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TVB老戏骨许绍雄(Benz雄)的女婿Shane因卓越的学术背景与职业成就引发关注。这位被岳父公开称赞“读书、工作都好犀利”的新加坡籍金融才俊,不仅拥有双学位与名校硕士学历,更曾任职于高盛、巴克莱银行等国际顶级投行。这场跨越国界的联姻,背后是星二代许惠菁
近日,TVB老戏骨许绍雄(Benz雄)的女婿Shane因卓越的学术背景与职业成就引发关注。这位被岳父公开称赞“读书、工作都好犀利”的新加坡籍金融才俊,不仅拥有双学位与名校硕士学历,更曾任职于高盛、巴克莱银行等国际顶级投行。这场跨越国界的联姻,背后是星二代许惠菁(Charmaine)与学霸丈夫的十年爱情长跑,以及许绍雄“女儿奴”式的宠女哲学。
一、学霸女婿的硬核履历:从科大双学位到投行精英
Shane的学术轨迹堪称“开挂式”成长。2020年,他以一级荣誉成绩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获得工商管理及工业工程商双学士学位;2023年,他再次以同等优异成绩完成工业工程及决策分析学系硕士学位。这一专业领域聚焦数据分析与商业策略,为其投行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职业经历同样亮眼。Shane曾就职于高盛(美国最大投资银行之一)与巴克莱银行(英国第二大银行),参与跨国并购、资本市场运作等核心业务。据知情人士透露,他在高盛期间主导的某新能源企业IPO项目,创下当年亚太区同类交易规模纪录。这种“学术+实战”的双重背景,让他在金融圈迅速崛起。
二、十年爱情长跑:从校园初遇到豪门婚礼
许惠菁与Shane的爱情故事始于2013年。当时18岁的许惠菁通过朋友结识Shane,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尽管期间曾短暂分手,但缘分让他们在2019年重逢并复合。2021年10月,Shane在许家生日宴上单膝跪地求婚,许绍雄夫妇全程见证这一浪漫时刻。
2023年12月,两人在香港举办奢华婚礼,宣萱、欧阳震华、陈豪等半数TVB视帝视后到场祝贺,堪称“小型台庆”。婚礼上,Shane以英文发表誓言:“我愿用一生守护这个让我心跳加速的女孩。”而许惠菁则俏皮回应:“给他90分,剩下10分是怕他骄傲。”
三、许绍雄的宠女哲学:2000万豪宅与700万创业基金
作为圈内知名的“女儿奴”,许绍雄对许惠菁的宠爱近乎极致。2019年,他斥资2000万港元在新加坡购置4000平方英尺独立屋,并直接登记在女儿名下。2020年,又投资700万港元支持女儿开设咖啡馆,短短两年内助力其扩张至三家门店。尽管2024年许惠菁因陪夫回港关闭两家店铺,但许绍雄仍保留一家旗舰店,并公开表示:“生意有赚有亏,女儿幸福最重要。”
这种“砸钱式”宠爱背后,是许绍雄对女儿独立性的尊重。他曾在采访中透露:“惠菁从小就有主见,12岁就自己坐飞机去夏令营,15岁用零花钱投资股票。”而Shane的加入,更让许绍雄看到女儿未来的保障:“他既能陪惠菁创业,又能给她专业建议,这样的女婿我放心。”
四、星二代的跨界人生:从传播系学霸到烘焙女王
许惠菁的人生轨迹同样精彩。2019年,她以一级荣誉成绩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系,并获颁“Top Honours Project Award”。原计划赴美深造,却因疫情转而经营网店,意外发现烘焙天赋。2020年,她推出首款曲奇礼盒,首日销量破千盒;2021年与香港品牌合作开设Pop-up店,单日营业额超50万港元。
这种“学霸+女企业家”的双重身份,让她在星二代中脱颖而出。好友何雁诗曾评价:“惠菁既有艺术家的敏感,又有商人的果断,这种矛盾感特别迷人。”而Shane的金融背景,恰好与她的创意产业形成互补。两人婚后常被拍到一同考察市场、策划新品,被网友戏称为“烘焙界最强CP”。
五、文化融合的婚姻样本:新加坡精英与香港名门的碰撞
这段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种文化的交融。Shane的新加坡精英背景,与许惠菁的香港名门气质形成有趣反差。婚礼上,Shane用流利粤语向岳父母斟茶,而许惠菁则学习用新加坡式英语与夫家亲友交流。许绍雄笑称:“现在家里三种语言混着说,连狗都学会了听新加坡腔。”
这种文化碰撞也体现在生活方式上。Shane保持每周三次健身房训练的习惯,而许惠菁则痴迷于烘焙实验;Shane热衷投资分析,许惠菁则喜欢收藏艺术画作。但两人共同坚持的是:每月一次“无手机晚餐”,以及每年一次的环球旅行。
结语:当星二代遇上金融才俊,爱情与事业的双重奏
从校园初遇到豪门婚礼,从700万创业基金到2000万豪宅,许绍雄一家的故事折射出当代精英家庭的婚姻观:学历、能力与情感缺一不可。Shane用双学位与投行履历证明了自己的“硬实力”,而许惠菁则以独立与创意赢得尊重。这场跨越国界的联姻,或许正是对“门当户对”最现代的诠释——不是财富与地位的匹配,而是价值观与人生目标的共鸣。
正如许绍雄在女儿婚礼上的致辞:“爱情不是1+1=2,而是0.5+0.5=1。你们各自去掉一半的锋芒,才能组成完整的家。”而这对学霸夫妻,正在用行动书写属于他们的完美答案。
来源:小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