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情绪管理的好方法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20:57 1

摘要:能成事的大部分人身上都具备一个特质,那就是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也就是他们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随时保持冷静的状态。那为什么说成大事的人都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能让我们保持情绪稳定的五个心法。

能成事的大部分人身上都具备一个特质,那就是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也就是他们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随时保持冷静的状态。那为什么说成大事的人都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能让我们保持情绪稳定的五个心法。

《教父》这部影片里面老教父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因为情绪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真实的状态。你在什么地方表露什么情绪,就代表你在意的是什么东西,也代表着你的弱点所在。那我了解了你的弱点,是不是就可以控制你了。然后里面还有一句话就是“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也就是说当你在情绪爆发的时候,你看待问题是不准确的。你一旦失去冷静,你就会很危险。

教父的大儿子桑尼被别人看出来是一个很易怒的人,然后就被别人刻意的激怒了。他们组了一个局,设了一个陷阱把他给干掉了。所以说真正厉害的人,你是激怒不了他的,你是发现不了他的弱点的。你看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给他送了一条女人的裙子,但司马懿直接就穿了,他根本就不中这个激将法,弄得诸葛亮也没有办法了。

那这些强者为什么能够做到情绪稳定的呢?他们不是在控制情绪,因为情绪是不能被压抑的。他们一定是拥有了更高级的思维方式,以及更长远的眼光,人稳定了情绪自然就稳定了。所以今天分享的这五个心法其实也可以视为五个强大的思维方式,它们分别是情绪ABC法、游戏视角法、上帝视角法、头脑分离法、自我认知法。

我们先来聊一下第一个情绪ABC法。这个情绪ABC法是心理学上一个比较著名的情绪管理方法。这个ABC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一件事情让你产生情绪的时候,这个事情本身它是A,也就是说这个A它相当于一个事实。那B是什么呢?B是你认为这件事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针对这件事情产生的想法。C就是你出现的这个情绪本身,还有你的行为,也就是你的反应。所以你就可以发现,这个C跟A之间它其实没有明确的关系的,也就是说你会出现什么情绪和这个事件本身它是没有关系的。它和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也就是和B是有关系的。

打个比方,比如说你跟朋友约了一个时间出去吃饭,结果到点了他没有来,你会很生气。那你为什么会生气呢?是因为你认为他不来就是放你鸽子,是他不够尊重你,对吗?但是他后来跟你说,他没来是因为他母亲突然摔倒了,他去了医院。得知这个原因你是不是就不生气了?所以他不来这件事儿本身和你生气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你认为他为什么不来的这个原因才是你生气的原因。所以说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就是因为他们看待世界的信念和视角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看到一件坏事的出现时,他不会认为这是坏事。就比如说失败,有些人觉得失败代表着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了。再比如说被诋毁,有些人觉得被诋毁代表着自己是个优秀的人,所以他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现实并不是那么糟糕,而是你把它看得糟糕了。所以强者通常都是从这个B去下手,他不会给自己一个负面的信念,他会把这个B变成一个积极化的信息。

第二个方法叫做游戏视角法。就是说你可以把你的人生当成一场单机游戏,我们在竞技游戏中,如果你被别的玩家打死,你会很生气对吧?你会想着跟他一较高下。但是如果单机游戏你被打死了,你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对吧?因为反正就你一个真人,你就会开始思考我该怎么过这一关了。

庄子就有一个小故事,叫做“虚舟理论”,就是说一个人他在河上航行,然后对面来了一个船直接撞到了他的船,然后他就很生气,回头骂那船上的人,结果他回头一看,船上没有人,于是他就不生气了。但是我们想一下,这个时候船上如果有一个人,他肯定会很生气对不对?基于什么呢?基于一个人对他人“主观意图”的想象,若船上无人,我们就会把这次遭遇归于意外,就不会生气。但若船上有人,我们就会认为是对方“故意为之”,所以就会情绪爆发。

所以外界有让你任何不爽的问题出现的话,你都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虚舟。就是说上面没有人,这个船现在就是要撞你,你该怎么办?我要考虑的是我该怎么应对,我是不是把这个船换一个方向避开?或者说我要不要扔个东西提醒一下?,这个是你要去考虑的,而不是说看到冲突就爆发。甚至是父母,我们都可以当成是NPC, 不是说让你不尊重他们,而是我们既然改变不了任何人,那就不要对他们抱有期待,如此就很难有情绪了。

第三个心法叫做上帝视角法。顾名思义就是像一个上帝一样去观察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那么上帝他跟普通人不一样的是什么呢?上帝就是这个游戏的规则都是我制定的,所以说我很清楚我的这个行为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我很清晰每一个NPC的代码是怎么写的。就比如说你知道今天要下雨,但是你就是懒的带伞,这样的话你被浇了你也不会生气对不对?那如果说我不知道第二天会下雨,天气预报说不会下,那我的预期就是今天就不会下雨,所以我举办了一场开机仪式,但结果下雨了,你是不是会很生气?你就会怪这个老天怎么这个时候下雨对吧?

所以说原理来自于你知不知道规律,你知不知道人就是这样的,天就是这样的。你如果知道了这个世间的规律的话,你就不会生气,你就会非常的有容度,你就能够站在公理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的问题。你如果说站在了公理的角度,其实就等于站在了天道的角度,也就等于站在了上帝的视角。你站在了上帝的视角,你就等于趋近于道,你就趋近于规律了。你只要趋近于规律,你基本就可以平平稳稳,也就是说你的情绪它就可以很平稳了。

第四个叫做头脑分离法,就是说你要把你的大脑跟你自己区分开来,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情绪其实都源于这个大脑。我们的大脑它有一个基础的程序叫恐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生存下来,就是说为了生存你要去预判那个风吹草动后面是不是有野兽?所以你需要随时感觉到害怕,那你感到害怕了以后,你就会脑补很多不好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其实是没有发生的。就比如说别人晚回你消息,你就脑补“他是不是觉得你不好?你们未来是不是就不能走到一起了?”等各种各样的情景,结果人家一回复你就不怕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和痛苦都是因为这个脑补,而且你的大脑它除了会编一堆恐怖的故事以外,它还有一个东西叫做自我。这个自我是非常要面子的,它随时都需要“重要性”,它会很害怕自己被忽视,这个害怕被忽视也就是自卑。它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在乎外界的眼光,变得情绪化,变得固执和偏激。其实这个自我就是佛家里说的“我执”,这个“我执”就是你大脑的产物,所以说这个大脑给我们很多的信息都是假的,它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所以说当你遇到一个情绪的时候,你就可以跟自己说“这个是大脑的假象,这是大脑在给我编故事了”。你要把大脑跟自己给分开,大脑不是主人,你才是主人。

最后一个方法叫做自我认知法。这个方法也是我觉得对情绪最好的一个解决方法,首先要我们知道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情绪就是代表他内心深处的伤痛,也是他潜意识里的伤痛。就比如有的人会非常害怕被误解,每次被人误解了他就会很生气。后来他就去观察自己,他就发现他的童年被他爸爸误会了然后就会挨打,所以他就觉得被误会就会导致危险。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他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情绪,因为每个人的伤痛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其实每一次情绪也就等于1次机会,一个你去了解自己、疗愈自己的机会。那这个方法它有三个步骤,分别是抱持、追问和喜悦。

这个抱持是什么意思?是说这个情绪来了以后很多人都想跑,那你就不要跑,当你生气了你就跟你生气待在一起,你不要骗自己说“我没有生气”。很多人就把这个情绪压制,最后就压成感受了。弗洛伊德说了一句话,“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他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方式爆发出来”。所以说我们不要压制自己的情绪,也不用去缓解情绪。情绪来了你就可以找一个人的地方自己待着,你就去感受它、直视它。

第二步就是追问。当你看到这个情绪了以后,你就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为什么有这个情绪?我在哪一刻开始有这个情绪的?我第一次出现这个情绪是在什么时候?你就反复的问自己,慢慢的感受这种感觉,去找它的源头。

第三步就来到喜悦了,就是当你去看到情绪产生的源头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因为你看到真相的时候,大脑就给你编不了任何故事它,他骗不了你,也障碍不了你了。你会得到一个答案,你就会得到一个和自我的和解。因为大脑它是趋利避害的,你只需要看到这个情绪形成的原因,它就会帮你自动去修正,问题解决了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叫做喜悦。

喜悦它和快乐是不一样的,快乐它是你的心情好,但是喜悦它是你的灵魂暂时接过了方向盘,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你的大脑停止的时候,你的灵魂也就是你的心它就出现了。当你每拿到一次这种喜悦的感觉,你就对自己多了解了一分,你这个破破烂烂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的圆满,那么相同的一件事情再次发生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有情绪了。

如果说前面的方法都帮不到你的话,还有一句话送给你,那就是“你没有必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你自己。”

来源:元宇sW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