁龙洞红军、寻甸柯渡红军纪念馆、禄劝金沙江皎平渡口等红色教学点,配合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宣传,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戏剧、民族歌舞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法治文化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创作组织了一台法治文艺演出,在各县区包括磨憨进行巡演。各县区也纷纷结合农村地域文化,开展法治作品创作,用快板、小品、花灯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开展法治文艺演出。

激活基层治理“法治动能”

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全市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23个,覆盖率达87%,加强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复核工作,提高创建质量。石林县阿乌村组织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乡贤人士、退休干部等成立呗嘚队(“呗嘚”为本地方言,指闲聊、讲故事的意思),对村规民约制定等村务事项开展“呗嘚”讨论和监督,教育引导村民规范言行举止;晋宁区鲁黑村以家风晾晒为抓手,开展家风家训收集展示活动,全村350户农户完成家风家训卡片树牌,提高农村德治水平。目前,全市所有创建成功并保留称号的民主法治村(社区)均实现“两委”成员“无吸毒、无刑事犯罪、无斗殴赌博”等“三无”目标,形成了邻里团结、和睦相处、风清气正的新风尚。全面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目前全市共培育10732名法律明白人,已完成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培养6名“法律明白人”指标要求。为切实发挥“法治带头人”作用,市普法办制定印发《昆明市“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促进增强乡村依法治理能力。市农业农村局印发《昆明市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实施方案》,全市目前培养1063户学法用法示范户,覆盖率90%以上;落实“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从法检公司等部门选派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行政工作者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目前昆明市有法治副校长1099人,已经实现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00%配备和轮训全覆盖;深化“法律进网络”,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市委宣传部联合公安、科信等部门组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及网络安全攻防应急演练,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系统、非法链接等易产生网络安全漏洞的情况对重要互联网资产单位开展渗透测试,不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民法治意识。

全流程普法显实效,融媒体矩阵扩声量

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执法、司法办案过程中开展普法的工作指引,在司法办案各关键环节,开展面对面普法,切实将每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普法课堂,让群众在感受司法公正的同时,提升法律认知与法治素养;主抓“调解+普法”“执法+普法”“服务+普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普法宣传贯穿于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处、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创新打造了一批贴合群众实际、实用管用的“昆明经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运用好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组建昆明市“八五”普法讲师团、“云小普”普法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公益普法,推动法治宣传教育知晓率和满意率有效提升。

融媒体全方位普法。充分发挥昆明发布“双微”宣传途径优势,开设新媒体法治栏目,开辟以案普法专栏,以重要节点普法为抓手,借助“法治进网络”优势,以昆明地铁、公交屏幕、昆明司法行政等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共同组成综合性融媒体矩阵群,引导形成有影响力的普法传播平台,积极搭建门类齐全的“昆明市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全市新媒体普法矩阵呈规模效应,20个县(市)区、开发(度假)区普法主管部门均建有专门新媒体普法平台。市普法办与昆明广播电视台K1频道合作,每周一期播出《普法进行时》《法治昆明》电视普法节目,五年来共播出416期;编辑印发《法治昆明》连续性内部资料24期。

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印发《昆明市健全完善普法责任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明确和压实各部门普法责任,制定印发《昆明市市直机关普法责任制“三单一书”工作制度》,构建普法责任清单、重要普法节点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一书”制度体系;建立并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制定《昆明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实施办法(试行)》,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清单化管理、精准化普法

在全省率先出台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考评细则,成立市县乡三级专项行动指挥部,组建近800支1.5万余人的专项普法工作队、六大行业领域专项普法工作队,每月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项普法工作不少于8天,全市4000余名政法系统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干警落实包县挂片、包镇挂村工作,深入1375个村(社区)开展专项工作50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500余起。建立重点普法对象动态管理数据库,分层分级形成各级问题清单1848份,派发任务清单2600余份,针对农村青壮年、流动人口等重点群体进行法治宣传4200余次、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1700余次、以案释法活动6100余场次、发布典型案例40例。

下一步,昆明市将以“八五”普法收官为契机,大力推广宣传推广优秀普法工作成效、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等。

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把专项普法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行动紧密结合,整合基层普法力量,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围绕敬畏法律、尊重生命,婚恋情感和邻里关系矛盾纠纷化解,运用身边人身边事和正反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有针对性推出系列普法产品,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深入落实普法责任制。持续健全普法责任“三单一书”制度体系,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深化用好“执法+普法”方式,推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年度市级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履职报告评议工作,在评议活动中检验、展现各单位普法成效,凝聚普法合力;立足昆明实际,谋划好昆明市“九五”普法规划。


来源:昆明市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周云鸽

来源:云南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