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实力女星都走上了“脱”这条“捷径”,就不说名字了,其实从各种自媒体评论上看得出来,很多粉丝是有点痛心疾首的,明明都是有实力的女星,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但都选择了一条有她们定位不符的路,是资本让她们选择,还是个人的选择?
最近不少实力女星都走上了“脱”这条“捷径”,就不说名字了,其实从各种自媒体评论上看得出来,很多粉丝是有点痛心疾首的,明明都是有实力的女星,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但都选择了一条有她们定位不符的路,是资本让她们选择,还是个人的选择?

远远没那么简单。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在特定市场环境下的“理性”选择,即便对于有实力的女星来说,也常常面临这种困境。
1、注意力经济“丰富的信息造成注意力的贫乏。”——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1971年提出
极度激烈的竞争:娱乐圈竞争相当激烈,又是典型的“赢家通吃”行业,大量有才华、有颜值的年轻人涌入,但顶级的资源和机会极其有限。要想在短时间内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怎么样才能“被看到”,这是第一步!
资本的快速变现逻辑:资本(投资人、制片方、品牌方)追求的是快速回报和低风险。一个具有“话题度”和“流量”的艺人,比一个“有实力但默默无闻”的艺人,更容易获得角色和代言。性感形象和与之相关的争议,是制造话题、吸引眼球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依赖性:一旦某位女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和关注度,市场和资本就会为她贴上“性感”的标签,并持续提供同类资源。想要转型突破,反而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
男性凝视的惯性思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传媒的内容和审美标准是由男性视角主导的。女性身体被物化、被消费,成为一种吸引男性观众、提高收视率和票房的“利器”。虽然近年来女性意识觉醒,但这种惯性思维依然强大。受众的“双重标准”与矛盾心理:民众对女星“露”的行为进行道德批判,另一方面又对此类内容抱有极高的猎奇。受众的市场变得扭曲:批评带来流量,流量转化为商业价值。“颜值即正义”的浅层审美:“快餐”时代,部分受众缺乏耐心去深入了解一个演员的演技或歌手的唱功。外在的、直观的视觉冲击,往往比需要时间沉淀的实力更容易获得即时反馈和传播。
3、个人选择一条“高效”的捷径:对于许多新人(网红)或处于事业瓶颈期的女星来说,这条路已经被认证过,超级有效,是一种在残酷竞争中的生存策略。对“身体自主权”的重新诠释:有可能一开始她们就更想展示自己,但资本或市场希望她们是纯真、朴素的实力派,而等到一定的时机,她们的认知觉醒,认为“我可以靠实力,我也拥有展示自己身体美的自由”,这是一种挑战传统观念的主动行为。
实力派的困境与突围:很多有实力的女演员和女歌手(如郝蕾、秦海璐、海清等)都曾公开谈论过中年女演员/歌手的困境:市场上适合她们的、复杂的、有深度的角色越来越少,歌曲越来越拘泥于一种形式。那当没有好的剧本和歌曲来展现其实力,她们又不想从此退隐江湖的时候,很可能被迫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维持热度,这个其他方式,就有可能是“脱”。
所以,娱乐圈很多有实力的女星靠“脱”“露”博眼球,并非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性困境缩影:
对个人而言,这可能是在特定阶段,权衡利弊后的一种策略性选择。对行业而言,这是资本短视和恶性竞争导致的畸形现象。对社会而言,这反映了我们整体文化审美、性别观念中尚待解决的深层矛盾。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正常的“商品”竞争会用到的方式
值得庆幸和欣慰的是,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平权意识的觉醒以及观众审美的多元化,情况正在慢慢改变。有实力、有作品、有个性的女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尊重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这条从“博眼球”到“拼实力”的转型之路,对整个行业和社会来说,依然漫长,又或者说,是因为这条赛道也挤满了人,转而走实力路线,回归它该有的样子。
来源:钱途无量研习社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