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陪伴数代人童年的月亮姐姐,似乎在某个时刻,就那么悄无声息地从电视荧幕上淡出了,
曾陪伴数代人童年的月亮姐姐,似乎在某个时刻,就那么悄无声息地从电视荧幕上淡出了,
谁能料到呢。
说到底,世上并无所谓真正的消失,这不过是守护角色的一种形态转换。
时间回到1998年,当时尚在北京广播学院攻读大三的王淏,一个来自山西的姑娘,是凭借着一段极为鲜活的《猴王吃西瓜》故事讲述,拿到了进入央视的入场券。
命运的轨迹,有时就是一个转瞬间的决定,却锚定了一生。
这个转身,跨度是整整二十七年。
她从鞠萍手中接过《七巧板》的主持棒,获封了那个温暖了一代又一代孩童的称号“月亮姐姐”;她的声音,借由《芝麻开门》、《大风车》等节目,成了无数90后、00后童年记忆里一个柔软的符号。
必须承认,能如此长久地坚持下来,单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其内在驱动力,终究要归结于一种对孩童世界不加矫饰的热爱。
正如她本人时常表达的观点:「真正热爱孩子的人,会走得更远。」
这份情感,其影响范围并未局限于荧幕之内。
2017年,39岁的王淏迎来了生命中另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成为一名母亲。
作为高龄产妇,她比任何人都更珍视这份上天赐予的礼物;她给儿子取名“正好”,寓意一切都恰到好处。这种温柔,与她在节目里那双永远弯弯的笑眼如出一辙。
她将自己二十余年与孩子们互动的经验,悉数倾注于《月亮姐姐当妈妈》一书。
其核心理念简单却极具力量:用爱去养育孩子。这并非什么悬于高阁的理论,而是一个真正洞悉孩童内心的人,所秉持的最质朴的信念。
荧幕之外的她,活得同样清醒且目标明确。
2023年10月18日,王淏做出了一个令外界颇感诧异的决策:由台前转向幕后,出任央视频“月亮姐姐工作室”的负责人。一时间,各种猜测四起,诸如“退场”、“过气”、“央视不留老人”等论调开始出现。
她对此的回应只有一句:
“人生的转型是换一种方式继续发光和坚持初心。”
如今,她正带领团队探索少儿IP与新媒体的融合路径,在科普与AI教育领域持续发力。那个电视机里讲故事的姐姐形象已然改变;她转身成为教育创新之路上那个点亮灯火的人。
这种转变,并非离去;此乃一次更为深情的耕耘。
从电视荧屏到新媒体平台,从《七巧板》的演播室到AI驱动的课桌——形态在变,但她二十七年未曾动摇的初心与热爱,始终如一。
真正的热爱,从不退场。
它只会切换一种载体,继续去温暖下一代人的童年。
月亮姐姐还在,
她只是换了一种声音,继续对孩子们说:芝麻开门。
来源:沐光少年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