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中国汽车产业步入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下半场,一场关于技术路径与安全底线的深度博弈正在上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将帮助燃油车在接下来的终端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这一判断揭示了行业变革的本质,智能化不再是电动车的专属
当中国汽车产业步入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下半场,一场关于技术路径与安全底线的深度博弈正在上演。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将帮助燃油车在接下来的终端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这一判断揭示了行业变革的本质,智能化不再是电动车的专属标签,而是全产业链竞速的新赛道。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参与者,上汽大众在这场变革中展现出独特的“双轮驱动”智慧,以“油电同进 油电同智”战略为指引,从智能制造到产品落地,用协同创新与严苛品质,走出了一条兼顾用户体验与安全底线的智能化路径。
智能制造破局:牵手德国顶尖企业,夯实智能生产底座
智能制造是上汽大众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石。10月16日,上汽大众与德国顶尖机器人公司Neura Robotics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联合开发认知机器人系统,聚焦总装任务、质量控制、智能厂内物流等场景。Neura Robotics的Neuraverse平台可让机器人实现“自学习”,未来有望大幅提升上汽大众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与灵活性。
这并非偶然布局,自2015年起,上汽大众便启动安亭生产基地智能化升级;2021年新能源工厂投用,成为智能制造孵化基地;今年8月,融合德国精工与中国智造的上汽奥迪AUDI智造基地投产,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100%,全流程数据可溯源,为智能车型量产提供坚实保障。
油电同智落地:三款智能车型连发,覆盖燃油与新能源领域
在产品端,上汽大众“油电同智”战略成果密集落地,打破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智能壁垒。8月初,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上市,作为全球首搭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其依托奥迪全新PPC平台与E³ 1.2电子架构,接入32个高性能传感器,实现媲美电车的高阶辅助驾驶体验,VMM车辆运动管理模块更让智能辅助与德系操控无缝融合。
9月中旬,奥迪 E5 Sportback上市,搭载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德系Driving DNA+端到端飞轮大模型”,首创“辅助驾驭”概念,三种辅助模式兼顾多元驾驶偏好,其智能座舱配备的奥迪助手依托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还实现了声音克隆等个性化交互功能。
9月底,Pro家族2026款上市,与卓驭合作的IQ. Pilot增强驾驶辅助2.0,通过1400多天优化的非线性控制算法、创新散热方案,攻克燃油车智能辅助难题,“人机共驾”理念让辅助驾驶更懂用户需求。
安全为基,人机共驾诠释智能本质
与此同时,在智能化浪潮中,上汽大众始终将安全视为底线。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强调:“在产品定义的过程中,上汽大众的经营理念是安全至上。我们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企业一定要在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提升驾乘体验感。”为此,上汽大众不提“全程无接管”,而是倡导“人机共驾”,强调系统与驾驶者之间的默契配合。
当然,上汽大众的智能化进阶,离不开“科技朋友圈”的协同赋能。2025年上海车展上,其已与酷睿程、百度、高通等10家头部企业签约,并非简单拿来主义,而是基于大众、奥迪标准进行定制化开发。如Pro家族的辅助驾驶系统就历经七年联合研发与海量测试;奥迪E5 Sportback的智能座舱深度适配中国用户交互习惯,确保操作丝滑流畅。
这种对安全与品质的坚守,正是上汽大众智能化路径的鲜明特色。正如行业专家所言,聪明车必须是安全车。只有当智能系统能够精准预判风险,当每一项技术都经得起复杂环境的考验,智能汽车才能真正从交通工具升级为移动安全空间。
从智能制造到智能产品,上汽大众以开放合作拓宽技术边界,以严苛标准守住安全底线。未来,随着ID. ERA等新品入市,其“油电同进 油电同智”战略将进一步深化,为行业提供高品质的范本,持续引领汽车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说车一分钟一点号1
