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早上刷微博,我差点把豆浆喷在屏幕上——热搜第一赫然挂着“胡歌张居正”,后面还缀着个醒目的“爆”字。点进官宣海报,43岁的胡歌半垂着眼皮,眼神却像藏了把未出鞘的刀,将张居正“孤臣戏精”的复杂气质,稳稳焊在瞳孔里。谁能想到,十年前他还是《琅琊榜》里在江左盟搓着
胡歌演张居正:从梅长苏到大明首辅,这场跨越十年的“孤臣”蜕变
那天早上刷微博,我差点把豆浆喷在屏幕上——热搜第一赫然挂着“胡歌张居正”,后面还缀着个醒目的“爆”字。点进官宣海报,43岁的胡歌半垂着眼皮,眼神却像藏了把未出鞘的刀,将张居正“孤臣戏精”的复杂气质,稳稳焊在瞳孔里。谁能想到,十年前他还是《琅琊榜》里在江左盟搓着小火苗的梅长苏,十年后竟直接“杀”进大明内阁,演绎起推行改革的铁血首辅。
选角这事儿,向来藏着几分玄学。此前半年,网友为张居正选角吵得不可开交,从演技派辛柏青到戏骨张颂文,几乎扒遍了圈内适合的中年演员。结果官宣胡歌时,评论区直接分成两派:一派激动直呼“梅长苏的DNA动了”,另一派却嘀咕“古偶脸能撑起首辅的厚重感吗”?
但质疑声很快被细节打破。史上张居正48岁掌权,43岁的胡歌在年龄上高度贴合;就连《明史》里“须长至腹”的记载,他都为角色蓄了三个月胡子,误差严格控制在2毫米内。这份偏执,倒和张首辅当年推行“考成法”时,对官吏考核的严苛劲儿如出一辙。
而张居正本人,远比权谋剧里的角色更富张力。他隐忍二十五年才登顶内阁,一边斗倒政敌高拱、拉拢太监冯保,甚至被传坐着32人抬的镶金大轿招摇过市;另一边却铁腕推行“一条鞭法”,硬生生为摇摇欲坠的大明续命百年。可这样一位改革功臣,死后却被万历皇帝抄家清算,家族瞬间零落成泥。
这次《风禾尽起》的编剧常江,正是《军师联盟》的老手。他没选俗套的权斗戏码当卖点,反而打算用“胡椒苏木折俸”这种冷门事件做剧情爆点——要知道,这可是当年张居正用胡椒、苏木抵充官员俸禄,引发朝堂震动的关键事件。更让人意外的是,剧本里连张居正批奏折的笔迹,都严格按照故宫真迹复原,只是不知观众能否从这些赋税术语里,嚼出权谋的爽感。
为了演活这个角色,胡歌近乎“自虐”。剧组工作人员透露,他每天只吃水煮蛋白和西兰花,瘦得官袍穿在身上像挂在衣架上;还特意闭关啃完《明实录》,连走路都反复练习明代士大夫的方步。最“疯”的是,他会逐字抄写张居正的奏折找手感,网友调侃:“这哪是演戏,简直是要魂穿大明首辅。”
想起当年拍《琅琊榜》,他演梅长苏咳血戏份到虚脱,这次更是升级成“精神附体式演技”,连监制陈道明都忍不住感叹:“胡歌把张居正的孤愤,演成了能扎人的物理攻击。”
如今的历史剧,早已卷到极致。《风禾尽起》号称巨额投资重建明代宫廷,连官服上的纹路都要反复考据。可回头想想,《大明王朝1566》当年播出时收视仅0.5%,十年后却被奉为神剧。这次胡歌搭档陈道明的“王炸组合”,明明能拍甜宠剧轻松“恰快钱”,却偏要啃“张居正改革”这块硬骨头,这份选择本身就足够让人期待。
只是观众早被粗制滥造的古偶剧糊弄怕了,有人担心“考成法”会被拍成枯燥的PPT教学,也有人怕权斗戏变成《琅琊榜2.0》,丢了历史的厚重感。
张居正死后,曾留下一句“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于自身求利益”。如今胡歌在海报上复刻了这句话,也复刻了这位改革者的赤子心。可转念一想,改革者赌上一切搅动时代,究竟算成功还是失败?若张居正真能穿越到现代,刷到这部以自己为主角的剧,会为这份还原点赞,还是为未竟的改革理想摔了手机?答案或许没人知道,但至少胡歌的演绎,让这位大明首辅的故事,有了被更多人看见的可能。
来源:百影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