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宣布提高全日制女学生孕产津贴,鼓励生育应对人口挑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30 14:29 1

摘要:我看到俄罗斯最近的政策时,真是愣了一下。2024年6月,俄罗斯单月出生人口跌破10万,只有9.86万(数据来源: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全国人口1.44亿,国土却有1709万平方公里,这意味着——他们手里的人越来越不够用了。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国家要多着急,才会想办法让大学女生边上学边生孩子?

我看到俄罗斯最近的政策时,真是愣了一下。2024年6月,俄罗斯单月出生人口跌破10万,只有9.86万(数据来源: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全国人口1.44亿,国土却有1709万平方公里,这意味着——他们手里的人越来越不够用了。

从克里姆林宫到地方议会,几乎所有人都在为多生点这件事焦头烂额。普京干脆下场,宣布提高全日制女大学生孕产津贴,允许她们边上学边生孩子,甚至生完还能优先毕业答辩。高校里配了母婴室,部分地区直接给现金补贴,一胎就能拿10万卢布(数据来源:The Economic Times,2024年8月)。

看起来像是温柔的关怀,其实是一场急救。俄罗斯的生育率已经跌到危险线以下。2024年上半年,全国出生总人数才59.96万,全年人口自然减少接近60万,比上一年还多20.4%(数据来源:俄罗斯联邦统计局,2024年9月)。到了2025年一季度,出生人口又下降4%,只剩28.9万。

专家算过,照这个速度,三百年后俄罗斯可能没人了。不是没努力。产假、补贴、免税、住房支持,一轮接一轮地推。可效果微弱。尤其是俄罗斯族的出生率最低,车臣共和国能到2.67,列宁格勒州却只有0.88(数据来源:俄罗斯地区统计年鉴,2024年)。人口结构的变化让当局越来越焦虑,他们不想看到未来的俄罗斯被别人家的孩子占满。

于是,这次政策选中了女大学生。从逻辑上看,她们年轻、有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是最理想的生育群体。认为,只要帮她们打通学业和生育的通道,就能多带来一波新生儿。

但问题是,女生想的不一样。现在的俄罗斯女大学生,大多数更在意就业和经济独立。她们知道,一旦生孩子,可能会被边缘化。哪怕有母婴室、弹性学分,也难真正平衡育儿与学习。

我查到一个细节:2024年11月,俄国家杜马全票通过一项法律,禁止宣传无子女主义,最高罚款可达40万卢布(数据来源:The Moscow Times,2024年11月)。官方解释是要抵制反生育思想。但这条法案通过当天,俄罗斯社交平台上全是年轻人的反弹留言。有人说,不想生,不代表反社会;也有人写,你能帮我带孩子吗?

这场冲突特别典型:国家急着让人多生,年轻人却更怕被生。更离谱的是,一些议员的提议已经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步。帕夫洛娃建议别逼女孩上大学,因为高学历会推迟生育;伊瓦诺夫提议晚上11点到凌晨2点断网,逼年轻夫妇干正事。这两条建议一出,网络直接炸锅。

年轻人不再害怕表达不满。调查显示,超过60%的俄罗斯女性表示短期内不会考虑生育,理由集中在经济压力、住房难、未来不确定。她们看得很清楚:国家能给的只是补贴,带不来保障。

这不是第一次。过去二十年,俄罗斯陆续推出了母亲资本制度、生育贷款减免政策、育儿津贴延长等方案。2007年后,确实短暂提升过出生率,但2017年后又掉头下滑。原因很现实——

• 收入增长停滞。

• 医疗教育成本高。

• 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后,对婚育时间有更多自主安排。

换句话说,钱不够解决恐惧。普京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开始转向文化层面,把女权视作敌人。今年年中,俄议会正在审查一项提案,准备把极端女权主义列为极端主义组织范畴,理由是传播西方思潮、削弱家庭观念。这种逻辑几乎是上一世纪的老剧本。把社会焦虑都推给女性,是最省事的政治操作。

可事实是,不是女权让人生得少,而是生活让人不敢生。我注意到一个特别讽刺的对比:把三孩家庭当理想状态,补贴政策、产假都做到位,但年轻人宁愿领猫、狗,也不想被卷进那种无底洞式的养育里。

他们怕的不是孩子,是系统性的不安全感。俄罗斯寄希望于制度温柔地推一把,可那一推,却更像是冷风。

我不否认政策的出发点。面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战争伤亡,俄罗斯确实走到了不得不做点什么的地步。问题是,他们做的事越来越像命令式生育,而不是支持式生育。

如果一个女生在课堂上还在背《经济学导论》,课间就得挤时间去母婴室喂奶,她怎么会相信这是一种选择?

我不知道未来的俄罗斯会变成什么样。也许几年后,他们真的能多出一批学生妈妈。也许更可能的,是年轻人彻底对生育失去信心。

生孩子这件事,从来不是政策能硬推的。只有当一个国家能让人觉得生得起、养得起、教得起,还能有自己的人生,生育率才会回升。

而这一点,俄罗斯还差得远。

来源:李幺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