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的商场,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不同人群的消费逻辑,也藏着赚钱的底层密码。
深圳的商场,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不同人群的消费逻辑,也藏着赚钱的底层密码。
如果你想做生意、赚大钱,别只盯着手机里的“成功学”,不如走出家门,用脚步丈量三个层级的商场——日常消费场、圈层社交场、高净值财富场。
在这里,你会看到:钱从哪里来,又流向哪里;什么生意能活,什么模式必死;哪些需求被忽视,哪些痛点值得挖。
------
一、日常消费场:看透“平民经济”的生存法则
代表商场:宝能all city、壹方城、万达
核心逻辑:性价比、流量、复购率
1. 餐饮:排队的秘密,藏在数据里
周末中午,观察哪家餐厅排队最长。你会发现:
• 线上引流为王:排队的店,要么在抖音/美团做“9.9元爆款套餐”引流,要么在小红书发“打卡送甜品”笔记;
• 性价比是刚需:人均50-80元的火锅、烤肉、茶餐厅永远比人均200元的西餐热闹;
• 翻台率决定生死:服务员配比、出餐速度、动线设计,直接影响一天能接多少单。
启示:做平民生意,必须会算“流量账”——用低价引流,用复购赚钱。
2. 美业:流量平台变了,玩法就得跟着变
过去美甲店靠大众点评“5折券”拉客,现在全转战小红书“种草笔记”:
• 店员会主动教你拍“ins风美甲照”,配文案“深圳女孩的周末仪式感”;
• 评论区全是“姐妹求链接”“哪家店做的”。
启示:流量在哪,生意就在哪。跟着平台规则走,才能低成本获客。
3. 店铺更替:活下来的店,都踩对了“模型”
周末去一次,平日去一次,三个月后再去一次:
• 活下来的店:要么是“高频刚需”(如超市、药店),要么是“低成本高毛利”(如10元快剪、儿童游乐);
• 关掉的店:要么定位模糊(如“大众女装”),要么成本过高(如重装修的网红咖啡馆)。
启示:做生意前,先算“生存模型”——固定成本、客单价、复购率,缺一不可。
------
二、圈层消费场:抓住“新中产”的情绪价值
代表商场:万象天地、深业上城
核心逻辑:圈层认同、生活方式、身份符号
1. 潮玩联名:年轻人买的不是商品,是“社交货币”
万象天地的潮玩店、限定联名柜台永远挤满年轻人:
• 一只限量版Bearbrick积木熊,标价5000元,却有人排队2小时买;
• 一杯“联名奶茶”,包装印着热门IP,喝完还要晒朋友圈。
启示:新中产的消费,是“展示自我”的游戏——产品必须能发朋友圈、能聊话题、能标榜品味。
2. 户外品牌:为“健康焦虑”付高溢价
深业上城里,一件户外冲锋衣标价3000元,一双袜子卖200元,却常断货:
• 买的人不是真的去爬山,而是为了“城市户外”的仪式感;
• 社交平台上,“露营穿搭”“徒步OOTD”是流量密码。
启示:中产的“健康焦虑”,是巨大的商机——把功能产品变成生活方式,溢价空间翻倍。
3. 空间设计:用“场景感”割韭菜
这里的商场,连楼梯口都摆着艺术装置,中庭常办小众展览:
• 消费者不是来购物,而是来“打卡拍照”“发小红书”;
• 店铺装修必须“有调性”,哪怕卖的是普通饰品。
启示:新中产的消费,是“体验经济”——环境、氛围、故事,比产品本身更重要。
------
三、高净值消费场:有钱人的钱,到底怎么赚?
代表商场:深圳湾万象城、罗湖万象城
核心逻辑:稀缺性、尊贵感、情绪价值
1. 奢侈品:越“没货”,越有人买
周末的LV、香奈儿店,永远排长队;爱马仕柜姐最常说的话是“没货,要配货”:
• 有钱人买的不是包,是“身份认证”——“我能买到别人买不到的”;
• 限量款、定制款、稀缺款,才是高净值人群的刚需。
启示:做高端生意,必须制造“稀缺性”——物以稀为贵,越难得到,越愿意付钱。
2. 咖啡溢价:30元的“空间使用权”
这里的星巴克,一杯美式卖30元,却坐满人:
• 消费者买的不是咖啡,是“万象城的空调、沙发、安静环境”;
• 对比普通商场的15元咖啡,这里多出的15元,是“空间溢价”。
启示:有钱人的时间更贵,他们愿意为“舒适感”“隐私感”“尊贵感”付钱。
3. 财富转移:经济下行?有钱人照旧买单
有人说“经济不好”,但深圳湾万象城的销售会告诉你:
• 5万元的包、10万元的手表,照样有人刷卡;
• 财富没有消失,只是从“普通人”转移到了“高净值人群”。
启示:别盯着“大众市场”内卷,去研究有钱人的需求——他们的痛点,才是真正的蓝海。
------
总结:逛商场,是在训练“赚钱的肌肉”
商场是最大的商业实验室,每一笔交易、每一次排队、每一个空位,都在透露赚钱的秘密:
• 平民经济:靠性价比、流量、复购率活下来;
• 圈层经济:靠社交货币、生活方式、场景感割韭菜;
• 高端经济:靠稀缺性、尊贵感、情绪价值赚大钱。
想赚钱,就要像猎人一样观察商场:
• 看什么店活得久,什么模式跑得通;
• 看什么人在花钱,什么需求被忽视;
• 看钱从哪里来,又流向哪里。
别宅在家刷“月入10万”的短视频,去商场走一圈,你会比90%的人更懂赚钱。
因为,真正的商业思维,不在书本里,而在人潮里、在排队里、在价格标签里。
来源:可靠晚风N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