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些日子,李女士因劳累后出现胸痛、发热,在本地医院做检查,医生初步考虑她患有胸椎结核。像许多患者一样,李女士开始了抗结核治疗,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胸部疼痛如影随形,活动受限日益明显,她先后辗转多家医院,期间还经历了两次脊柱手术,可病情依旧反复。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林辉 通讯员 于炎术 徐林飞
当李女士第一次感到右侧胸部阵痛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是一场漫长的医疗历程。
前些日子,李女士因劳累后出现胸痛、发热,在本地医院做检查,医生初步考虑她患有胸椎结核。像许多患者一样,李女士开始了抗结核治疗,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胸部疼痛如影随形,活动受限日益明显,她先后辗转多家医院,期间还经历了两次脊柱手术,可病情依旧反复。
病情在持续加重。李女士因胸背部手术切口破溃、渗出,伴发热和双下肢麻木,被紧急收治至河南省胸科医院骨科。此时的她,脊柱生理弯曲明显减退,胸腰背部可见长达30厘米的切口红肿破溃,干酪样脓肿形成,双下肢肌力下降,情况十分危急。
"患者是胸椎结核术后复发伴多发窦道形成,且合并耐药结核感染。"在骨科符孔龙、徐林飞团队对其病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后,一致认为,这类复杂病例需要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团队成员徐林飞补充道:"多次手术后的局部解剖结构紊乱,脓腔遍布,内固定松动,手术难度极大。"
摆在团队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抉择:不手术,患者将面临瘫痪风险;手术,则需在布满疤痕和脓腔的组织中小心剥离,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神经损伤或结核播散。
经过多学科会诊,手术团队最终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手术由徐林飞主刀,为患者实施了全麻下"后路胸腰椎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前路胸椎病灶清除人工椎体置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徐林飞小心翼翼地清除每个脓腔内的干酪样坏死组织,取出松动的内固定物,在彻底清创后,置入人工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
手术过程紧张而有序,在麻醉团队的精准护航下顺利完成。术后,李女士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现已康复出院。如今她胸背部的疼痛已基本消失,切口愈合良好,双下肢肌力明显改善,重新回归了正常生活。
来源:超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