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骨文”是中国殷商时期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其是省略语和简化字的表达,其语言表达虽然简练到极致,但是绝对是正常语法的中国古文。
“甲骨文”是中国殷商时期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其是省略语和简化字的表达,其语言表达虽然简练到极致,但是绝对是正常语法的中国古文。
“甲骨文”虽然被漂亮国人注册了公司,但是其对于“甲骨文字破译”,其对于人类生命整个发展过程中的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断层的“文字”,真正的意义上的贡献,几乎没有。金钱的壳子而已。
今天要重新破译的是,合集729甲骨文,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上期破译的还是合集721,怎么今天就到了合集729?因为出土的甲骨文,大多数都是模糊不清,难以分辨,有些小块清晰的字数太少,连不成句子,所以甲骨文单字破译已经走到了尽头。只有通过甲骨文字破译的三块基石,整句整篇破译甲骨文,进而校正破译出单字,才是“甲骨文字破译”的正确道路。
每一篇甲骨文,都是中国殷商时期的某一天的“日记”。现在破译出来的内容,不是祭祀就是战争,不是狩猎就是下雨和生孩子。
其实还有“教育”和“医疗”,“医疗”的典型案例有“今令牙医归”和“子病令今示”。
为什么说此篇甲骨文说的是教育?
第一句的开始:
鼎:约子渔,
顶格、开头、记录:预估“子”这小子今天要去“打渔”。怎么办?看看殷商时期是怎么教育的?
与“父乙”,又一戍,子卯劳
先是说与“父乙”,就是告状,结果就是“父乙”去“晃了一圈”,告诉这小子:明天卯时还有活,要劳动。好像根本和没说一样,这小子照样去“打渔”。接下来,看他母亲的教育。
削
棍棒底下出孝子,母亲上去先“削一顿”。
鼎:与母,庚又服
顶格、开头、记录:和这小子的母亲告状,先“削一顿”,庚又告饶了,“服了,服了”,还去不?不去了!
《史记》:纣赴火而死,封“子”——武庚,禄父(厚禄纣之父——子),以续殷祀。
子何人哉?子就是庚,庚就是子,此篇甲骨文就是“子”小时候的故事。
来源:甲骨文字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