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届广州园博会启幕:花城变花海,园林与广州塔撞出绝美风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7:51 1

摘要:当金秋的阳光洒在广州城市中轴线上,花城广场的异木棉与临江大道的簕杜鹃交织出绚烂底色,10月30日,第32届广州园林博览会(秋季场)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以“湾区绽放·绿美广州·精彩全运”为主题的园林盛会,不仅将15.3公顷的城市核心区域化作“流动的花海”,更以“白

当金秋的阳光洒在广州城市中轴线上,花城广场的异木棉与临江大道的簕杜鹃交织出绚烂底色,10月30日,第32届广州园林博览会(秋季场)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以“湾区绽放·绿美广州·精彩全运”为主题的园林盛会,不仅将15.3公顷的城市核心区域化作“流动的花海”,更以“白天赏花、夜晚观灯、全天享赛”的立体文旅矩阵,打破园林艺术与城市场景的边界,让市民游客在千年花城的烟火气中,触摸生态与文化交融的脉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四大“首次”破局:国际视野与全民参与重塑园林盛会

作为我国首个由城市主办的大型园林艺术盛会,广州园博会历经32载沉淀,早已成为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靓丽名片。而本届秋季场更以“四个首次”的突破性创新,刷新了公众对园林展会的认知——首次大师领衔、首次全民参与、首次创新运营、首次资源共享,每一个“首次”都藏着对“城园共生”的深度探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见世界一流的园林设计。”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玥的这句话,在“国际大师园”展区得到了生动诠释。该展区由德国雷瓦德景观建筑事务所全程策划,团队以“未来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用枯山水与岭南活水对话、北欧极简线条融合广府镬耳山墙元素,打造出6个充满哲思的景观装置。其中《珠江脉》作品以玻璃栈道模拟珠江支流脉络,下方铺满广州本土水生植物,行走其上仿佛“踏浪而行”,成为开幕首日的打卡热点。为保障品质,组委会特别邀请何镜堂院士领衔组建专家顾问团,从方案设计到落地施工全程把关,确保国际理念与本土文化无缝衔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民参与则让这场盛会有了“烟火气”。早在今年8月,园博会便面向社会征集展园设计方案,最终从院校、企业、民间团队及个人提交的189份作品中,筛选出12个“市民共创展园”。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学生团队设计的《绿美驿站》,用回收塑料瓶制作成“立体花架”,种满市民捐赠的多肉植物,既传递环保理念,又成为亲子互动的“自然课堂”;退休教师李阿姨牵头设计的《粤韵花境》,以粤剧水袖造型为灵感,搭配素馨花、九里香等岭南传统花卉,还原老广州的“花市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创新运营与资源共享则让园博会摆脱了“一次性展会”的局限。本届盛会首次采用“展示+运营+体验”三位一体模式,除静态展园外,还引入“珠江有礼市集”“十五运健康派对”等持续性活动;同时,市工商联、市供销合作总社及20余家“城市合伙人”参与捐资捐建,部分展园在会后将改造为社区口袋公园,实现“办会建绿”的长效价值。正如天河区副区长陈志宏所说:“园博会不再是‘看完就走’的展览,而是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绿色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场景无界:园林、地标与赛事的秋日交响

若说往届园博会是“园中赏景”,本届则是“景在城中”——从花城广场到海心沙,从二沙岛到临江大道,38个精品展园与64处花艺节点如珍珠般散落城市核心区,与广州塔、东西塔等都市地标形成奇妙对话,构建出“一步一景、城园相融”的画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走进海心沙片区的“全运花园”,扑面而来的是运动与自然的活力。展园以十五运会会徽“浪潮”为原型,用五色草打造出10米高的“运动健儿绿雕”,跑步、篮球、游泳等造型栩栩如生;地面则用不同颜色的花卉铺设出“田径跑道”,市民可沿着花径体验“在花海中奔跑”的乐趣。“我们想让园林成为赛事的‘配角’,更成为市民感受全运氛围的‘载体’。”展园设计师介绍,园内还设置了“全运记忆墙”,展示历届全运会的经典瞬间,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湾区花园则聚焦“协同发展”主题,香港园以紫荆花造型为核心,搭配维多利亚港天际线剪影;澳门园融入大三巴元素,种植澳门市花莲花;深圳园则用科技感的“垂直花墙”展现创新活力,三园相连形成“湾区同心”的景观意象。站在二沙岛观景台远眺,湾区花园与对岸的广州塔同框,金黄的秋阳洒在花海与玻璃幕墙上,构成“人文与自然共生”的城市天际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夜幕降临,园博会又切换为“灯光模式”。作为与广州国际灯光节深度融合的重点项目,组委会在21处展园安装了“智能灯光系统”:花城广场的“花影灯光秀”,用投影将岭南园林纹样投射在广州塔塔身,与地面的花艺装置呼应;临江大道的“荧光花境”,在簕杜鹃花丛中嵌入LED灯串,夜晚宛如“星河落地”;海心沙的“水幕电影”则循环播放园博会建设故事,让观众感受“从图纸到花海”的蜕变。“白天看花海,晚上看灯海,这种体验太特别了!”家住海珠区的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打卡,手机里存满了白天与夜晚的对比照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难得的是“全天享赛”的便利——园博会期间,十五运会部分赛事在海心沙体育公园举行,市民可先在周边赏园,再步行前往观赛,赛后还能逛市集、看灯光秀。10月30日开幕当天,不少家庭选择“赏园+看篮球比赛”的组合行程,“不用奔波,一天能玩出多种花样,这才是广州的秋日正确打开方式。”市民李先生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体验升级:20+活动与万款文创激活城市活力

园林之美不仅在于“观赏”,更在于“参与”。本届园博会精心策划了20余项配套活动,从文化体验到体育互动,从文创消费到亲子玩乐,覆盖不同年龄层需求,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秋日乐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周六下午,二沙岛艺术公园的“四季音乐会”准时开演。广州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以花海为背景,演奏《茉莉花》《彩云追月》等经典曲目,观众坐在草坪上,听着音乐、闻着花香,享受“自然与艺术的双重治愈”;临江大道的“花艺咖啡节”则吸引了众多年轻人,10余家本土咖啡馆将摊位设在花境旁,推出“桂花拿铁”“茉莉冷萃”等限定饮品,杯子还装饰着迷你鲜花,“拿着咖啡逛花展,随手拍都是朋友圈大片。”大学生小张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亲子家庭则偏爱“自然课堂”类活动。在“秘境花园”展区,园林专家带领孩子们认识秋枫、黄槐等本土植物,教大家用落叶制作“植物标本画”;广州市儿童公园分会场的“童绘全运”绘画比赛,让小朋友以园博会和十五运会为主题创作,优秀作品将在展园展出。“以前带孩子去公园只是‘遛弯’,现在能学知识、做手工,还能感受文化,特别有意义。”家长陈女士点赞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期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广州)公园文创大会,更是将“逛展”变成了“淘宝”。这场覆盖8大分会场、40余个城市、400余家参展单位的文创盛宴,带来了逾万款特色产品:越秀公园分会场汇聚全国60家历史名园的文创,苏州拙政园的“荷花书签”、北京颐和园的“瑞兽盲盒”深受欢迎;广州动物园分会场的“动物明星文创”萌趣十足,以大熊猫“雅一”为原型的玩偶、钥匙扣一上架就被抢购;云溪植物园主会场的“全运IP展”,则推出了会徽造型的冰箱贴、吉祥物“粤粤”的毛绒玩具,让市民把“全运记忆”带回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河路商圈的“花漾联动”更让商业与园林碰撞出火花。组委会在天河城、正佳广场等商圈设置了24组特色景观,其中6组融入游戏IP元素,《原神》中的“璃月花境”、《王者荣耀》的“峡谷花海”吸引大批年轻玩家打卡;18处花艺造景则成为“网红拍照点”,不少商家借势推出“赏花消费券”,围绕“迎全运”开展100场主题活动,从“花主题甜品”到“运动装备折扣”,实现“逛展+购物”的无缝衔接。“以前觉得园博会在‘城外’,现在商圈里到处是花景,逛街时顺便就能赏园,太方便了。”市民周小姐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绿美底色:从园博会看广州的生态坚守与城市温度

翻开广州园博会的32年历史,从1994年越秀公园的首届展会,到如今“全域覆盖、全年无休”的生态盛宴,变化的是规模与形式,不变的是“以绿为美、以人为本”的初心。本届园博会的举办,更是广州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的缩影——不仅是一场展会,更是城市品质提升的“生动实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迎接园博会与十五运会,广州早已启动“全域美化”工程:在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等15个重要交通出入口,打造“门户花境”;在华南快速、广州大道等210条赛事通道,种植簕杜鹃、三角梅,构建“千廊簕杜鹃、万境花满城”的空中花廊;完成426座桥梁、350公里道路的绿化升级,让市民“出门见绿、行路闻香”。在二沙岛散步的市民刘先生感受明显:“以前过桥只是赶路,现在桥上开满了花,堵车时看看窗外都是种享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生态为民”的理念,还体现在园博会的细节里:所有展园都采用“生态友好型”设计,优先使用本土植物,避免外来物种入侵;部分展园的灌溉系统采用雨水回收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无障碍通道覆盖所有展区,方便老人与残障人士游览;为减少人流拥挤,组委会通过官方公众号实时更新各展区人流数据,引导市民错峰出行。“我们希望园博会不仅是‘好看’,更要‘好逛’‘好用’,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绿色福祉。”孙玥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1月云溪植物园的冬季场(主题“花容粤貌悦动湾区”),到10月城市中轴的秋季场,广州园博会已实现“四季有景、全年可赏”的格局。而随着部分展园会后改造为社区公园、口袋公园,这场盛会的“绿色红利”还将持续释放。正如德国雷瓦德景观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总经理刘彦廷所说:“广州用园博会证明,园林不是孤立的‘景观’,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生活方式’,这种‘城园共生’的理念,值得被更多城市借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

10月30日至12月15日,这场秋日园林盛宴将持续绽放。无论是在花城广场邂逅国际大师的设计巧思,在海心沙感受全运与花海的碰撞,还是在夜晚的灯光下漫步“荧光花境”,抑或是在文创市集淘一份“广州记忆”,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绿美广州”体验。正如广州塔下那组“绽放”主题花艺装置所传递的——千年花城,正以园林为笔,以生态为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来源:分享每一天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