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狂撤170亿!印度股市成亚洲“失血王”,内外因素双重绞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6:48 1

摘要:2025年,印度股市尽显“凄凉”之态,外国投资者掀起大规模撤离潮,一次性撤资逾170亿美元,该数额创下多年新低,清晰凸显出印度股市当下所面临的严峻困境。

2025年,印度股市尽显“凄凉”之态,外国投资者掀起大规模撤离潮,一次性撤资逾170亿美元,该数额创下多年新低,清晰凸显出印度股市当下所面临的严峻困境。

2023年,外资仍呈净流入态势,额度高达200亿美元。然而,短短两年,形势便如冰火骤变。如今,印度已在悄然之间,沦为亚洲外资组合资金流出状况最为严峻的市场。

资本的嗅觉从来都是最灵敏的,这么大规模的撤离,背后肯定藏着不少门道。

从撤资的阵营来看,美国基金是“带头大哥”。

自7月伊始,美国基金率先自印度股市抽离资金,规模高达10亿美元。卢森堡与日本紧随其后,分别撤资7.65亿和3.65亿美元。此番操作之下,印度资本外流态势已然凸显。

这不是单一国家的选择,而是全球投资者的集体用脚投票。

本来想印度能靠着新兴市场的名头稳住外资,但后来发现,全球资本对新兴市场的配置早就变了天。

印度在全球新兴市场基金中的占比降至16.7%,创下2023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这一数据变化,清晰地昭示着印度在新兴市场基金格局中的地位已发生了显著的变迁。

反观中国,相关份额径直飙升至28.8%,主动型基金经理的转向尤为显著,这一态势彰显出市场格局的动态变化与行业风向的调整。

外资撤得这么狠,印度市场自然扛不住。

卢比兑美元汇率今年跌了不少,资产吸引力跟着打了折扣。

股市惨状,不忍直视,截至9月,基准指数Nifty50已连续5个月逊色于MSCI亚太指数,这般景象自2013年后再未出现,如此情形,令人感慨不已。

资本用脚投票的背后,从来都不是单一原因。

外部环境的压力,印度想躲都躲不开。

今年,美元态势强劲,全球资本纷纷回流美国。新兴市场向来易遭“抽血”,在此浪潮之下,印度亦未能独善其身,被卷入这场资本流动的漩涡之中。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政策变动,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出口导向型行业的盈利预期一下就凉了。

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怕是最有体会,美国调整了H-1B签证政策,不仅费用涨了,申请难度也加大了。

这些外包公司本来就靠派驻员工到美国干活赚钱,政策一变,派驻成本和项目排期全得重新算,整个行业都跟着承压。

很显然,这些外部冲击直接戳中了印度经济的要害。

外部压力够大,印度内部的问题也没少拖后腿。

中央财经大学刘春生副教授说得挺实在,内部因素才是关键。

印度股市的估值一直偏高,放在新兴市场里显得有点“虚高”,回调其实是早晚的事。

更要命的是,企业盈利根本跟不上估值的步伐。

MSCI指数里的印度公司,2025年盈利预计也就增长5%,比去年的8%降了不少,这样的盈利水平,怎么撑得起高估值。

政策环境的稳定性也让外资心里没底。

外资监管政策一会儿一个样,透明度又不够,企业做长期规划的时候总怕踩坑。

再加上基础设施跟不上,营商环境有明显短板,这些都让外资不敢放心长期布局。

如此看来,外资撤离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期担忧积累后的爆发。

商业信心的下滑也能说明问题。

德里智库的调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印度的商业信心指数降了,这是连续三个季度改善后的第一次下滑。

调查刚好是在美国加征关税和印度自身税制改革之后做的,市场的担忧情绪可想而知。

面对此轮外资撤离浪潮,印度政府未敢懈怠,其积极作为,大力推进金融部门改革,于风云变幻的经济形势中探寻新的发展契机,力求觅得稳定之策,以应对复杂局面。

为稳定外资,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放宽外资准入门槛,拓宽信贷渠道,并积极鼓励企业借贷。多管齐下,旨在营造良好环境,确保外资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但这些改革能不能见效,怕是需要时间检验。

多数分析师都觉得,外资撤离的势头短期内很难逆转。

新加坡盛宝银行的策略师查纳纳说得很明确,要想让外资回头,得满足三个条件:美国的贸易和移民政策得明确,卢比汇率得稳住,股市估值也得回归合理。

这三个条件,哪一个都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

印度这波170亿外资撤离,是全球金融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短板共同作用的结果。

资本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停留,也不会毫无征兆离开。

对印度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警示,想要重新吸引外资,光靠短期政策刺激不够,得从根本上解决估值与盈利匹配、政策稳定、营商环境优化这些问题。

对新兴市场来说,这事儿也挺有借鉴意义。

在全球资本流动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只有把自身基本面夯实,打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才能真正留住资本。

印度接下来能不能稳住局面,让外资回流,咱们不妨接着往下看。

来源:史观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