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才刚过9个月,外国投资者从印度股市撤资就达176亿美元,创下同期第二高纪录,距离2022年223亿的历史峰值就差一步。
曾被不少人看好的印度红利,眼下明显凉了下来。
2025年前九个月,外国投资者从印度股市撤走了176亿美元,创下多年来的高点。
印度本土投资者砸进700多亿美元想硬撑市场,可终究没能留住外资。
有数据显示这些跑出去的钱,不少都悄悄流向了中国。
你发现没,印度这波撤资根本不是“突然袭击”,而是“温水煮青蛙”后彻底崩了。
2025年才刚过9个月,外国投资者从印度股市撤资就达176亿美元,创下同期第二高纪录,距离2022年223亿的历史峰值就差一步。
更惨的是直接投资,印度净FDI(外国直接投资)2025财年暴跌96.5%,从上一财年的100亿美元跌到3.53亿美元,这点钱连孟买市中心一套豪宅的零头都不够,足见外资对印度的信心跌成了啥样。
这撤资还特“抱团”,美国基金撤了10亿美元,卢森堡撤了7.65亿,日本撤了3.65亿,全球基金在印度股市的配置比例降到16.7%,是2023年11月以来最低。
但怪事也跟着冒头:外资一边狂抛二级市场股票(前9个月卖了207亿美元),一边又往一级市场的IPO里砸了48亿美元。
为啥?说白了就是“哪里赚钱往哪里钻”。2024年印度IPO回报率高达37.1%,而二级市场回报率才4%,资本精得跟猴儿似的,可不会傻傻站岗。
更有意思的是“本土接盘侠”的出现。
今年印度本土投资者砸了700多亿美元进场,硬生生把股市托住了。
但说句实在话,这更像“虚胖”:MSCI印度指数成分股利润预计才增长5%,卢比2025年还贬值了3.7%,1美元能兑88.2438卢比,本土资金撑得了一时,撑不了一世。
而且你猜咋着?外资还在挑着捡便宜,日本三井住友银行砸16亿买了YES银行股份,阿联酋国家银行掏30亿投了RBL银行,今年光印度银行业就吸引外资150亿,合着不是不投,是挑着“硬骨头”啃。
我跟你讲,外资跑路从来不是单一原因,印度这是“内忧外患”全凑齐了,不跑才怪。
先看外部的“当头一棒”,全是美国给的。
特朗普政府先是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后来又以“买俄油”为由追加25%,总税率直接飙到50%。
这一下就把印度打懵了,9月印度对美出口暴跌20.7%,纺织品、仿制药这些支柱产业直接“躺枪”,塔塔集团一天就蒸发37亿市值。
更狠的是H1B签证,美国直接调高申请费,印度IT企业派驻员工的成本陡增,而IT产业可是印度的“钱袋子”。
偏偏这时候AI还来补刀,印度最大的IT公司塔塔咨询(TCS)直接裁员1.2万人,创了史上最大规模,不少程序员都转去送外卖了,曾经的“优势产业”说垮就垮。
再看内部的“烂摊子”,简直能写本《外资避坑指南》。
首先是估值虚高,就像财经里说的市盈率,印度股市的“回本计算器”早就失灵了。股价炒得老高,公司赚钱能力却没跟上,ABBernstein的分析师早说了,这泡泡是长期吹起来的,现在终于破了。
其次是政策“翻书比翻脸快”,外资进来就遭“收割”:小米48亿资产被冻结,三星被追缴6亿美元税款,沃达丰一场税务官司打了十几年,最后印度政府才撤销追溯税务,这谁还敢来?
基础设施更是“拖油瓶”。
搜狐网里有商户吐槽,印度港口卸货要7天,中国才1天;卡车平均时速40公里,还不如咱们的高速路;工厂说停电就停电,一天停个三五次是常事。
更要命的是产业链不全,50%电子元件依赖中国进口,手机出口2025年前两月直接暴跌41%,反观越南同期涨了38%,这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最近美印围绕俄油的博弈,更是把印度的“软肋”扒得精光。
美国拿50%关税威胁,逼印度停购俄油,印度嘴上答应“减半采购”,实际心里苦:国内炼油厂设备都是按俄油设计的,改设备要花5亿等半年,违约还要赔巨款。
没办法,只能表面妥协,暗地里还悄悄加购中国17%的精炼油,玩起了“缓兵之计”。
可资本最怕“不确定性”,美印这拉扯越凶,钱跑得越快。
这些跑出去的钱去哪儿了?一部分奔了中国,中国在新兴市场基金中的配置比例飙到28.8%,恒生指数半年涨了36%;另一部分去了越南、泰国,越南今年吸引外资382.3亿美元,泰国FDI同比涨了88%,都是捡了印度的“漏”。
印度自己也慌了,最近搞金融改革,放宽外资准入、扩大信贷,但效果聊胜于无。
毕竟信任这东西,破坏容易建立难。
连本土企业都在“用脚投票”,2025财年对外投资从170亿飙到290亿,显然对自家市场没信心。
虽说印美谈妥“减半购俄油换关税降至15%-16%”,但协议还没签死,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又变卦?
说白了,印度这波外资撤离不是“意外”,是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稀烂。
政策反复像“翻书”,伤了外资的心;基建和产业链跟不上,扛不住竞争冲击;还在大国之间左右摇摆,没个准谱。
本土资金撑得了一时,没有稳定的规则和实在的回报,光喊“印度故事”没用。
资本可比人现实多了,安全感比口号值钱,确定性比噱头靠谱。
印度要是还不醒醒,别谈什么“超越中国”,先小心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爬不出来。
来源:南破青丝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