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若授衔当在许世友之上!” 文武双全耿飚,“无衔上将”的史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9 18:27 1

摘要:1974年冬天,几内亚科纳克里发来一封加密电报,署名老耿,外交部值班员一看就摇头,说这哪是外交电文,分明是作战命令,满篇都是迅速突破、主攻方向这类词,其实也不怪他,耿飚从红军时候起就惯用打仗的法子解决问题,许世友后来听说了,笑出声来,说还是刀尖子作风,这话听着

1974年冬天,几内亚科纳克里发来一封加密电报,署名老耿,外交部值班员一看就摇头,说这哪是外交电文,分明是作战命令,满篇都是迅速突破、主攻方向这类词,其实也不怪他,耿飚从红军时候起就惯用打仗的法子解决问题,许世友后来听说了,笑出声来,说还是刀尖子作风,这话听着是玩笑,可底下埋了根线,六年后来问军衔的事,就真派上用场了。

1980年,许世友在南京疗养院刚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问耿飚,当年要是授衔,你排第几,耿飚没拐弯抹角,直接说,肯定在你前面,这话听着像吹牛,可真不是瞎说,他1930年就参了军,在红六军团从基层干起,1933年当上红一军团四团团长,长征路上,他带人打头阵,也负责断后,每到一个宿营地,总在石头上刻字,后队跟上,路已探明,这成了红军里心照不宣的暗号,百团大战时,他弄出一套“九九格”情报系统,左权看了直拍桌子,说这人一上战场,鬼子连哭都来不及。

转折点发生在1950年,朝鲜战争还没打起来,中央军委就已经把他列进志愿军一线参谋长的名单,批文都盖了章,结果两天后红铅笔一划,改派到外交部去了,外事口缺懂军事的人,他就这么从战壕直接走到谈判桌前,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名字在“应授但岗位在外事”的单子上,没去天安门,军史学者后来算过,按他的资历和战功,至少该是中将,冲上将也不是没可能。

他在外交上的做法跟别人完全不一样,1964年中法建交,他半夜三点飞到德黑兰机场,抢着买转机票,就为赶在法国代表前面到巴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他在东京连着十二天见所有在野党议员,日程排得跟打仗一样密,1974年那封电报里说的“突破”“主攻”,不是随便写的,是他把打仗那套办法用到了外交上,同期的外交官大多是从文职干起来的,只有他身上带着战斗员的劲儿,他的谈判不是客套,是步步紧逼。

1983年他七十二岁当上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按说该穿将军服,可他一直穿深色中山装,有人问他为啥不换,他说衣服不重要,事得办成,这话听着平常,其实跟他年轻时在水口山矿井下挨鞭子那会儿说的一样,那时他说先活下来再图改变,他从不在意穿啥,只关心事儿能不能办成。

1992年他走了,官方讣告写的是革命家、外交家、军事家,军里私下都叫他没授衔的兵中上将,没人封他这个名头,是战场和谈判桌一块儿认的,2025年《功勋》《大决战》播得火,网上不少人问,耿飚怎么不在开国将帅名单里,其实很简单,他没戴过勋章,可每次谈判,都像一场没打响的渡江战役,他没走完授衔的流程,可他的事,早就在历史里站住了脚。

来源:历史冷泡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