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来岁不想上学,想当网红?” 最近有不少小朋友给抖音博主 “穆糖纯” 发私信,吐槽读书苦、想走捷径。穆糖纯没骂人,只提了一个村 —— 山西运城裴柏村。这个被称 “中华宰相村” 的地方,村头溜达的狗都被调侃 “比我有文化”:历史上走出 59 个宰相、59 个将
“十来岁不想上学,想当网红?” 最近有不少小朋友给抖音博主 “穆糖纯” 发私信,吐槽读书苦、想走捷径。穆糖纯没骂人,只提了一个村 —— 山西运城裴柏村。这个被称 “中华宰相村” 的地方,村头溜达的狗都被调侃 “比我有文化”:历史上走出 59 个宰相、59 个将军、55 个尚书、21 个驸马爷、11 个状元郎,光七品以上官员就超 3000 人;唐朝 200 多年里,平均每 17 年就出一个宰相。更离谱的是,这村的 “狠规矩”:考不上秀才没资格进祖祠,当官干坏事连祖坟都不配进。如今这传统还在 —— 全村 900 多人里,有 30 多位考进清华北大,比例远超普通村镇(来源: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会《2025 传统村落教育传承调研》)。今天就从这个 “千年学霸村” 说起,看读书如何成为一个村的 “传家宝”,又为何能让它强到现在。
裴柏村的厉害,从周朝就开始了,到隋唐达到顶峰。但它不是 “靠祖上蒙阴”,而是靠两条 “铁规矩”,把 “读书、守正” 刻进了每代人的骨子里。
在裴柏村,“读书” 不是选择题,是必修课。村里的男性如果考不上秀才(古代最低级的功名),连进入裴氏祖祠祭拜祖先的资格都没有。祖祠里挂着 “耕读传家” 的匾额,小孩刚会说话,长辈就教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灌输功利思想,是让他们知道 “读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种氛围下,裴家子弟从小就 “比着读书”:白天在村塾上课,晚上回家还得被长辈抽查功课;哪怕家里再穷,也要供孩子读书,因为 “没文化比没钱更丢人”。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裴家出了 11 个状元郎,成了 “科举时代的学霸家族”。
光会读书还不够,裴柏村还要求 “当官要干净”。如果有人当了官后贪赃枉法、不干人事,死后连裴氏祖坟都进不了 —— 这在重视 “落叶归根” 的古代,是比死刑还重的惩罚。
有记载的裴氏官员里,几乎没有贪官污吏:比如唐朝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辅佐四任皇帝,一辈子清廉,死后家里连多余的钱财都没有;还有隋朝将军裴行俭,打仗厉害还爱惜百姓,从不抢老百姓的东西。这种 “读书先学做人” 的规矩,让裴家不仅出 “大官”,还出 “好官”,也让 “裴氏” 成了古代官场的 “清流代名词”。
裴柏村最风光的是唐朝 ——289 年的唐朝历史里,裴家出了 23 个宰相,平均每 17 年就有一个裴家人坐宰相的位置。当时朝堂上,“裴氏子弟” 随处可见:有的当宰相管朝政,有的当将军守边疆,有的当尚书管民生,甚至还有 21 个裴家女嫁给皇子当驸马,成了 “皇亲国戚”。
有人调侃:“唐朝皇帝开会,一半座位都是裴家人,相当于‘裴家开家族会,顺便处理国事’。” 但裴家从没 “恃宠而骄”,反而更谨慎 —— 因为他们知道,“家族的荣耀,靠的是每代人的读书和守正,不是皇帝的偏爱”。
到了现代,裴柏村的 “耕读传家” 传统没丢,反而更旺。全村 900 多口人里,有 30 多位考上清华北大,还有上百人考上其他 985、211 大学,这个比例放在全国村镇里,都算 “天花板级别”。
现在的裴柏村,虽然不要求 “考不上秀才不能进祖祠”,但有了新规矩:谁家孩子考上清华北大,村里会在祖祠门口挂红榜,敲锣打鼓庆祝;还会请考上的学生给村里小孩分享学习经验,把 “读书光荣” 的观念传下去。
村里的老人常说:“以前裴家靠读书出宰相,现在咱们靠读书出大学生,都是一个理 —— 读书能让人走得更远。” 有个考上清华的裴家子弟回忆:“小时候在祖祠玩,长辈总指着历代宰相的画像说‘他们都是靠读书走出去的,你也要好好学’,这种氛围推着你不敢偷懒。”
面对现在有些小孩 “不想读书想当网红” 的想法,裴柏村的老人有句扎心的话:“网红可能火一阵,但读书能火一辈子。咱们村出的宰相、大学生,靠的不是‘流量’,是肚子里的学问。”
就像穆糖纯在视频里说的:“读书苦、读书累,但这是‘苦一时’;不读书没本事,那是‘苦一世’。古代贵族垄断教育,普通人想读书都没机会;现在教育普及了,还说‘读书无用’,多可惜。”
有人说裴柏村 “靠读书当官,太功利”,但其实这村的传统里,藏着更朴素的道理 —— 读书不是为了 “当大官、赚大钱”,是为了 “有本事、走正路”,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穆糖纯在视频里提到一个关键点:古代读书是 “奢侈品”—— 周朝只有贵族能上官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但仍少数,九品中正制下 “上品无寒门”,直到科举制才给普通人机会,但也有很多限制。而现在,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这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机会。
“以前的人拼了命想读书,现在的人却想着‘不读书当网红’,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裴柏村的一位老师说。就像村里祖祠里刻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是说 “读书比其他行业高贵”,是说 “读书能让人有见识、明事理,不管做什么行业都能做好”。
穆糖纯在视频里的话很实在:“长得丑去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长得矮去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没底气去读书,书中自有千钟粟。” 读书给人的,不只是学历这块 “敲门砖”,还有面对人生的底气 —— 就像裴柏村的人,不管是古代当宰相,还是现在当大学生,都能靠学问站稳脚跟,不随波逐流。
有个从裴柏村走出来的大学生说:“我在清华读书时,遇到过很多厉害的人,但我从不自卑 —— 因为从小村里就教我‘读书能让人平等’,不管你来自哪里,有学问就能被尊重。”
裴柏村的故事,不是 “古代传奇”,是 “活生生的教育范本”—— 一个村靠 “读书、守正” 能强千年,说明 “知识改变命运” 从来不是空话。现在有些小朋友觉得 “读书苦”,但比起古代人 “想读书却没机会”,比起裴柏村人 “不读书没资格进祖祠”,我们现在的 “苦”,其实是 “甜的前奏”。
你身边有没有像裴柏村这样 “重视读书” 的家庭或地方?你觉得读书最大的意义是什么?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聊聊 “读书” 这个永远不过时的话题!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记得点击右上角收藏,转发给身边不想读书的小朋友,让他们看看 “宰相村” 的故事,明白 “读书才是最靠谱的‘网红路’”。
#中华宰相村 #裴柏村 #读书的意义 #教育传承 #寒门出贵子
来源:小丑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