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判2年!法国第一夫人反造谣,这场审判能否治住网络暴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6:45 1

摘要:最近巴黎法庭开了个挺特别的庭,被告是十个普通网友,有男有女,年龄从41岁到60岁不等,原告却是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

最近巴黎法庭开了个挺特别的庭,被告是十个普通网友,有男有女,年龄从41岁到60岁不等,原告却是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闹心,就因为这十个人在社交平台发了些关于布丽吉特的恶毒言论,现在被控“性别歧视性网络骚扰”,要是罪名成立,最高得蹲两年监狱。

庭审那天的气氛也挺紧张,法庭外面有警察全副武装守着,一看就不是普通案子。

被告席上的人状态也不一样,有人低着头不说话,像是知道自己错了,有人却一脸无所谓,好像觉得发几条帖子不算啥。

其中一个被告的律师叫卡洛・布鲁萨,他出庭的时候也没完全否认,说那些推文、帖子确实能算骚扰布丽吉特,但他也替当事人喊冤,说当事人就是转发的,而且转发的人说不定有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凭啥就抓他一个。

律师这话也有点道理,现在网络上只要有个“大瓜”,转发的人确实多,但这就能成为免责的理由吗?我觉得不太对,毕竟转发的时候要是知道内容是恶意的,那本身也在传播伤害。

想弄明白这十个网友到底犯了啥错,还得从那阵子传得满天飞的谣言说起。

最核心的谣言就是说布丽吉特其实是变性人,原名还编了个“让-米歇尔・特罗涅”。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个小谣言,没什么人信,但后来发现这谣言传得特别广,甚至有人还把布丽吉特和马克龙24岁的年龄差拿出来说事,恶意扭成“恋童癖”的话题,不光在法国社交圈闹得沸沸扬扬,连美国那边都知道了。

更离谱的是,这谣言的来源居然是布丽吉特的家族背景。

有人翻出她哥哥的名字就叫“让-米歇尔・特罗涅”,硬是把哥哥的名字安到她身上,还编出“男变女”的说法到处传。

这操作也太没底线了,拿别人家人的真实信息编谣言,换谁都受不了。

布丽吉特也确实没忍,今年7月的时候,还跟马克龙一起起诉了美国一个右翼网红,叫坎迪斯・欧文斯,那网红在节目里公开说“法国第一夫人是男性出生”,这明显就是诽谤了,换谁都得维权。

其实布丽吉特被这类谣言烦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她和马克龙的年龄差,一直是别人攻击的靶子。

法国这几年网络暴力和性别歧视的问题也挺严重,布丽吉特这事算是把这个问题摆到台面上了。

她最早是2024年8月向警方报的案,要求查清楚这些网络骚扰是谁干的。

警方后来也行动了,2024年12月和2025年2月分两次抓了不少嫌疑人,现在这十个被告就是这么被推上法庭的,说起来这案子也算是法国治理网络暴力的一个标志性案件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总统府对这事一直没说话,布丽吉特的律师也没回应媒体,不知道是不是想让案子单纯按法律程序走。

这场审判也不是布丽吉特第一次为谣言上法庭了。

去年9月的时候,她就起诉过两个女性,其中一个还自称“灵媒”,专门在社交平台上散布她的性别谣言。

那回法院判她胜诉了,本来以为这事就了了,结果今年7月上诉法院又把之前的判决推翻了,没办法,布丽吉特只能接着向法国最高法院申诉,看样子是铁了心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换做普通人,可能早就被这来回折腾的官司搞累了,但布丽吉特都72岁了,还在为自己的名誉奔走,确实挺让人佩服的。

这案子在法国社会也吵翻了天,两边的意见差得特别大。

有人觉得,网络言论自由也不能没边,不能为了自己痛快就伤害别人的名誉,布丽吉特站出来维权,也给其他被网络暴力伤害的人做了个榜样。

但也有人质疑,现在转发那谣言的人那么多,怎么界定谁是“恶意骚扰”谁只是随便转发?要是只抓这十个人,会不会有点不公平?社交媒体上的网友更是分成两派,一边同情布丽吉特,觉得她太冤枉了,另一边又嘲讽说“连总统夫人都能被造谣成变性人,那普通人还有啥安全感”。

搞不清这些嘲讽的人是觉得谣言好笑,还是觉得审判没必要,但不管怎么说,拿别人的性别和名誉开玩笑,肯定是不对的。

其实不光法国有这问题,全球范围内类似的网络骚扰案子也不少。

马来西亚之前有个网红,因为长期被网络暴力,又是被恶意P图又是被人身攻击,最后得了重度抑郁自杀了,这事也推动马来西亚在2024年搞了个《反网络欺凌法案》,想把网络欺凌定刑,最高能判3年。

日本那边更离谱,2024年网络暴力的投诉量比之前涨了不少,居然还出现了“租人恐吓”的服务,专门帮人应对网络暴力带来的线下麻烦。

这么看下来,法国这次的审判还真不是小事,说不定能给其他国家治理网络暴力提供点参考,算是个“风向标”也说不定。

现在法庭外面,布丽吉特和马克龙夫妇还是挺低调的,面对媒体镜头的时候,两人神情都挺坚毅,好像在用沉默回应那些流言蜚语。

对他们俩来说,网络上的恶意可能比现实里的麻烦更难防,毕竟现实里能靠安保保护,网络上的谣言和攻击藏在各个角落,防不胜防。

布丽吉特都72岁了,本来该好好享受生活,结果还得为自己的性别、婚姻和名誉打官司,想想也挺让人心酸的。

法国社会现在也在反思,网络上的“匿名暴力”到底该怎么治?法律能不能真的保护到受害者?那些躲在键盘后面随便攻击别人的人,会不会真的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这场审判可能只是个开始,以后法国甚至全球怎么治理网络,还得面临不少挑战。

不过我觉得,不管怎么说,网络都不该是法外之地,每个人说话都得有点底线,不能拿着“言论自由”当借口,去伤害别人。

要是大家都能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恶意,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事了。

来源:滕王说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