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症早期不是记性差,而是身上5表现,需注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6:53 1

摘要:你有没有想过,有些看似“怪毛病”其实是大脑在求救?脾气突然变得暴躁易怒;走了几十年的熟路突然迷了方向;又明明身体没病,却天天喊累、没精神。这些都不是性格问题,而可能是神经系统在发生微妙但危险的变化。

一个人忘了今天星期几,你会觉得没什么;但如果他开始怀疑自己家的门是不是原本朝这边开,那就不太对劲了。

阿尔兹海默症,我们通常以为它的“开场白”就是忘事、记不住人名、放错钥匙。但真正可怕的是,它的早期根本不是“记性差”四个字能概括的。

甚至有很多人,直到家人已经明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才意识到:不是老糊涂了,是病了。可惜,这时候往往已经耽误了最宝贵的窗口期。

你有没有想过,有些看似“怪毛病”其实是大脑在求救?脾气突然变得暴躁易怒;走了几十年的熟路突然迷了方向;又明明身体没病,却天天喊累、没精神。这些都不是性格问题,而可能是神经系统在发生微妙但危险的变化。

很多人以为阿尔兹海默症是“老年病”,是退休之后才需面对的事。但研究发现,它的“种子”可能在四五十岁就已经悄悄埋下。甚至有些人在还没开始明显忘事前,身体已经发出了一个又一个信号,只是我们都误解了。

记忆衰退只是冰山一角,真正让人防不胜防的,是那些“不像脑病”的表现。比如下面这几个,让人误以为是心情不好、压力太大、或者单纯的“老了”——可背后,正是神经元一点点受损的痕迹。

有位60多岁的退休教师,平时精明干练,突然开始对账单犯糊涂,连菜市场找零钱都出错。她女儿觉得是年纪大了,“算账慢”很正常。

可接下来几个月,她开始频繁重复同样的问题,甚至不记得刚刚吃过饭。这才意识到不对劲——但走进医院时,医生说,她的大脑萎缩已经不轻了。

其实早在她“算账不清”的那一刻,大脑的计算功能就已经亮起红灯了。

认知障碍并不只体现在记忆力,它可以先在语言上出问题,说话变得重复、混乱,甚至词不达意。也可能先从空间感开始崩塌,走路容易迷路、方向感变差,明明是天天走的路线却突然转错弯。

更隐蔽的是,行为习惯的悄然改变。情绪波动、性格变得古怪、甚至变得对周围一切漠不关心。原本爱聊天的人变得沉默寡言,原本讲究的人开始不洗澡、不换衣。这些都不是“懒”,也不是“烦”,而是大脑对生活细节的管理能力出了问题。

执行功能的下降,是很多人忽视的信号。什么是执行功能?简单说,就是你能不能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完整地做下来。

比如做饭,有人开始忘记放盐,甚至火开着人走开了;比如穿衣服,顺序错乱,穿鞋前忘穿袜子。这些看起来只是“小糊涂”,但一旦频繁出现,就要引起警觉了。

嗅觉减退也是早期信号之一。有研究指出,一些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在认知出现问题前,已经逐渐闻不到熟悉的味道,比如饭菜香、香皂味、甚至是花香。很多人以为鼻子不好使是“老毛病”,却没意识到这是大脑边缘系统在“断线”。

神经退行,不像感冒咳嗽那样有明显的起点和终点。它像一只慢慢钻进你家电路的老鼠,开始只是灯泡忽明忽暗,接着冰箱不制冷,最后整栋房子断电。而我们总是等到“整屋黑了”才愿意去查电表,结果发现,已经烧坏了。

睡眠障碍也常常被低估。很多人觉得睡不好、半夜醒来是“正常老化”。但大脑在睡眠中负责清理代谢垃圾,尤其是清除β-淀粉样蛋白。

而这种蛋白正是阿尔兹海默症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长期睡不好,大脑的“清洁工”就罢工了,垃圾越积越多,问题也就越大。

皮层萎缩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但持续的过程。而早期的征兆,往往藏在生活最细微的角落。

一个人突然变得不再关心家人、不再计划未来、不再对任何事物感兴趣。你以为他只是“心累”,但其实是大脑的边缘系统在逐渐萎缩,情感与动机的控制力在减弱。

还有人开始做事拖延,丧失时间感。明明有约,却总是忘了时间;洗衣服洗一半去看电视,最后衣服泡了整晚。不是他变懒了,而是注意力障碍在作祟。

很多人说,阿尔兹海默症是“把人一点点抽空”。其实不止是记忆,还有人格、能力、情绪、判断力,统统都可能被悄悄“抹去”。

而最可怕的,是这些变化初期并不明显。甚至连身边的亲人都可能以为只是“最近状态不好”,或者“老年综合征”,从而错过了真正的干预时机。

认知衰退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它像潮水,先湿了你的脚,再漫过小腿,最后没过整个身体。而我们只有在被淹没时,才知道自己已经站在浪底。

家人观察,其实是发现早期阿尔兹海默症的关键。一个人自己很难意识到“我变了”。但你如果发现,父母突然变得斤斤计较、或者反应慢、话变少、笑得少……不要急着觉得他们“老脾气上来了”,而应该想一想,是否是认知功能正在改变。

不能被吓住。并不是每个健忘、爱走神的人都会得阿尔兹海默症。压力、情绪、睡眠、营养,这些都会暂时性地影响认知状态。但如果这些表现持续存在,并且越来越明显,就要引起注意。

大脑健康,不只是防失忆那么简单。它关乎一个人的生活能力、情感表达、社会互动,甚至基本尊严。谁都不想有一天,自己对着孩子喊出“你是谁?”

平时能做的,不只是“记点东西”,更重要的是养护大脑的整体功能。规律作息、保持社交、持续学习、适度锻炼、健康饮食,这些看似重复的建议,其实是科学证据支持下的现实选择。

认知储备的概念越来越被重视。简单说,就是你平时思考的越多,大脑的连接越复杂,哪怕有部分区域出问题,其他区域也能“顶上”。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年纪大了也思路清晰,而有些人却早早退化的原因。

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不是靠补脑药,也不是靠吃保健品,而是靠你每天的生活方式,一点一点地积累。

我们要学会“看见”这些早期信号,而不是等到它们变成生活的障碍。阿尔兹海默症不是某一天突然出现,而是在你以为“只是有点怪”的那些日子里,已经悄悄开始。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3年版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识别的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4):241-247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指南(试行).

来源:健康山海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