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曾经劝年轻人“要上岸”“要拼命往前跑”的张雪峰,如今说起教育,语气竟多了几分温柔:“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我能做的,就是做她的后盾。”
张雪峰又上热搜了。
从“封号风波”到回归直播间。
那个曾经劝年轻人“要上岸”“要拼命往前跑”的张雪峰,如今说起教育,语气竟多了几分温柔:“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我能做的,就是做她的后盾。”
简单一句话,评论区又吵翻了。
有人说他终于想明白了;也有人讽他“滑跪”,说这是“有钱之后的清醒”。但无论哪一种声音,都说明一件事:人设在变,他本人也确实在变。
从拼命的教育铁人,到开始讲“陪伴”“自由”,张雪峰好像也走到了一个更复杂、更有温度的阶段。
其实,张雪峰早在几年前的综艺节目《寒暑假》里,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当时他说聊起自己的女儿:“你想怎样就怎样,我作为你父母的,是你坚强的后盾。”
不用卷学历,因为他已经为孩子赚了一生都花不完的钱。
但有些网友并不买账,他们觉得张雪峰“飘了”。
让千万人信赖的教育专家,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但如果你了解张雪峰的成长经历,就会明白:这不是“飘”,而是一种补偿。
其实张雪峰是个“两面派”。
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的他,就是个简单直接的糙汉子。直到现在和员工一起聚餐,最喜欢吃的还是铁锅炖。
唯独对待女儿时,他却常常展示出少见的细腻。
为了给女儿起个寓意美好的名字,能翻半年的词典,嘲笑这是自己最有文化的时候。
张雪峰公司的一位同事发过一则视频。
视频里正在公司办公的张雪峰和女儿通电话,原本严肃的语气立马变温柔了。
虽然不知道电话那头女儿提了什么要求,但他全部点头答应。还有一个食言的,许诺加倍补偿。
同事听见张雪峰的语气,都忍不住起哄起来。因为反差也太大了!
在学习上,张雪峰早早为女儿铺好了路。
张姩菡在苏州国际学校读中学,因为国际学校不仅可以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还能避免中考高考这些高强度的考试。
为以后大学,也提前做好了过渡的准备。
张雪峰身上有绝大多数中国父亲对待女儿的影子:硬汉也有几分侠骨柔情。
提及对女儿的,他总是有些“小骄傲”。在《人物》杂志中,他说:
“我小时候弹玻璃珠,我女儿现在打高尔夫。”
“出行必须头等舱,五星级酒店,给她准备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她想做什么都可以。”
“她喜欢画画,我可以给她开一个美术学校,让我员工的孩子免费去上课,学费我来掏。”
虽然张雪峰一直活跃在互联网,但这是很罕见的看到了他身为父亲的一面。
如今张雪峰有很多头衔:峰学蔚来的老板、江苏省人大代表、教育专家...
被很多普通甚至贫困家庭奉为“改命稻草”,他的一个建议或许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
但似乎很多人都忘记了,他也是草根出身。
张雪峰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边远县城,父母在他初中之后就去外地做买卖。
一个月回来看他一次,然后就是过生日时。
其余他都是一个人生活,买菜、做饭、安排自己的学习,这些同龄孩子看似遥远的事,他日复一日。
县城里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那段时光对于他来说就是特别无聊,无聊到去做题。
虽然如今谈起父母丢下自己出远门的动机,他很理解:“不是说要挣大钱,只是想挣点钱让我上大学时宽裕点。”
但青春期家庭的影响,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一些印记。
比如,现在的张雪峰只有在跑步和骑电动车时才一个人。
或许是年少时尝过父母因赚钱离开自己的苦,张雪峰对“世俗的成功”很是执着。
刚走红时他参加《奇葩说》,跟一众国内最特立独行的选手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输出的观点也很俗气:
“男人没有自己。最好的状态就是,25岁的时候让你的父母认为他们有个好儿子,35岁的时候,让你的老婆觉得她有个好老公,45岁的时候让你的孩子觉得他有个好爹。”
当时还遭到同台辩友的反驳,但张雪峰仍然坚持:
“我想买车买房有错吗?别人老婆有的我(老婆)也要有,让别人孩子有的我(孩子)也要有”。
虽然他很少说自己年少时期生活时遇到的窘境,但当他真的可以撑起一个家时,他尽最大能力给自己爱的人最大的托举。
换句话说,就算张雪峰没有那么多钱,他也依然会给自己女儿最多的爱。
身为一个公司的老板,张雪峰的工作日程很忙,他不仅要亲自上阵直播,还要参与管理。
但在忙碌的行程中,陪伴女儿这一项必不可少。每周二、周四,他还会骑着电动车接女儿放学。
打开他的社交平台,很多日常记录都跟女儿有关。
陪女儿过生日。
参加马拉松比赛,女儿一起给爸爸加油;陪女儿写作业、听女儿(假装老师)讲课。
女儿张姩菡第一次独立参加综艺,表现的也出人意料。
遇见主持人汪涵,大大方方的直接打招呼:汪涵叔叔,我爸爸经常提起你呢,说你们是好朋友。
跟节目里其它孩子见面后,很快的就能和对方打成一片。
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一句话: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时只关注挣钱而不管孩子,等孩子长大后,你辛苦挣了一辈子的钱,却可能无法敌过他一年的败家。”
张雪峰给予女儿的不仅是殷实的靠山,还有陪伴和关注。让孩子身上拥有了这些自信积极的特质,而不只是金钱的功劳。
物质确实可以给孩子提供一定的保障基础,但却不能充盈孩子的内心。
最好的教育不一定只是金钱,它往往有很多面。
在一次采访中,张雪峰被记者问起儿时的好友,他说他是这些人里发展最顺利的。
但他又补充道:
“我不是成功的标准,每个人对幸福的衡量不一样,安稳也是一种幸福”。
在张雪峰的人生轨迹里,他已经做到了自己的许诺,给妻子、孩子一个家,更好的生活。
但这并不代表“张雪峰”就是是衡量“好爸爸”“好父母”的标准。
难道有名有利才能是好父母吗?
尽自己最大能力带给孩子好的,让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也是优秀的父母啊!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