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说每回感冒后白细胞翘个小箭头就得慌,那多半是生理反应或化验误差,轻微的复查就行。但如果淋巴细胞比例飙升,超过总白细胞的50%,也得排查淋巴瘤的影子。
抽管血几乎人人做过,血常规是入门级项目,本来是为查感染或贫血准备的,可它偶尔会泄露癌症的底牌。
举个例子,白细胞计数如果明显升高,伴着血红蛋白低和血小板少,这组合拳就得敲警钟了,可能指向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上,白细胞高到15×10^9/L以上,红细胞掉到3.5×10^12/L以下,血小板不足100×10^9/L,三系同时减少的概率直线上升。
不是说每回感冒后白细胞翘个小箭头就得慌,那多半是生理反应或化验误差,轻微的复查就行。但如果淋巴细胞比例飙升,超过总白细胞的50%,也得排查淋巴瘤的影子。
得了癌症,血常规不一定全乱套,很多实体瘤前期正常,可一旦肿瘤浸润骨髓或引起慢性消耗,贫血就成常客,血红蛋白稳稳低于110g/L。
血小板也一样,高了见于肺癌或结肠癌,低了提示骨髓抑制。 这些指标没特异性,感染、药物、营养不良都能搅局,但综合看,总比单凭感觉靠谱。
再看血生化,这块更像体检的“多面手”,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顺带能瞥见肿瘤的尾巴。肝功能转氨酶或胆红素偏高,常让人联想到肝炎,可别忽略肝癌或胰腺癌的可能。
肝脏代偿力强,即便肿瘤占位,早期指标还能绿油油,正常不等于没事儿。 肾功能也类似,一个肾出问题,另一个顶上,血肌酐照样稳。但碱性磷酸酶升到200U/L以上,得警惕骨转移或肝胆肿瘤。 血钙高了,肿瘤破坏骨头释放钙离子,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或乳腺癌晚期。
LDH这个老将,更是肿瘤负荷的晴雨表,升高到300U/L,常伴白血病、淋巴瘤,反映细胞快速增殖和坏死。
这些生化项目,本不是为癌量身定做,生理波动大,抽烟喝酒、剧烈运动都能推高数值。可如果LDH和碱性磷酸酶双双上阵,伴血常规异常,就不是小事儿了。
肿瘤标志物这栏,一看名字就带股专业味儿,体检套餐里越来越常见,尤其是CEA、AFP、CA19-9这些。它们像肿瘤的“身份证”,升高往往提示癌细胞在分泌蛋白。
但话说回来,升高不直奔癌症,良性病如炎症、肝硬化也能抬高CEA到10ng/mL以上。 AFP高了,肝癌概率大增,尤其高危人群筛查金标准,可孕妇或生殖细胞瘤也干扰。
CA19-9针对胰腺癌和结肠癌,超100U/mL需警惕,但胆道阻塞或糖尿病也能推波助澜。 PSA是前列腺癌的哨兵,4ng/mL以上建议复查,良性增生常见假阳性。
指南里强调,40岁以下低危人群别过度查,弊端是轻微升高招致焦虑,引来一堆不必要CT。 但如果多种标志物齐升,或单项连续三次上行,就得转专科。动态监测是关键,治疗后降了是好兆头,反弹则警铃大作。
转到影像检查,超声是体检常客,便宜又直观,专盯甲状腺、乳腺、腹部这些软组织。
报告上,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的结节,边缘毛刺样、不规则,纵横比超1,微钙化点散布,血流信号旺盛,这些词儿一出,就得留神恶性可能。
甲状腺或乳腺超声常用RADS分级,3级以下多良性,4级起可疑,4A恶性风险2-10%,4B 10-50%,4C超50%,5级直奔95%以上,建议穿刺活检。
6级已是确诊癌。 不是说每个低回声都喊癌,囊肿或纤维腺瘤也这样,可综合特征,超声医生会标注MT或CA,提醒临床跟进。 腹部B超见胰腺边界模糊、实性区,早期胰癌就爱藏这儿,症状隐匿,超声是少数窗口。
这些描述,本为量化病灶,帮医生避开假警报,但患者一见“毛刺”就腿软,实际80%结节良性,随访半年看变化。
CT在体检里少见,主打肺癌筛查,低剂量螺旋CT是高危人群标配。肺结节分实性、磨玻璃、部分实性,后两者风险更高,尤其是部分实性超8mm,癌变率可达60%。 实性结节稳如老狗,多数炎症后遗,多随访两年不变就放心。
边缘不规则、毛刺、分叶,生长快,这些是红旗。 转移瘤表现不同,新结节在已知癌患者身上,更得警惕。 小结节
内镜检查门槛高,胃镜肠镜主筛食管胃癌和结直肠癌。报告上,浅表溃疡、息肉样隆起、黏膜粗糙,这些是蛛丝马迹。
胃镜下,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或肠化生,活检钳一夹,病理三天出结果。 肠镜见息肉>1cm,或管状腺瘤,癌变风险10%以上,当场切除是王道。 无痛肠镜普及后,恐惧少多了,高清NBI放大微小血管异常,识别率翻倍。
胶囊内镜是备选,吞颗胶囊游肠道,避开不适。
癌症早筛技术日新月异,2025年cf-DNA无创检测,能从外周血抓癌DNA,辅助明确标志物异常。 但归根结底,定期体检是底线,高危人群如吸烟者、家族史阳性,多加肿瘤标志物和影像。
早一步,命多一线。 报告到手,别急着扔抽屉,翻翻那些数字,疑点问医生,健康这事儿,宁多心不缺憾。
过了50岁,体检要查这7项!现在知道还不晚 大象新闻
来源:原老师历史小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