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放在王凯身上再合适不过。从跑龙套的小角色,到《伪装者》里圈粉无数的明诚,他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把“实力派”三个字刻进观众心里。不是科班出身的他,曾被家人反对当演员,却靠拍广告时的一句建议,走上艺考路,最终在演艺圈拼出一片天。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放在王凯身上再合适不过。从跑龙套的小角色,到《伪装者》里圈粉无数的明诚,他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把“实力派”三个字刻进观众心里。不是科班出身的他,曾被家人反对当演员,却靠拍广告时的一句建议,走上艺考路,最终在演艺圈拼出一片天。
王凯小时候就喜欢表演,初中时跟爸妈说“我想当演员”,爸妈摇头“不稳定,不如找份踏实工作”。高中毕业后,他去父亲的建材店帮忙,每天搬货、算账,手都磨起了茧子。
没想到2002年他陪朋友去北京拍广告,摄影师看他长相俊朗,问“你是艺校的吗?”他摇头,对方说“你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去考中戏或者北电”。这句话像颗火种,点燃了他心里的演员梦。他攒了三个月工资,去上海戏剧学院的进修班学表演,每天早八晚十,练台词练到嗓子哑。
2003年他终于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和张翰成了同班同学。毕业那天他对着校园的梧桐树说“我一定要演个让观众记住的角色”。刚毕业的三年,他演了《寒秋》里的放牛郎,《我的狗狗我的爱》里的宠物医生,都是小角色,连演员表都排到最后。
直到2014年《北平无战事》剧组找他,饰演警察局副局长方孟韦。他提前一个月去公安局体验,学怎么敬礼,怎么审犯人,连走路的姿势都练了几十遍。这部剧让他拿到“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站在颁奖台上,他说“谢谢所有不放弃的自己”。
第二年《伪装者》爆火,他演的明诚,既有特工的冷静,又有对明家的忠诚,一下子成了“国民明诚”,粉丝从十几岁到几十岁,都喊他“凯凯王”。
2022年他和谭松韵合作《向风而行》,饰演鹭航飞行部副部长顾南亭。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去厦门航空跟着飞行员飞了三次,记了满满一本航空术语,连怎么系安全带都要和真实飞行员一样。这部剧定档央视八套,首播收视破1,重播时更是破了1.5%,成了当年的“职场剧天花板”。
《向风而行》结局后热度一直没减,2023年重播时收视破1.5%,创下职场剧重播纪录,央视网特意发文“顾南亭的‘轴’,是对专业的最好致敬”,还引用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名言。
今年他的新剧《淬火年代》播出,饰演钢铁厂厂长林浩,从二十岁演到五十岁,跨度三十年。为了演好中年时期的林浩,他特意增肥十斤,留了胡子,连走路都放慢了速度,网友说“这哪里是王凯,分明是真实的厂长”。
正在拍的《交锋》,他饰演缉毒警察陈默,路透里他留着短发,穿黑色战术服,手里拿着仿真枪,眼神锋利得像把刀。有工作人员说,他在片场连吃饭都拿着剧本,嘴里念叨着“陈默的台词要更硬一点”。
前几天有网友在上海街头偶遇他拍戏,他穿黑色皮衣、深蓝色牛仔裤,脚上是双旧马丁靴,手里拿着一杯热咖啡。网友喊他“凯凯王”,他笑着挥手,还问“你们冷不冷?”,没有一点明星架子。
很多人不知道,王凯早期演的《丑女无敌》,是他“最颠覆”的角色。当时他25岁演陈家明,一个喜欢粉色、说话娘气的时尚编辑,留着长头发,涂着眼影,和现在的“硬汉”形象反差极大。他后来采访说“当时我也犹豫,怕被定型,但导演说‘你能演好反差大的角色,才是真本事’”。
这部剧让他被观众记住,虽然不是“红”,却为后来的“百变”打下基础。比如《北平无战事》里的方孟韦,《伪装者》里的明诚,《向风而行》里的顾南亭,每个角色都不一样,却都被他演活了。
还有《伪装者》里的明诚,他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特意去学了武术,练了三个月的手枪射击,连拿枪的姿势都和真实特工一样。剧中有场戏是他用枪指着明楼,眼神里全是杀气,网友说“这才是真正的特工”。
2015年《伪装者》爆火后,他推掉了十多个综艺邀请,选择去拍《琅琊榜》里的靖王。当时有人说“你刚红,应该多上综艺刷脸”,他说“靖王这个角色,比综艺更能让观众记住我”。结果靖王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连胡歌都夸他“王凯的靖王,是我见过最像的”。
看王凯的演艺路,最让我感动的是“坚持”,从卖建材的小伙子,到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再到“国民男神”,他用了十五年,没有捷径,只有努力。
现在很多年轻艺人,刚出道就想着上综艺、炒绯闻,把“演技”抛在脑后。可王凯呢?他说“我是演员,不是明星。演员的任务是演好角色,不是上热搜”。
想对年轻艺人说:与其追着流量跑,不如沉下心来练演技。像王凯那样,把每个角色都当成“重新投胎”,哪怕是小角色,也能演出自已的特色。
对粉丝来说,最好的支持不是蹲机场、追行程,而是多刷他的剧,多夸他的演技。比如《向风而行》里的顾南亭,你可以说“他演的顾南亭,连皱眉的弧度都像真实的飞行员”,而不是“他好帅啊”。
来源:久闻扒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