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全国多地气温骤降,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我国周边部分国家宣布提前进入流感季,国家流感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甲型H3N2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有所增加。我省监测数据显示,39-42周流感阳性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流感
近期,全国多地气温骤降,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我国周边部分国家宣布提前进入流感季,国家流感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地区甲型H3N2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有所增加。我省监测数据显示,39-42周流感阳性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检出较去年提前4周。与去年主要流行的H1N1毒株不同,今年流行的流感毒株以H3N2为主。
H3N2流感病毒:善变的“对手”
甲型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它的表面有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两种关键蛋白质,不同的组合会形成不同亚型,今年的“主角”就是H3N2,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比较明显。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扩散到空气中。在办公室、教室等密闭环境里,还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而秋冬季节处于低温干燥天气,会让呼吸道黏膜的保护能力变弱,也给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流感毒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变”—变异快,每年流行优势株均不相同。各亚型间没有交叉保护,且抗体保护期通常6-8个月,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机是每年的9-11月,以保障流行高峰前形成免疫屏障,如若未及时接种,随时都可接种。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均应接种流感疫苗。
优先推荐重点和高风险人群接种:
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者;
4.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5.孕妇; 6 —59 月龄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6.重点场所(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养老院等)人群。
辨别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只是“重感冒”
流感绝非“大号感冒”。流感与普通感冒在病原体、症状及危害上存在显著差异。流感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热(39—40℃)、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显著乏力;普通感冒则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为主,全身症状较轻。
科学防护:三层措施守护健康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流感疫苗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尤其对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保护效果明确。每年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全球流感病毒变异情况更新疫苗组分,确保其与流行毒株匹配。三价、四价流感疫苗均包含针对甲型H3N2等预测毒株的抗原成分,接种点有哪种就打哪种,不要因为疫苗种类延误接种时间。
2、药物预防:流感流行期间的一种紧急预防措施。作为未接种疫苗或存在重症高风险因素密切接触者的补充手段,可在暴露后48小时内启用药物进行预防。但需注意药物预防不能替代疫苗接种。
3、日常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至少20秒,或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科学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地方或外出就医提倡戴口罩以阻断病毒传播;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清洁;遵守呼吸道卫生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用手直接遮挡;减少聚集活动:在流感高发季,尽量少去人员聚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增强体质,均衡的饮食能补充营养,适量运动能增强体力,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休息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感染流感后:如何应对?
如果得了流感,不用紧张,按步骤处理就好。感染后要居家休息,做好隔离,避免带病上班、上学,减少与他人接触,防止病毒传播;做好护理,多喝温水;关注病情进展,及时看医生,如果是老人、孩子等高危人群,或者症状比较严重(如高烧不退),要尽快就医,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如果确定是流感,建议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等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切勿盲目“预防性用药”和乱用抗生素。
随着秋冬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来临,省疾控中心专家呼吁公众增强防病意识,科学、理性应对,共同守护健康。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良好卫生习惯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增强免疫力是抵抗疾病的基础。
黑龙江省疾控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